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刘颖 文/聆君
新浪娱乐讯 有习大大点名关照的《平凡的世界》终究还是没能在收视上闯出太大的名堂,普通观众嫌它叙事太温和看不下去,原著党又气它有时不按照小说自我发挥。主创们语重心长地称这部剧“需要静下心来观看”,可这一颇为暧昧的解释是在抱怨现在的观众心浮气躁,还是想掩盖剧集本身难以抓人尴尬处境?
新浪娱乐认为,《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经典作品改编剧,在创作拍摄上确实祭出了无上的诚意,但由于小说本身的年代局限,其情节推进方式对时下的观众而言已有一定隔膜,平淡的剧情难以获得摁遥控器者的青睐,新加入的矛盾冲突又引起原著粉丝的反感。小说中最打动人的不甘与奋斗虽也延续到剧中,却不再如书中那般突出,反而对时代变迁的大书写成为叙事主体,承担变迁重任的农民当上了光辉主角,而这些也助推着电视剧版《平凡的世界》愈发向主旋律靠近了一步。
剧情改编:不温不火叙事平,观众没兴趣;矛盾延展添冲突,书迷不买账
其实,电视剧版《平凡的世界》的气质很大程度都是继承自原著小说,这一点,主创们一直标榜的“尊重原著”倒是十分承担得起。路遥的小说写于上世纪80年代,其编排情节的手法也许能投合当年阅读资源匮乏时期的读者的审美趣味,却很难再打动如今已阅尽千剧的荧屏前观众的心。不温不火的剧情无论是表面还是内在都缺乏张力,观众初期提不起兴趣,也不纯粹是浮躁使然。
主创们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剧本阶段便已在可能范围内延展了不少矛盾,最为明显的就是少安与润叶的感情“麻缠”,将一段本是隐而不宣的内心纠葛彻底外化成了明面的冲突。单纯从电视剧剧情的角度讲,这样的多角恋设置确实有助于吸引观众,只可惜《平凡的世界》中的恋情浓度不具备足够的感染力量,反倒破坏了原著迷心中那段逝去恋情的神圣。
另外,部分新添加的情节虽然给剧情增了几分波澜,却于逻辑有些不合。譬如争议较大的那段田福军电话“指示”少安放弃润叶,看起来着实像是封建帝王的送女和亲,但与前后情节所塑造的田福军形象有很大的违和。其他诸如田福军为孙玉亭进太原钢厂走后门,少安与玉亭都去贺耀宗家提亲差点成连桥等等,虽不影响整体观看,却会让人质疑剧方创作时的严谨用心。
原著小说曾火热一时并直到今天仍有其魅力的最大原因,就是其对于年轻人拼搏奋斗的励志书写。曾有学者说,只要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平凡的世界》就不会过时,无数的农村小镇青年都会在书中读到自己的不甘与渴望,并以此为精神同行者去追求未来的价值。但电视剧在改编时调整了叙事重心,励志元素仍在,却让步于时代变迁的描述,落实于剧情上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少安超越于少平成为第一主人公。作为农民的少安显然更能担负起时代的叙述重任,主创们还不厌其烦地额外为他增添了不少光辉业绩:少安去邻村谈判分水,少安在洪水前线孤身作战,少安提议要炸山修坝,少安还能和高老、石钟等各位高层领导直接对话……这些原著所没有的或是属于其他角色的情节全都集中在少安一人身上,在把少安塑造成农民代表形象的同时,也把整部剧拉向了伟光正的主旋律叙述。
还有一点,受制于路遥本人的处世理想,原著小说对于所有人物的塑造基本都是秉着善意和美好的初衷。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理解之同情的人文关怀十分令人敬佩,但其一厢情愿地给官场所罩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在被原封不动地还原至电视剧中后,却显得有些失真甚至是歌功颂德。这不能完全归结于作家认识的局限,只能说当年对于理想的憧憬,在今人看来是有些过于单纯和乐观了。
拍摄制作:诗意黄土高原画面美,可惜旁白太多了
这一版《平凡的世界》很值得称道的一个地方就是其于画面上拍出了一种诗意。苍茫的黄土高原,晕染的天空,穿透时间的信天游勾勒出西北大地未得明言的美与浪漫。这是一部新版电视剧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后于视觉表现上的积极尝试,也呼应了原著作者路遥心目中对于故土的温情想象。不少观众在看过剧后特意总结了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诸如少安在悼念与润叶的感情时扬起的那一缕沙,便让人感受到了命运的决绝与无奈。
不过,《平凡的世界》的画面表现力并不是一以贯之,很多地方似乎可以用影像来细腻呈现,却简单粗暴地全部移交给旁白。旁白的无孔不入是此一版激起最多质疑之处,除了必要的背景介绍,作为一部影视剧,诸如心理等描写是否应该想办法利用剧情并调动起演员的表演来还原?舌尖上的旁白每每响起,不仅可能拖沓节奏,有时还会造成声画不同步的突兀感,演员明明没有表现出那般震撼的痛苦,旁白却还要一板一眼地说:他已经快要泪流满面了。
演员选择:“少安太痞,润叶太美,少平太傻,晓霞太萌”,主演众口难调,配角大多出彩
小说改编剧的演员选择是一大难题,尤其是核心角色,要同时兼顾贴切度与号召力,对于片方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有网友如此评价剧中四位主角:少安太痞,润叶太美,少平太傻,晓霞太萌。虽有些主观臆断,却也可见出观众对于曾寄托了年少时感情的角色的挑剔程度。
饰演少安的王雷[微博]是全剧最为重要的人物。坦白讲,这个角色其实与原著忍辱负重、隐忍内敛的大哥形象有些出入,尤其在剧集开播初期,带着点粗豪谐趣的王雷打破了很多人对于孙少安的期待。但王雷的出色之处在于他将这种风格融汇沉淀,并逐渐把孙少安演出了自己的味道。这一版的孙少安不一定是对小说文字的纯粹复活,但却同样是一个丰满鲜活的荧屏形象。况且,王雷的“陕普”,在全部演员中也称的上是较为地道的了。
袁弘[微博]版的少平此前曾被不少小红花粉寄予厚望,毕竟这是偶像的一次重要的转型机会,可也许是以往演惯了翩翩公子少年郎,袁弘在演农村小伙时总是有些呆板,想演出角色的朴实拘束,却似乎是用力过度反而显得刻意。少平是大多数原著读者情感共鸣的坐标,但因为角色本身戏份的改写加之演员发挥得不尽如人意,这个角色并没有像书中那样造成深切的触动。
与核心角色相比,配角演员因为不用考虑演员名气,反而可以选出最为贴合角色气质的演员。诸如孙玉亭、田福堂、王满银等,都十分抢戏。细节之处见性格,孙玉亭不时地提鞋,领导要喝水他就凑上去吹热气等等,不仅自然形象,且诠释出了人物内在的荒诞喜感。
结语:
经典小说改编一向是个诱人的话题,但是不是所有的小说都适合改编?小说中最切合时代情绪的点在哪里?《平凡的世界》刚刚播毕,对它的鉴定判断也许还有待时间检验。不过不管剧集改编如何,其对于小说阅读的促进作用却值得肯定。当观众不满于电视剧的呈现又想一探究竟时,回归原著便成了他们的一个可能选择。(刘颖/策划 聆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