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制片人何静 不一样的另类军旅

2012年11月23日09:28  新浪娱乐 微博
《麻辣女兵》海报
制片人何静

  新浪娱乐讯 从《我是特种兵[微博]》到《麻辣女兵》一路走来,制片人何静[微博]一直在做不一样的军旅戏,这些不一样所引起的社会效益带来的是鲜花和板砖的齐飞,也带来了社会影响力的持续发酵。

  新浪娱乐:您心目中的军旅题材应该是什么样子?

  何静:首先,我从《我是特种兵》到《麻辣女兵》都是想做不是军旅戏的军旅戏,打破军中围墙,内外找到更大化的关联。我们不是拍给军迷,也不是带着导向性,是贴着地气走,就是给最大化的观众群一种传递。军旅题材避不开,要带着使命要有感召力。

  新浪娱乐:这几天一直在看网友的评价,包括一些90后的言论,可能我们印象中的军旅戏,比如女兵的《红十字方队》,或者《士兵突击》,您在创作这种军旅题材的时候,可以说是另类的,不会有担心吗?

  何静:最开始是有的,我们做完《我是特种兵》紧接着就开始做这个戏,我们准备了小两年。我第一次面对编剧团队是一个60后带着一个70后,他们拿出前五集剧本的时候,我觉得不是我要的90后的感觉。《士兵突击》已经走到一个极致,如果你按照这个路子走你永远被盖着,所以我们很纠结。我当时反思的是,《我是特种兵》没有超过《士兵突击》,如果《麻辣女兵》再照着女人版《我是特种兵》来做,那只是换了一个标签而已。我们这时候放弃第一稿的编剧团队,迅速找了四个80后的编剧团队来做这部戏,我们自己都参与了很多情节的设置,第一集家庭视角的展开也是我要求的,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来表现彼此的挣扎。我们导演拍摄的时候我惟一要求是,我们这部戏不是你拍《导弹旅长》的感觉,我们是要为湖南卫视[微博]量身打造一部戏。在拍摄现场谁动剧本必须经过我的同意,所以改剧本很少。当时拍的时候这群孩子才进入学校两个月,你要让她有多少演技这不太可能。我们导演真正在片场带着孩子们玩,出来的感觉很轻松。你看到这些孩子之所以真实,他们真的没有去演。像我们的主角汤小米,她就是这样一个人。

  新浪娱乐:必须承认在看第一集的时候被雷到了,我们身边也有很多90后的孩子,他们是温暖的,和煦的善解人意和懂事的,但我们这部戏里的90后多是叛逆不羁和主人公汤小米类似,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我们戏里的主人公面对教官屡屡可以说出不字,真的可以这样嘛?

  何静:我做完《特种兵》之后,当时去和官兵做了很多的交流,当时《特种兵》在央一播到第九集的时候几乎被停播,就是因为它的步伐大了,突围的有点猛。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很多的基层官兵意识到一点,90后官兵到来了,他们带来的一种新气象是——破坏能力大,建设能力更大。他们颠覆了几代官兵没有颠覆的东西,我们的《麻辣女兵》正是描写了这样一群92,93年的孩子,没有她们没有用过吃过玩过的,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个时代里去放大这一群兵的破坏和建设能力。我们开始就要传达一个概念,主人公汤小米要进来“踢馆”了,要建立新的规则了。我们从出发就定位《麻辣女兵》是军版的《还珠格格》。我们从五集剧本的时候就和湖南卫视在沟通,所以出来的是有湖南卫视气质的。

  新浪娱乐:我们这部戏的商业植入,可能我们和日韩成熟的模式比还处在比较低端的位置,我们的广告商对戏也有要求吧,比如像剧中的,一定要说“某某产品很好吃”这样的话。

  何静:我们公司有商务部,专门负责植入,从赵宝刚到文章在拍的《小爸爸》。当时很纠结,这是一个军旅戏,怎么能够把零食和饮料放进去。但后来我也自己说服自己,考虑到公司整体开发,我不能因为题材拒绝公司的商务模式,只能最大程度让这些广告不生硬。其实这一块利润我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我说服自己是,如果这些企业借助我们的平台可以双赢,作为一个军旅题材是不是扩展出另外的价值。

  新浪娱乐:现在的戏几千万的投资已经变成一种主流,您这部戏的投资听说不多但利润回报率不错,今后还会走这个路线吗?

  何静:会的。现在戏的首轮还没有结束,但财务报表上的收益还是不错,我们的资金使用率也就是回款也很快。这是一方面,但我更在乎的是这部戏的一个社会发酵度,也就是它的一种影响力。我每天看观众的反馈,有说好的,有拍板砖的。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是,我们怎么和《士兵突击》的粉丝,《火蓝刀锋》的粉丝去做一个沟通,让他们能够直言,也让他们能够耐心去看我们下面剧情的发展。尽管赞扬也好,质疑也罢,我们期待这部剧在十来天的播出里热度的上升。刘杨/文

(责编: Lorring)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