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案六组4》编剧主演王茜揭秘创作艰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8日16:10  金羊网-羊城晚报
季洁(王茜饰) 季洁(王茜饰)
佟林(邢岷山饰) 佟林(邢岷山饰)

  羊城晚报记者 章琰

  有一部电视剧,一出生就碰上“黄金档禁播涉案题材”而被刻下“非黄档”烙印,但是,它居然坚持了十二年,且屡次创造收视率和重播率奇迹———这就是《重案六组》。在两年前的第三部突破了“百集”大关之后,“六组”又带着他们的第四部回归荧屏,于本周登陆山东、云南、四川、天津四大卫视。

  都说“铁打的季洁,流水的六组”,剧中那位十二年如一日保持齐肩短发的干练女警季洁,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国民女警”。其实,饰演季洁的王茜(微博)不仅仅是主演,还是这部戏的编剧、制片。荧屏上,她是漂亮女警花;荧屏后,她过了十几年“天天锁定法制频道,月月与刑警打成一片,年年下基层跟案子”的生活,生生地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业警察。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王茜一声长叹:“真的是赔本赚吆喝,除非能上黄金档,我再也不想拍第五部了,太苦了!”相比起创作的劳累,她更感触于十二年间市场的世态炎凉。

  【酸】

  心酸说审查:“为了能让这部剧生存,妥协是必须的”

  在中国拍涉案剧,限制多、审查严、播出难,可谓“戴着镣铐跳舞”。即便是“根正苗红”的《重案六组》,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从来都是‘非黄档’,好像我们做了什么错事似的。”王茜忍不住打趣。的确,说起《重案六组》的审片史,那叫一个漫长。“从第一部到第二部之间是两年,第二部到第三部之间是五年,第三部到第四部之间又是两年。”王茜承认,除了创作外,很大的原因是在等审查:“别的电视剧审查两遍就过了,我们是四遍———地方公安局一遍,地方广电局一遍,公安局一遍,广电总局一遍。听着很难,不过我们还是生存下来了,换成别的涉案剧可能都已经死了。”

  所谓“万事开头难”,《重案六组》第一部让王茜感受最深刻:“虽然那时市场大环境特别宽松,海岩老师一大批剧也都是那时候出来的,像《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等等,但作为一个新申报的作品,审批时毛病还是提得多一些。”虽然没有大删大改,但广电总局对细节揪得很严。“审片人并不是涉案领域专家,他们会从善意的角度提意见,比如说:‘你们是警察,警察就不能随便扔东西!’好吧,那我们就得把扔出去的易拉罐给捡回来。”面对繁琐的审查,王茜也表示理解:“并不是我们一部剧面对这种问题,所有警察剧都如此。我们要在这个大环境里生存下去,就得做出妥协,人生就是妥协的艺术。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想让剧集面世,想把故事呈现给观众,那些无伤大雅的细节删了就删了吧,那些俏皮话,他们不爱听,就剪掉呗!”

  拍摄了四部,《重案六组》主创人员算是“久病成医”。“现在我们基本上是半个警察了,以前还要向警察拜师,而现在很多人都把我们当成老师。摸清了路数之后,我们会规避很多常识性的问题,不会再犯低级错误。其次,原则性的错误不会犯,在我们的剧里,主题、定位、价值取向不会有偏差。”所谓“常识性问题”,王茜举了个例子:“在1998年警察还在穿草绿色警服的年代,我们拍了《警坛风云》,请了很多专家顾问。他们会不停地纠正我们拿枪的姿势,告诉我们帽子怎么戴、手套怎么戴……那时真不懂,但现在是轮到别人问我们了。”

  【甜】

  甜蜜谈支持:“非黄档作品入围了金鹰奖,这已经是奇迹”

  做了十二年“非黄档”,《重案六组》依旧创造了收视奇迹,这是王茜最大的安慰:“大家十二年如一日的坚持,为‘六组’这个品牌而坚持。他们工作认真、不提报酬,这一点我真的好感谢。哪怕是剧组的一个厂工,我都觉得很伟大!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几乎没有谁不谈钱的,但我们这个剧组就真不谈。很多演员都说,在《重案六组》演的小角色都能让人印象深刻,这剧还一直在不停地播,一切辛苦都值了!”

  即便是参与审查的公安部门和广电总局,王茜也对他们深表感激:“在审查过程中,我能切身感受到大家对这部戏的喜爱。广电总局是认我们这个品牌的,很多东西不用给他们解释,他们就懂了,非常支持。还有政府的支持力度也不小,从上面的官员到下面每一个干警,都很支持我们。”王茜认为,与其说相关部门支持的是一个品牌,不如说他们支持的是这部剧的价值观:“绝对根正苗红,‘根正’是指没有反面人物,没有一个坏蛋。很多涉案剧都是反面人物比正面人物更出彩,包括海岩一系列公安剧,都是正反人物较量,而只有我们,是在正面讴歌公安干警。而且我们不强调作案过程,六组只有在案发之后才会去到现场。”

