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食网店因《舌尖上的中国》走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2日14:45  天天新报
《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看得垂涎三尺 《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看得垂涎三尺

  “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热议,各种地方美食火了、淘宝上的地方特产也都署上了“舌尖”字样。它为什么能红遍大江南北,并开拓出了纪录片的商业疆土,观众说“它让我隔着屏幕也闻到了香气”,专家说“它强调了普通人的情感表达”。

  美食网店因纪录片走红

  打败多部热播剧的收视率、成为微博热点话题、豆瓣评分9.5……你也许很难想象,这是一部纪录片创造的奇迹,在过去一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实现了这一切,“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观众用垂涎三尺的味蕾和热泪盈眶表达了自己对这部纪录片的喜爱。更重要的是《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了,一向被忽视的纪录片的商业价值,“至少30次上网搜索有没有这种吃的”、“明天就去吃片子里的某某菜肴”、甚至淘宝的众多特产都打起了“舌尖”旗号,让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美食的魅力还是纪录片的绝地反击?

  由于很多观众都是在边看节目边在淘宝下单,以至于有网友笑称“《舌尖上的中国》一定是淘宝出资拍的,前者是吃货地图,后者则是吃货利器”,于是众多饥肠辘辘、备受美食煎熬的白领们和夜猫子们半夜打开电脑,一边盯着电视屏幕一边网络下单。记者发现,自5月14日播出的第一集节目介绍了云南诺邓火腿之后,某售卖诺邓火腿的淘宝店产生了33笔订单,其中的32笔都是在当晚11点后产生的。而来自淘宝最新的数据更显示出吃货们的疯狂:在5月14日至5月20日节目播出的七天时间里,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达到近400万次;连铁棍山药、武汉鸭脖、金华火腿这些传统的地方特产都在名称里备注“舌尖上的中国”字样。而武汉、西安等地也借着这部纪录片的光掀起新一轮旅游热潮:武汉本地的网友就从一碗“排骨藕汤”开始,回味起武汉的各种美食。而微博上一幅“西安回民街美食地图”更是被疯狂转载,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要讲述了“主食”的故事:陕北的黄馍馍、西安的羊肉泡馍、粉蒸肉、肉夹馍、锅贴和岐山臊子面等都以馋人的姿态悉数亮相。

  隔着屏幕也闻到香气

  实际上,央视已经有多部纪录片因为精良的制作和优美的台词而被观众所熟知,如《大国崛起》、《故宫》、《春晚》等等,但很难有一部纪录片的影响力可以和《舌尖上的中国》相媲美。例如《故宫》和《故宫100》同样是由高清晰度的电影镜头完成,还邀请了曾制作过《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大片的美国好莱坞公司进行动画特技制作,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但再好的制作、再高的口碑也不能表示纪录片对故宫本身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影视专业学生杨扬一语中的:“很多纪录片是好看,像《大国崛起》就曾经是我们上课的范本,里面的镜头和动画设计绝对值得学习,但它们还是离生活太远;《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文本优秀,使用高清设备拍摄、节奏明快,更重要的是它切切实实是可以触摸的,真的是隔着屏幕也能闻到的气味。”

  记者还发现,虽然在国内公开播放的美食类纪录片数量并不多,但质量都属上乘,例如《舌尖上的中国》刚播完,淘宝就有一家专门经营电视节目刻录的网店立刻卖出了包括加拿大的《食品革命》、韩国的《面条之路》、英国的《流行世界的美食》在内的美食节目集锦。美食类纪录片势必要趁着“舌尖”上的热潮,掀起一轮新的味蕾风暴。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葛颖就指出,《舌尖上的中国》实际上是进行了非习惯性认知的节目创新,“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讲,《舌尖上的中国》是把一个触手可及又颇为神秘的东方味觉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除去了传统的以菜系划分为标准的介绍美食的方式;即使是介绍名厨,也是还原他们普通人的本色,例如第五集里强调了国际名厨梁子庚没能将咸鸭蛋腌制成功的故事,这都是着重在片中刻画普通人的情感”。

  重要的是无法模拟的味觉

  接地气的题材、精美的艺术制作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产纪录片和美食类衍生产业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教授,甚至提出了“缤色经济”的概念:美食产业会进一步拉动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从而加强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突出作用。顾晓鸣认为,这个美食纪录片的成功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浅层次说,是人类共通性的外化表现:食色性也,当爱情等因素在时间的考验下逐渐失去其本真色彩的时候,‘食’却不会跟着时间一起褪色。所以厨师、美食类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因为这是跟各行各业息息相关的生活状态。从深层次的角度考虑,当下社会互联网发达,什么都可以模拟,手的触感、各种气味、5D电影也开始出现,但是在所有感觉中,味觉是无法模拟的,舌头的触感永远因人而异。所以美食所衍生的产业从低水平看,是品尝滋味的口水需求;从高层次说是牵动着我们的心。”

  葛颖也认为,从片子本身看,《舌尖上的中国》一定会像《故宫》那样卖出不错的海外版权,并会在地方台带来新一轮的收视热潮;从片子的文化价值看,它不像以往的民生类纪录片忙于暴露社会问题、而是以正向的民族文化激发观众内心的情感;而从该纪录片的商业价值看,它势必能成为一个典型,为影视产业带来新的商业,也为地方美食走向全国铺下了一个台阶,“毕竟有代表性的往往都是有普遍价值的”。天天新报 记者 茅中元 实习生 景 雪 文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