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以古徽州为地域背景的历史人文大剧《大祠堂》目前正在新疆卫视“中视丰德热播剧场”播出。徽州有三绝,牌坊便是其中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的徽州有各类牌坊近千座,而在著名的安徽省歙县棠樾乡,更有一乡七牌坊之多。8月17日22:15播出的新疆卫视《剧剧有戏》就将为观众解密大牌坊。
鲍象贤“官不择位”受表彰
鲍象贤尚书坊,是为了表彰棠樾乡里一个叫鲍象贤的人。鲍象贤,字复之,安徽歙县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徽州人。嘉靖八年,鲍象贤考取进士,后因在云南平定叛乱有功,升迁至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在两广地区,鲍象贤也曾率部击退倭寇,战功卓著。他生性耿直,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最后只好罢官回家。回到故乡棠樾十年后,由于战事需要,朝廷又想起了这员老将,于是一道圣旨又将鲍象贤召回继续卖命,鲍象贤非常想得开,一句“官不择位”表达出老将忠心,意思是只要为国家,我怎么样都行。鲍象贤死后,被追封为“工部尚书”,鲍象贤尚书坊,就是为了表彰他的忠诚之心而建立的。
父子争死感动绑架者
棠樾慈孝里坊,一个牌坊上立了两人的姓名,这两人是一对父子,鲍宗岩、鲍寿孙。宋末元初,战乱频繁,古徽州府守军李世达趁机起兵。当他得知棠樾村鲍家有钱时,便绑架了鲍寿孙和他的父亲鲍宗岩,勒索鲍家,如果不给钱,就要杀掉其中一人。鲍家虽有钱,但两父子认为,宁死也不能助纣为虐。儿子鲍寿孙为了尽孝心,决定自己去死,而父亲鲍宗岩为了不断香火,要求放了儿子,杀自己。父子两人争着去死的场面,打动了叛贼,结果把他们都放了。听到这个事情后,明成祖朱棣深受感动,下旨为两人立牌坊,以表彰孝行。到了清朝中期,乾隆皇帝闻听此事后,又大笔一挥,写了副对子:“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家。”由此,慈孝里坊又被称为“父慈子孝”坊。
吴氏打破继妻不立坊的常规
吴氏节孝坊,是一个为女人而立的牌坊。在棠樾,吴氏虽然是鲍家的媳妇,但毕竟是外姓人,在家族观念严重的棠樾,给一个外姓女子立牌坊是非常难得的。原籍上海嘉定的吴氏是以继妻身份进入鲍家的。嫁入鲍家时,小姑生病,吴氏作为大嫂昼夜护理。不久丈夫鲍文渊又去世了,留下了一个与前妻生下的孩子,29岁的吴氏,尽心抚养这个继子,直到他成家立业。同时,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直到去世。在吴氏快60岁时,她将长年积攒的私房钱全部捐出,维修鲍氏家族祖坟。吴氏的行为感动了鲍氏家族,鲍家上报官府,朝廷打破了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这座节孝坊。
除了鲍宗岩、鲍寿孙父子同上牌坊外,棠樾鲍氏父子也因为乐善好施而立了义字坊。更多关于牌坊的故事,将在《剧剧有戏》中为观众讲述。而在电视剧《大祠堂》中,一心修族谱的谢格文,又决定重写家族史,他的愿望能否达成?明朝即将灭亡,谢家还要经历怎样的家族命运?精彩剧情即将播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