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青年》引思考 话题剧情孰轻孰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4日11:45  北京晨报
《北京青年》引思考话题剧情孰轻孰重?
《北京青年》引思考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但导演赵宝刚接受采访时却总能跳脱出剧本本身,而聊到相关社会话题。赵导新作《北京青年》正在北京卫视(微博)以及优酷、乐视等同步热播:青年人身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有知识者多,有能力者少;空有想法的多,付诸实施的少;怨天尤人者多,自我检讨者少”?对于同样的话题,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发表了看法。

  100元过7天

  会不会生存成问题?

  中国的教育向来是重知识轻能力,以《北京青年》中的生存体验为例,哥儿四个初到烟台,人生地不熟,大哥何东提供每人100元/周的生活费,鼓励大家去挣钱,哥儿四个如何挨过?之所以设置这段情节,赵宝刚想表达的是,“有文化(指知识)、无能力的人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得很好;反之则是有可能的;二者兼而有之最好不过。为此,优酷还特别推出了“生存大挑战——100元活一周”活动,很多网友留言,这个数字少到突破自己的底线。

  试想,当你出去找工作时,你和他人连最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都没有,你怎么生存?事实上,因第一印象欠佳在应聘时被拒的例子数不胜数,纵有一肚子学问,无奈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口才、交流、谈吐等都属于能力范畴。

  熊丙奇直言,国内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由来已久,“有知识无文化的现象跟基础教育有关系。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只关注知识学习,不关注能力培养。只关注分数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忽视了提高能力和素质。这种残缺的教育导致了孩子们的学习、观察、表达、沟通等能力都有问题,人格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均有所欠缺。”

  温水煮青蛙

  能不能早点“爬”出来?

  何东在“重走青春路”之前,厌恶自己的工作,但缺乏足够的勇气重新开始,一度犹豫彷徨,蹉跎度日。后因被女友权筝(马苏(微博)饰)的一句“你就是没断奶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重新上路”的话刺激到,才终下决心。生活中随处可见上路前的“何东式”年轻人,对现状不太满意,却安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对于这类年轻人,赵宝刚说能力尚欠缺,心态需调整,“现在对生活的怨恨和困难,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能力不足造成的,再加上不正确的心态在作祟。假设你的心态改变的话,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从教育学的角度,熊丙奇更加确切地指出,以上现象是年轻人缺乏责任心的问题。“中国的孩子受到的都是包办教育,从小到大什么事儿都是父母安排好的,他会认为是在为父母而学,为父母而工作,没有自主性,缺乏动力和激情。找到一份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当找不到工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啃老。”

  做职业规划

  该不该趁着30岁之前?

  中国的孩子对这句励志格言再熟悉不过: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艰苦奋斗。虽然在《北京青年》中没有明确就“人从小应不应该有理想,什么年龄应该树立理想等”进行探讨,但赵宝刚试图通过该剧传达出:人30岁之前不要有特别具体的理想或目标,否则你就在最应该走一走、闯一闯的年龄段为未来的欲望买单。赵宝刚甚至直言,过早地树立理想是件特别害人的事儿,他最听不得某某青年创业终获成功的故事,“他如果在毕业时先看一看,当能量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再去创业,至少会少走五六年的弯路;或许他会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创业。”

  熊丙奇对此看法不同,“不是说不要树立理想,而是‘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规划’,这个才是现在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我倒是建议年轻人设立有弹性的目标,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个性、能力、兴趣爱好等及时调整。或许有的年轻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他闲暇度日,必须马上找份稳定的工作帮父母分担。职业规划、人生目标等要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制定,没必要倡导同一个模式。”

  话题,剧情 孰轻孰重?

  从《奋斗》开始,导演赵宝刚一直在挖掘青春题材,不断地打造他所看重的文化影响力。《我的青春谁做主》、《婚姻保卫战》等都是加分之作,直到去年的《男人帮》一下子让赵宝刚站在了“坑边上”,形式之“新”和内容之“飞”一时很难让观众接受,也让“赵宝刚”这块金字招牌的纯度打了折扣。《北京青年》承载着要打翻身仗的重任,目前在北京、东方等卫视以及优酷、乐视等同步播出过半。整体风格没那么时尚,没那么花哨,台词没那么出彩儿,但凭借“青春重新走一回”的概念就足够引发热议。“这次是有意识落地了,虽然又有人说,这是赵宝刚的剧吗?怎么风格大变了呢?但这么多年来没变的是‘责任感’,我不会去拍一些无聊的雷剧,神剧。”赵宝刚无奈中夹杂着自豪。