  最让王茜感动的,是观众的支持:“2008年,我们拍完前三部,已经完成‘100集’的愿望了,这就像马三立相声里说的:‘楼上不扔第二只靴子,楼下的睡不着觉’,我们两只靴子都扔了,夙愿已了,真的不想再拍第四部。但就不停地有人写信给我们,问什么时候拍续集。被问多了,才有了第四部的出炉。”王茜还提到,今年的第26届金鹰奖,《重案六组》已经入围,“圈里人都知道,鲜有‘非黄档’作品入围金鹰奖,各电视台申报上去的作品一定是黄金档的,所以我们第二部、第三部都没参评。但这次评奖细则上写,本届金鹰奖是由观众来评,所以我们就入围了,入围已经是奇迹了……”

  【苦】

  苦心聊创作:“收集了十个案例,我们顶多只能采用一个”

  王茜告诉记者,第四部的故事比以往更深刻:“前三部没写到警察内部的矛盾,也没涉及打黑之类的话题,第四部则在这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挖掘。”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十二年创作宗旨,她说那便是“与时俱进”:“十年前的作案动机、手段、侦查手段跟十年后的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如何让现在的观众看得下去?我们必须紧跟时代。”

  具体怎么个“紧跟”法?“十二年里,我一直在积累素材,每天都锁定中央十二套,看《第一线》、《天网》、《法治视界》。我有一个笔记本,好的案子必定记下来。就像你们广州女警察一枪击毙挟持人质的罪犯分子,那位神秘女警的案例我也收纳进剧集了。”此外,王茜还时时关注网络,并要求大家到各个层面去体验生活:“我不管你是什么人,在创作之前,必须下基层去听新鲜事、新鲜案子,去采访。很多没披露过的大案要案,我们都有第一手资料。”

  王茜举了个例子:“去年有一天早上六点多,刑警给我们打电话,说有个守更的民工死了,他抓一个偷钢管的人,在追逐过程中死的。我们家在北京东南四环,事发地点在北五环,而且我们这些人通常凌晨三四点才睡下,但接到刑警的电话后,我们全部人都去到了现场,没人迟到。调查完了之后,刑警问,接下来解剖尸体,有没有人跟着去?我说我去。接下来就是开膛破肚、开大脑颅腔的过程,要判定是他杀还是意外身亡。”在长期收集案件的过程中,王茜积累了不少材料,但用到荧屏上的却是九牛一毛:“我们废掉了很多案例,报上来十个,只能用一个,因为不敢随便用。收视报告显示,看我们这剧的大多是青少年,所以我们要不断思考,这个案例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吗?”

  【辣】

  辛辣谈市场:“这个大环境下,有谁还愿意投资警察剧?”

  从2000年到2012年,经历了一个轮回,王茜自嘲“快跟不上时代了”:“这十二年,市场的变化非常大!我现在已经看不懂这个大环境了。以前,我们几个主创凑到一起,会谈这个剧这样做好不好看,会不会有观众喜欢;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跟你谈怎么做市场、怎么融资、怎么谈演员、怎么圈钱。现实和诱惑的东西越来越多,跟创作本身没关系的东西不停地在渗入。就拿咱这个圈来说,几十年前是文艺圈,几年前还叫影视圈,现在叫娱乐圈;拿演员来说,十几年前,他们还叫‘文艺工作者’,再往前,周恩来同志管他们叫‘人民艺术家’,现在都叫‘艺人’;再拿片酬来说,十几年前没有演员发大财,大家对钱看得很淡,因为都拿几千块钱的片酬,再穷也穷不到哪儿去,再富也不会富到哪儿去,现在呢,演员几十亿的都有了,穷得响叮当的也有。在这种大环境下,还能坚持创作初衷,很难!”

  不说整个市场的大变化,光说警察剧这十二年的生存状态,都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当年,拍《重案六组》,没有一个是腕儿,现在也捧出来一大批演员;但如今呢,电视台买片子,不看导演、不看剧本,就看演员,他们也不关心会不会有老百姓喜欢这剧的内容,只问:‘谁演的?’”一直不走“大腕儿”路线的《重案六组》,在售片上就面临着日益困窘的局面。而相比起售片,更困窘的是找投资。“一部‘非黄档’的剧,谁敢投钱?这个大环境下,有谁还愿意投资警察剧?没人想干赔本买卖!这种情况下,《重案六组》做下来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制作费固定了———900万元,这还是海润公司咬着后槽牙拿出来的,别的公司估计都没这魄力。这笔钱也只够制作费用,演员这十几年基本没赚钱,别的戏的演员可能都脱贫致富了,我们就原地踏步。现在猪肉都多少钱一斤、白菜多少钱一斤了?我们剧里周志斌、王勇、郑一民的演员,这么多年片酬一直都没涨过。”

  日益艰难的生存环境,让坚持了多年的王茜开始动摇:“拍警察剧,个人牺牲确实很大,别提了……如果没有上黄金档的希望,我个人不太希望拍《重案六组》第五部了,不然演员也太苦了……”

(责编: sunny)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