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由实力演员林心如(微博)、潘虹、高明、赵亮等联合主演,著名导演阎建钢(微博)与聂造共同执导的古装传奇大戏《大祠堂》正在新疆卫视“中视丰德热播剧场”热播。该剧以明末清初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为大背景,绘制了一幅徽商儿女自强自立的动人画卷。历史上的微商,有着“徽骆驼”的美名,今日(8月1日)22:15的新疆卫视《剧剧有戏》将探访“徽骆驼”的传奇故事。
徽商为何被称为“徽骆驼”
“徽骆驼”的说法来源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江南地区很多人称徽商为“徽老大”,而在安徽方言中“老大”和“骆驼”发音相似,久而久之“徽老大”就成了“徽骆驼”。第二种说法认为,明末清初时,清兵逼近徽州府,抗清义士金声历经苦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被俘前金声告诫部下说:“要做徽骆驼,不降异族”。就这样,“徽骆驼”宁死不屈的比喻流传了下来。第三种说法则和徽商出门做生意的习惯有关。徽商出门会带一个麻布袋,内装几张徽饼作为干粮,另有三条麻绳,既可做户外工具,也可在万一时刻自行了结。背着麻布袋的徽商远远一看,就像是骆驼的驼峰一样。加上徽商吃苦耐劳、长途跋涉的劲头和骆驼也很类似,因此,也就渐渐有了“徽骆驼”的美名。
一枚铜板成唯一盘缠,吃苦耐劳方成大盐商
徽州从商者甚多。古徽州处山多土少。中国历史上几次移民潮,给这里送来了大量人口,出外经商就成了唯一的出路。而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徽骆驼的吃苦耐劳精神。徽州大盐商鲍志道就曾凭借一个铜板从歙县老家走到江西鄱阳。鲍志道少时本欲考科举,无奈家道不济,只能从商。他听说有同乡在江西鄱阳做生意,就决定过去拜师。他戴的虎头帽上所嵌一枚康熙通宝成为唯一的盘缠。由于盘缠实在太少,鲍志道一路上风餐露宿,竟然连这一枚铜钱也没舍得花出去。这大概是徽商吃苦耐劳的极致体现了。
面试遭遇另类考题,鲍志道细心“吃混沌”
只凭百折不挠与吃苦耐劳并不足以成就徽商的美名,徽商的智慧也是为人称道的。大盐商鲍志道到扬州谋生,参加某盐商店面经理的面试,不想一进面试的房间,大盐商先是发给应聘者每人一碗馄饨,在别人不以为意狼吞虎咽的时候,鲍志道细心观察,发现同一碗馄饨竟然馅料各不相同,而且,大家吃馄炖的时候,盐商的大管家还在不停记录。鲍志道恍然大悟,大盐商要考的也许就是应聘者的观察和记忆能力。他边吃边暗自留心。翌日的考题果然和所食用的馄饨有关,别人瞠目结舌,而鲍志道凭借自己的精明强干,轻松过关录用。“徽骆驼”的精明可见一斑。
徽商还有哪些令人称道的精神,大盐商鲍志道又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今晚的新疆卫视《剧剧有戏》带来更加细致的揭秘。而在剧中,前谢和后谢之间由于开祠山种茶一事起了冲突,冲突能否被顺利化解?请看新疆卫视“中视丰德热播剧场”正在热播的《大祠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