  “重走青春”的概念足够有话题

  从《北京青年》开机之日起,赵宝刚想诠释的“青春重新走一回”的概念就很吸引人。赵导自称非常了解80后的心态,对于那些工作体面、收入尚可、生活稳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惰性在不断地累积,安于现状,20岁就能看到50岁时的生活。但赵导认为,人在年轻时最不应该追求的就是稳定感。《北京青年》讲述的就是这么个故事。

  四个堂兄弟,个个境况不同。大哥何东(李晨(微博)饰)20多岁就坐机关,每日喝茶看报,即将和相恋多年的女友领证结婚,然而“躁动的内心”和“安稳的环境”这俩“小人”总在“打架”,最终在领证当天提出和女友分手,理由是想重新走一回青春。二哥何西(任重(微博)饰)是位年轻的骨科大夫,前途无量,对工作很有热情,而且在相亲时遇到了心仪的女人……何西似乎没有抛下眼前重新体验青春的理由,然而在其他兄弟的撺掇下也稀里糊涂地上路了;老三何南(贺刚(微博)饰)回国创业,一时无门,随大溜儿地上路;老四何北(杜淳(微博)饰)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热烈响应大哥的提议。

  大哥何东虽是“青春重新走一回”的发起者,但他并不是赵宝刚最想批判的类型。“何西才是我要批判的,他代表着一类最不可能也最不该走的年轻人。按照惯性,何西的发展是修炼医术,结婚生子,当了骨科主任;另外一种状态,他辞职了,出去历练了两年,开阔了胸怀,打开了眼界,能力增长了,内心强大了,他再去应聘这家或别家医院,他能应聘不上吗?”如此假设是否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当下社会即是关系网的现状?能力与位置不匹配的状况发生太多。赵导对此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发生能力还不够、按部就班在熬生活的人身上。”

  采访中,赵宝刚虽多次提到“青春重新走一回”的概念,但他不希望观众曲解他的本意,也不是鼓励所有的年轻人抛下眼前,盲目游走。而是指当你对现在的工作没那么热爱,只是按照一种惯性在生活时,你是否可以考虑出去走走,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和历练。

  故事欠缺的作品都有高风险

  从早年的海岩剧系列,到一夜爆红的《过把瘾》、《永不瞑目》、再到近年的“青春三部曲”,赵宝刚经历了转型之困,但制作“青春系列”时,他始终坚守的想法是:这个戏会让看的人想想吗?如果想了,这部作品就是有价值的。

  “我以前的风格也不青春呀。在《给我一支烟》(2005年)后,我陷入了创作迷茫期,就在那期间,我有了做‘青春系列’的想法。突然有一天接到朋友电话,推荐一个叫《奋斗》的本子。我当时很怕是那种讲传统意义上的苦奋斗的戏,但对方说不太一样,是几个大学生毕业奋斗的故事,我觉得很牛,这个正是我要的东西。而且我坚持用这个名字,当时很多人反对。《奋斗》片子刚出来时,多少编剧骂呀,多少电视台都不要。北京台当时说《奋斗》是我们审片以来见得最差的片子,我说,不要钱白播;北京台说,那不行,会影响我们收视率。最后,北京台当时的副总编张强决定在‘十一’播,日常收视率是5.8及格,‘十一’3.8及格,结果第一天收视就7点多,第二天9点多。《奋斗》一下子成香饽饽了。”

  《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北京青年》都是在延续《奋斗》的概念,三部戏可归结为一个主题“我的青春我做主”,三者对比,《奋斗》是最让人有新鲜感的,《北京青年》是话题性最强的。从《奋斗》开始,赵宝刚着重在剧的话题性和影响力上,用他自己的话形容是“责任感”,但赵导深知,任何不以故事为主的作品都是有风险的。“‘青春重新走一回’,这个概念足够了,如果把这个概念去掉,也可能跟大多数剧一样,狗屁不是。好多剧是你看完就完了,想都不会想。今天的电视剧想情节精彩太难了,毕竟已经写了30多年了。”这也是赵宝刚作品越来越“三贴靠”的原因:明星靠点、话题靠点、剧情靠点。如果换做是《永不瞑目》水准般的剧本,赵宝刚说9个主角会全用新人。

