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剧]《琅琊榜》:正剧+偶像+历史+传奇

2015年10月16日 09:5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娱乐认为,《琅琊榜》是一部带着明显文人气质、“发思古之幽情”的作品。它拍出了古装剧的意境和风骨,格局大气不失底蕴。

  

《琅琊榜》鉴剧科《琅琊榜》鉴剧科

其实时至今日,再写《琅琊榜》,我已不知该如何下笔。或该剧自播出以来(尤其是小长假之后),各类文章评论“扒一扒”层出不穷,服装、配饰、礼仪、构图、配乐、龙套以致梅长苏的毛毛领、飞流插的“野猫伞”还有靖王搬救兵时带走的是几匹马、梅长苏都在哪些地方搓衣袖等大小话题无一不被讨论得条清缕析,巨细靡遗。《琅琊榜》作为今年目前为止完成度最高的作品,其探索与成就早已被多方肯定,而一部真正让人震动的佳作,有限词句有时也难以叙尽心中的感动,此时收官之际再出此文,更多地也只是抒发下自己的观剧感受吧。

  新浪娱乐认为,《琅琊榜》是一部带着明显文人气质、“发思古之幽情”的作品。它拍出了古装剧应有的意境和风骨,格局大气不失历史底蕴。这里表达的是从古至今文人儒士的政治理想,朝堂亦或江湖,所念无非以一片赤子之心拥护盛世清明。有格调、有审美并且有自己的价值观,《琅琊榜》不仅为久不入主流的网文正名,为参演的演员加码,也让侯鸿亮的正午阳光团队在观众群——特别是粉丝向观众群——中,强化了品牌力量。

  英雄式浪漫主义:赤子之心述理想情怀

  主角太“苏”?政治太弱?节奏不恰流失路人观众 爱情线太尴尬

  《琅琊榜》是一部能让观者真切产生“心疼”情绪的作品。我们心疼梅长苏以病弱之躯激浊扬清,昔日英气飞扬能挽朱弓降烈马,如今却只在阴诡地域搅弄风云;心疼少年岁月不常在,莫逆之交旦夕惊变,天涯路远却也无可奈何。沧桑后固守真心,这种情感本就让人感怀,我们心疼每一个正义人物,每一段诚挚情感,以致于连开播初期长期低迷无起色的收视率,都让人觉得心疼,即便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收视环境,早已不像故事中的人心那么干净。

  与近年同为古装剧界翘楚的《甄嬛传》不同,《琅琊榜》不是用诡诈残酷的宫斗来哀叹人心日渐沦落的黑暗,而是始终秉持理想情怀,无论朝堂如何污秽,赤诚不变。它带着些英雄式的浪漫主义,即便悲怆却让人看得舒畅。“情义”是《琅琊榜》的核心,哪怕是最后的翻案,与其说是梅长苏的权谋胜利,不如说更是人心谴责,心怀愧疚的垂暮老王跪下后喃喃说着“我小时候还陪你放过风筝”,那一幕的感慨,远比谋术的节节进击更让人动容。

  当然细思之,《琅琊榜》确实是一部很“苏”的作品,主人公光环太盛,人物关系也是“人人都爱XXX”的经典“苏”款,不过,因为剧作本身对人物以及情感的出色塑造,这种近年来已被黑化的模式并没有引起反感。其实作为一种创作手段,代表美好和期盼的“苏”本身并没有问题,至于最终呈现出的是脑残还是理想,全在于如何表达。

  另外,也有不少网友指责《琅琊榜》权谋薄弱政治幼稚。我不知道能构造出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大布局,这份眼界是否在高明者看来依旧不够智慧?亦或者,那些已被奉为经典作品中的计谋案例,在今日看来,就一定是那般莫测高深?艺术作品本就是愿景式表达,就像《琅琊榜》会让耿正的靖王走上皇位、而不是选择世俗经验中更具帝王手段的誉王一样,难道在我们的想象中,也一定要不择手段真豪杰?

  关于《琅琊榜》,争议还有不少,诸如部分情节的改动以致情感积蓄不够到位、回忆的删减、女主贤惠烙印太深、配角长相寒碜……这大多是不同类型观众的主观感触,改编剧再如何努力终归是众口难调。不过,节奏方面的问题始终是很大的遗憾,这既包括侯鸿亮所说的为了照顾电视台而大量删戏所引发的线索杂乱难入戏,也包括部分情节对话太长场面欠缺造成的沉闷,虽然原著粉无论如何都会不离不弃,但不少路人也确实因不想忍耐而流失了。

  至于已成为网民狂欢的CP话题,似乎现在不少剧作都难逃男男组对儿,尤其是《琅琊榜》这种将情感重心都倾注于兄弟之间的作品。剧版《琅琊榜》另添出了一条爱情主线,不过在普通观众与书粉之间的两边夹击下,这条线索发展得实在艰难,既不能不写,又不敢多写,这也造成了霓凰这位名义上的女主角存在的尴尬。就像结局处梅长苏上战场前与各人告别,霓凰一段显得十分薄弱,远不如那曲《红颜旧》令人牵肠。

