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华立:方向一定是产业化

2013年03月21日18:33  综艺报

  采访/肖林

  张华立,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总编辑,兼任湖南卫视总监。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加入湖南电视台。任娱乐频道总监期间曾推出《星姐选举》《超级女声》《跨年演唱会》等知名项目。卫视三年任内,推出了《百科全说》《我们约会吧》《帮助微力量》《奇舞飞扬》《百变大咖秀》《我是歌手》等几十个全新节目,在全国率先提出“祥和中国节”概念,打造了《春晚》《元宵喜乐会》《成人礼》《端午赋》《和未来有约》《七夕晚会》《中秋晚会》《跨年演唱会》等系列晚会。四年来,湖南卫视收视份额、广告创收、品牌价值三项关键指标均创历史最好纪录。

  记者: 《我是歌手》旗开得胜,在你预料之中吗?

  张华立:还可以更好,第一季只有最后几期了,播出前我预计收视份额至少应该破10,事实上,播到第七期份额就已经破10了,应该还会继续上涨,成为又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现象级创新节目。《我是歌手》是一档非常享受的节目,歌手都是用真情实感演唱,去除了浮躁,回归音乐本质,现场的乐队、音响、录音等都是顶尖团队。

  记者:在湖南卫视,引进模式与自主创新节目有无比例上的设置?如何看待模仿与创新?

  张华立:湖南卫视一直鼓励团队创新,我们每年有两次大规模的创新季,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发动全台,包括合作公司的制作力量,鼓励人人提想法和方案,之后进行内部打分评估。引进节目模式方面,湖南卫视有专门的创新研发团队,会定期收集、整理、评估全球各地的优秀节目,也会派团队去全球各地优秀的制作公司、电视台学习交流。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湖南卫视是中国上星频道里最早用真金白银购买国外节目版权的频道,也是目前为止惟一一个输出本土栏目、售出版权的频道。

  引进的节目模式在湖南卫视在播节目中的比例不大,我们更多还是鼓励团队自主创新,《变形计》《百科全说》《向上吧,少年》《完美释放》等创新节目,都是湖南卫视原创节目。

  记者:有位电视专家说过,钱多(制作经费多)的节目未必是好节目,钱少的节目一定不是好节目。你怎么看?

  张华立: 好节目和坏节目的评判标准是什么?真诚的有态度的节目老百姓自然喜爱。除了创意思维、体现普世价值,好节目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真诚、反映当下热点、浓缩时代身影, 并能传达当下的社会价值。这些与制作成本没有必然关联,关乎制作者和电视台的态度。我主张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明、端午、七夕等短小精悍、特色鲜明的节目,不要动辄用巨大投资请娱乐大腕,而是要烙下我们的印记,彰显我们的态度。

  记者:这两年上星频道大型综艺节目制作费用高涨,大家都希望通过高投入获取高回报,湖南卫视的情况怎样?

  张华立:我们对每个节目的制作成本都有严格的预算控制,制作成本会根据整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做出严谨的考核和指标规定。比如跨年晚会,湖南卫视已连续做了8届,已经是湖南卫视的一个标志性品牌项目,每年不仅有很好的收视表现,同时影响力、品牌价值都很高。在去年,我们就已经明确表示“跨年不烧钱”。最终的收视表现大家也看到了,全国网收视率达到3.75% 、份额达到14.38% ,是当晚所有跨年晚会中收视份额惟一破10的卫视跨年晚会。

  记者:湖南卫视的受众以年轻人居多,一方面,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媒体的未来,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说受众很年轻也意味着不会有太高的品位,并且媒体受互联网的影响会比较大。你怎么看?这对你们的内容和广告经营有哪些影响?

  张华立:我曾在我们的元宵晚会后特别跟制片人强调过,做特别节点晚会要注意三个问题:一个是过度年轻化、低龄化问题,我们的晚会要尽量拓展人群;二是针对过度栏目化,晚会导演要建立独立的作品意识,不要做成栏目的加强版、冗长版本;三是编导队伍要重建文化观和价值观,媒体有责任弘扬民族文化,不能一味迎合,与网络上的一些负面热点同流合污,也不能把我们的阵地无偿提供给外来文化,我不反对学习先进,但要有基本的立场,要把握好尺度。

  记者: 新的对外合作计划方面,湖南卫视与央视的合作具体有哪些?除了央视,目前还有哪些对外合作计划?

  张华立:在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上,湖南和央视会有紧密合作。在节目、主持人的交流合作上,我们也在沟通。像去年第九届金鹰节主持人晚会上,崔永元、白岩松、撒贝宁、张泉灵等众多央视名嘴齐亮相,与观众进行了很好的互动。在今年元宵晚会上,撒贝宁与何炅、谢娜一起担纲主持,有很多很好的表现。我们对外的合作项目很多,包括电视剧制作以及影视投资计划等——湖南卫视是一个开放平台。

  记者:湖南卫视在新媒体业务方面有什么新进展?这方面芒果台2013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张华立:我们今年元旦推出了基于电视的中国首款移动社交应用“呼啦”,这是一款通过扫描电视屏幕二维码,完成各项在线任务,进而实现社交和互动的一款应用产品,也是一款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互动勾连的产品,可以拉近观众和我们的距离。在50天的时间里,注册用户就超过了200万。元宵喜乐会直播中,呼啦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万,与电视屏幕的互动过亿次。

  未来,湖南台的新媒体业务,不排除会有专门的团队甚至公司来负责整体运营,目前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但“呼啦”在短时间内创下的影响力和效果超过我们预期。

  记者:2012年湖南卫视的收视曾一度下滑,原因是什么?在你看来,这两年的媒体环境与以往相比有哪些变化?如何判断中国电视的发展、格局变化?电视湘军如何面对挑战?

  张华立:一度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偏离了我们自己正确的轨道,我们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我们原本该参与的竞争。湖南卫视的核心品牌就是我们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自制能力。从2008年我回到湖南卫视算起,我们的自制节目量一直在高速发展。但在2012年上半年,出现了某种“退却”,用两个剧场来顶替晚间档,这肯定是一个失误。

  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差异化缩小,同质化突出。我们做选秀,人家也做,我们做相亲,别人也做,我们做跨年,大家就都做跨年。但同质化竞争对行业是好事吗?

  中国电视发展的突破所在一定是产业化,而非体制化。行业最大瓶颈来自体制,而广阔前途的路标一定是产业化。我们现在的产业结构不算领先,所以我们最大的问题仍在于此。湖南广电靠湖南卫视一个上星频道逐渐发展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产业集团,这是不科学的。毕竟用一个卫星频道“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其他台崛起很正常,这不是因为湖南卫视竞争力下降了,而是整个市场发生了变化。所以,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产业的竞争。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