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三条》热播折射石家庄城市气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9日17:58  燕赵晚报微博

  《家在南三条》电视剧昨晚完美收官。这部电视剧,是继《汉正街》之后第二部以真实市场原名为剧名的电视连续剧。一个市场,能成就一部电视剧,这个市场的名气,在城市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有人说,它还原了南三条的发展史;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商户的发家史、奋斗史;还有人说这是咱石家庄人的“家庭录像”。但毫无疑问,南三条市场的发展演进折射的正是石家庄包容、开放、奋进的城市气质,展现的正是石家庄市场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脉络以及成长变迁。

  陈余富:南三条,梦开始的地方

  陈余富1995年从浙江台州老家来到石家庄时只有22岁,从那年起,他一个猛子扎进南三条,再没离开过,到现在已有17个年头。从当年摆摊的毛头小伙,做到如今的礼品生意河北区第一,用他的话讲,“这17年,在石家庄,在南三条,见证了市场成长,付出了青春,也收获了事业。”

  南三条,对于今年39岁的陈余富来说,绝对是梦开始的地方。17年前,22岁的陈余富被舅舅从浙江台州老家带了出来,来到石家庄的南三条市场,开始了他的创业奋斗史。他说,当时的南三条还只是大棚市场,他就在大棚里摆摊,从义乌进些小工艺品来石家庄卖。住的是市场旁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平房,既睡觉又做饭,又当库房。后来慢慢做起来,有了自己的门脸,再后来,市场盖起了商城,自己也搬了进来。”对于这一段历史,陈余富笑称:“为石家庄付出了青春”。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今,陈余富做礼品生意已经做成了河北区“老大”。

  像陈余富这样的浙商,不仅在太和文化礼品城,在南三条的每个市场都有很多,如今,他们称自己为“新石家庄人”。“不仅户口在石家庄,家在石家庄,孩子在石家庄,一切社会关系都在石家庄,这么多年创下的东西也都在这儿了。”陈余富告诉记者,“已经习惯了这座城市,融入了这座城市,过年时回老家反而不习惯了。”

  张黎明:伴随着南三条一起成长

  在太和文化礼品城,无论是市场的商户,还是市场管理人员,远远地见到张黎明都笑着打招呼。他已经是这里的老商户了。

  在南三条,张黎明属于来自石家庄本土的经营户,下过乡,在南三条摆过地摊。“我刚进南三条时,有很多商户还是在胡同里摆地摊,建了市场也是大棚式的,经营的商品也是很低档的。”

  “市场一步步从初始走向辉煌,商品从低档走向品牌化,环境从路边摊到现代化卖场,市场成长、发展,也成就了我们。感谢南三条。”张黎明由衷地说。

  南三条4次飞跃

  南三条市场,诞生于1979年,前身只是一个“天桥市场”。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南三条市场—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南三条小商品城—中国南三条小商品城,名称的变化,见证着它的一次次飞跃。

  1979年,借助交通便捷、客流集中的地域优势,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唯一通道处的天桥东侧自发形成了“天桥市场”。

  1989年在天桥市场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投资、商户集资等方式,南三条市场从南三条胡同搬进拥有2200个摊位、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

  1992年,向阳路鞋市、正东路食品、阜康路针纺等几个初级专业市场,经过土地整合显现雏形,使“南三条”初具规模。这一年,市场成交额达到14.5亿元,跻身全国十大批发市场行列。

  1998年南三条开始整体升级改造。太和文化礼品城、太和日化城、新源发小商品特色市场、建国食品城、东方文化商品市场、现代小商品城等25座大型专业现代化商城陆续拔地而起。南三条成为当时仅次于义乌的第二大小商品市场。

  进入新世纪,南三条借力政府的改造升级亮点工程完成了第四次飞跃。伴随乐汇城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开业,以及改造升级工程的逐渐完工,南三条将形成集购物、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心商业区,商品辐射“三北”。

  20年前经营“针头线脑”

  作为南三条的市场主管方,石家庄市工商局南三条分局的一些老执法人员也见证着市场的发展变迁。南三条工商分局四科科长郑玉安说,1993年来到南三条,当时的经营环境那叫一个脏乱差。当时的老南三条市场就是一个大棚市场,很多商户在这个“老大厅”中经营些小东西,针头线脑,纽扣等小日用品,毛线都属于大件儿商品了。市场中还很少见成品商品,大多是些半成品。而工商人员对市场的管理基本也就是“你们好好干”这样的道德型管理。

  10多年前品牌代理落户商城

  走进太和日化城总经理陈暇的办公室时,她正在网上恶补《家在南三条》。她笑言,这部电视剧的故事还是很真实的,进大棚、建商城无不折射出南三条的发展历史。片中企业家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反映得很贴合实际。

  谈到南三条的变迁,陈暇说,她和南三条的渊源要追溯到1999年太和日化城作为政府招商引资、进行市场大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时。当年的太和日化城推掉了不知名品牌和小品牌商品,成为石家庄商场超市日用百货商品的中转站。“太和日化城就是南三条市场的一个缩影,市场400多个商户中很多品牌的省级代理、市级代理都在太和日化城落户,其中不乏茶花、振兴、天堂伞等妇孺皆知的品牌,我们从超市商场买的日用百货中不少就来自于南三条的库房。”陈暇说,“现在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品牌不断升级,商户服务意识逐渐提高,这三点无疑是今天南三条所呈现的巨大变化。”

  浙商与冀商

  在这里融为一体 

  “我看过几集《家在南三条》,感觉这部电视剧还是可圈可点的”。河北省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曹润亭畅谈观后感,它通过一个市场的发展变迁,真实反映了石家庄的市场变迁。

  “在南三条中浙商和冀商基本上是平分天下”,曹润亭介绍说,20多万浙商在南三条、在石家庄市场中掘到了第一桶金。但也正是他们,对石家庄商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冀商相比,浙商的思想新,经营理念更超前,更能吃苦耐劳。

  石家庄的商业文化是很开放的,正是这种包容的商业底蕴,才成就了浙商身上的“草根”文化在石家庄这座包容的城市中发芽成长,并在市场竞争中与同在市场中的冀商互相借鉴,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南三条

  走出多少千万富翁

  浙商推动了南三条市场的发展,南三条同样也成就了浙商中的很多人。石家庄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千万富翁都是从南三条走出。这群身上打着“浙商”标签的人们,在南三条挥洒过汗水,也收获着今天的成功。

  新源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谷献余是浙江乐清人,在南三条建成了新源发商城、乐汇城,浙江大厦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华北鞋城、华北灯具城的总裁黄建厅,从温州到石家庄,伴随着南三条市场的发展、变迁史;河北天成企业集团董事长赵勇强是浦江人,石家庄华运公司董事长陈旭浪是义乌人;林乐平,起家于南三条,已转战房地产业;陈千豁、陈千朗兄弟俩,最早摆地摊卖眼镜,现在不仅建成了石家庄的眼镜王国,还拓展到更新的领域……他们仅仅是从南三条走到公众视线里的浙商代表。

  而土生土长的石家庄创富者最早的“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也大多成长于此,发迹于此。

  “家”,在南三条;人,在石家庄;奋斗,在当下。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