  大气有格调!男性向古装剧占领年轻市场

  吴磊成国民弟弟 胡歌[微博]:唯一的梅长苏

  如果说,海宴给了这个故事灵魂,那侯鸿亮的团队则赋予了电视剧《琅琊榜》以气韵。电视荧屏上已经太久没有见过这么有质感的古装剧了,服饰典雅、礼节有度、琴箫点境、构图精致,点滴之处的讲究最终酿成值得品咂的文化意境,观者于其中,既有审美上的熨帖,也更能兴往来古今之叹。

  由于原著小说的人气基础,加之偶像咖演员的加盟,《琅琊榜》未播便已先热,正式播出后更是引来粉丝疯狂围观。从受众面的覆盖来讲,这是一次颇有意义的尝试,将年轻观众的观剧趣味,从明丽轻快的小情虐爱,引向厚重沉郁的家国情义。当然,我们并不是在指责其他团队的摄制风格,只是,这个市场太需要多元化的追求,尤其是男性气息主导的古装剧。借由《琅琊榜》(也包括之前的《伪装者》),侯鸿亮的团队不仅强化了品牌价值,也愈发稳固了其在年轻受众心目中的地位,而这个群体,有着更活跃的舆论参与热情和市场购买力,也代表着影视行业的未来。

  当然,这个擅长群戏的团队也让不少参与其中的演员个人身价得到显著提升,王凯[微博]、靳东[微博]、陈龙[微博]、黄维德[微博]等此前人气尴尬的实力派成为了荧屏新宠,童星吴磊更是有成“国民弟弟”的势头,即便是那些目下只能充当安静配角的老前辈也再次得到了观众认可,他们少年时的荧屏形象、前世情缘,也成了“有点年纪”的粉丝们的童年追忆。

  至于男主角胡歌,这部戏对他的意义,无疑超过他此前的大多数作品。而胡歌也拿出了一个演员十年积累后的深刻体悟,将角色——譬如最后与老王相见以及与蔺晨告别的戏——完成得颇为到位。不能说胡歌的表演就是完美,部分情节他还是有些把握失度,不过,他是最好的梅长苏,也是唯一的梅长苏。一个人,年少时,能演意气风发李逍遥,经历过后,得遇不改初心梅长苏,作为演员,何其幸运!

  初期收视不佳,败给收视率or收视习惯?

  正剧+偶像+历史+传奇 四不像or打通类型壁垒?

  最后,还是想说两句收视率。虽然《琅琊榜》后期的收视成绩已相当喜人,但是回想起开播初期,这样一部大体量的口碑精品剧长时间只能在收视榜单下游徘徊、收视成绩与网络点播量严重不匹配的情景,观者还是觉得有些扎眼。尤其当听到侯鸿亮在采访中透露,因为怕电视台嫌节奏慢,曾把前三集做了大量删减后,心中更是添了遗憾。为了收视率而不得不对本来的完整艺术体强行割裂,最后却又栽到了收视率上,这一不透明的评价体系对创作者的箍制,到底何时才能结束?

  其实单就《琅琊榜》来说,这样一部线索复杂情节紧凑路人观众不易随时入戏的作品,并不适合电视台7点半的合家欢背景音黄金档,它更适宜专注集中的私人化观看环境,所以与其说《琅琊榜》初期败给了收视率,也许不如说它是败给了黄金档的收视习惯。

  由于开播初收视遇冷,当时也有不少文章分析原因,其中有提到《琅琊榜》试图在正剧与偶像剧间、历史与传奇之间做一个平衡,但却两边都不靠,以致各自观众群都难以尽兴。不过,待收视回升,换角度言之,这些问题却又可视作《琅琊榜》打通类型壁垒的创举。对于《琅琊榜》究竟该如何定位,似乎已有的类型范畴已不足以涵盖,不过,定义总是对过往的总结,对于前行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选择拍什么样的内容,然后如何实现。

  结语:

  《琅琊榜》收官了,很多不舍,令人酣畅的观剧体验,并不是常能遇到。借助后期的口碑优势,《琅琊榜》可以实现良性的长线放映,其热度一时不会轻易衰退,而侯鸿亮已有意将其打造成品牌IP继续开发。虽然《琅琊榜》之后还会有哪些故事,主创仍是三缄其口,不过作为观众,我们目前最希望的是,片方能把允诺过的删减、花絮、苏宅日常,快点放出来吧。(聆君/文)

(责编:Gracetot)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读懂章子怡:最美的还是那双眼睛

一直说章子怡的演技好,其实章子怡的眼睛才是最会演戏的存在。[详细]
读懂章子怡:最美的还是那双眼睛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