  赵宝刚坦诚地剖析了《北京青年》的水准现状,“没有媚俗的东西,故事还可以看,中国观众对于接受通俗文化是有强大市场的。”

  ■人物手记

  赵宝刚曾是悲催的北京青年

  赵宝刚,出生在北京南城,在很多场合都聊过自己年轻时曾是北京钢厂工人,后来踏入影视圈,当过演员、干过剧务,最后成为导演的经历。这段在外人听起来是坎坷,在自己看来却是财富的陈年旧事对赵宝刚的人生有何影响?“我今天之所以能想到这么拍电视剧,这些东西是跟我年轻时走的路有很大关系的。”

  赵宝刚年轻时没什么大理想,只是在当工人、演员、剧务时,他知道自己不想、也不会永远干这个。1984年演《四世同堂》出名后,有人找他演戏,他拒了,想干点别的,但干什么自己也不清楚,没什么目标。后来当剧务,经常挨骂,“有时候我会想我就一辈子干这个了吗?”在心情极为纠结和彷徨的阶段,赵宝刚很感谢家人的支持和朋友的鼓励,他们说出了藏在赵宝刚内心深处最隐秘地带的想法,“你当导演吧,你可以。”

  从《渴望》(1990年)当导播、《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当执行导演……一步步踏上导演之路。后来还在某家影视公司当了三年副总,拉广告、谈业务、导戏,一个不落。在任职“副总”期间策划了《宰相刘罗锅》和《东边日出西边雨》两个剧本,业余时间学习财务管理,现在看来为鑫宝源的创办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当时只是无目的地学习。

  赵宝刚导演生涯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打击是《皇城根儿》(1992年),当时业界专家和媒体人士在宾馆里一呆三天,看片。“第一天吃饭时没人理我,第二天研讨会上一通儿痛骂,评价是前十集臭不可闻,我这脸都快成菜色了;突然又评价后十集是精彩绝伦。”赵宝刚这次经历的“冰火两重天”的经历让他现在都怵研讨会。

  但发生在赵宝刚身上的有关《皇城根儿》背后的故事更加悲催。当时因为剧组没钱、预算不够,剧中的道具都是从赵宝刚家现搬的,丁芯(赵宝刚妻子)出差回来,看到空落落的家傻眼了,床都不见了,连个睡觉的地儿都没有。

  类似的经历在拍摄《过把瘾》(1992年)时也发生过。有场戏是方言(王志文饰)和杜梅(江珊(微博)饰)吵架,杜梅抓起家里的瓶瓶罐罐就开砸……那些东西都是赵宝刚从自个家拿的、八一厂借的,在还道具时就一并还了,其中有一只大象造型的茶壶不见了。殊不知,这是丁芯哥哥送给妹妹的结婚礼物。丁芯当时就急了,说什么东西都可以不要但这只壶必须找回来,后来又去八一厂的道具库一通儿翻腾才找到。(冯遐)

  ■结语:

  《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至此,赵宝刚的“青春三部曲”已经画上句号。“以我现有的水平和水准,在青春题材上暂时枯竭了,我找不到更适合这个时代的东西了,也可能是我没好好挖掘的缘故。下一部我想做一个平民的真实的一塌糊涂的作品,告诉穷人如何致富,可能会用记录式的拍摄方式。”

  晨报记者 冯遐

(责编: sisi)
分享到:
  • 新闻住建部:正研究强化楼市调控政策措施
  • 体育西超级杯首回合-梅西进球 巴萨3-2胜皇马
  • 娱乐台湾淫魔富少自首 当庭否认迷奸偷拍
  • 财经住建部:正研究措施强化楼市调控
  • 科技小米二代成本曝光被指暴利 抢购引质疑
  • 博客央视提前做刘翔退赛预案的幕后事
  • 读书老兵忆越女兵色诱细节 民国艳舞表演(图)
  • 教育高成本难挡热情 金钱铺就美国大学路
  • 育儿奥运冠军代购洋奶粉 猥亵儿童多熟人作案
  • 健康大话减肥NO8:挥汗如雨不减肥反害病
  • 女性女星初秋白衬衣浪漫混搭 个性奇趣手袋
  • 尚品狂欢上帝之城里约 秋季绅士风衣搭配
  • 星座处暑转运妙法 测试哪种小人最克你
  • 收藏鉴宝:科技检测难敌造假 不仅是娱乐大餐
  •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