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影视剧没进步 古装奇幻剧最终倒胃口

2016年09月06日 12:28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影视剧并没有市场的进步,同样的家长里短斗心眼,无非是从现代到了古代、家庭到了宫廷而已。

芈月传海报 芈月传海报

  令狐笑

  带老父去电影院看电影,看来看去,找不到合适的。带小孩子看片还好,就动画片里选,按条件来,国产3D必不看,好莱坞3D考虑下,除非口碑绽裂到《疯狂动物城》级别的;普通2D动画片里,先挑三观正,再挑有趣的,基本就这套路。就算这样还是没合适的,大不了下次再来,机会一大把,反正大部分小朋友更大的兴趣是在爆米花。

  带老人家看片可就没法用爆米花打发了,机会难得。难得有空又有兴致,总希望能有个愉快的观影经历。以之前老父看电影后的反馈,《刺客聂隐娘》之类的文艺片,总有精力跟不上的感觉,睡着很正常。《变形金刚》之类的好莱坞视效大片,打得地动山摇,睡觉嘛太吵,不睡嘛又实在是无趣。《小时代》之类的青春片,看得不知所谓。最后,放弃《谍影重重》《星际迷航》,放弃《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我们的十年》,选了一部名字偏正常、有原著底子的国产大片,以为这样至少保险,结果观后感还是“挺无聊的”。

  作为从业者,我当然很擅长地用“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就是这些”、“多接受新鲜事物”等人云亦云的话去安慰。但安慰过老人家之后,我倒还真挺觉得尴尬,都说现在电影市场火爆,但它居然完全经不过一名老观众的检阅,而且,50多岁而已,完全算不上老啊。

  如果说电影划定青年人为观众主力,那么,整个市场是否应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拉拢更多新“青年人”。而如果这个市场坚持认定青年就是永远的25岁,那么,文艺为人民服务,它又置中年人、老年人于何地?只认25岁的市场是单调乏味没出路的,不地道,而且还有悖商业伦理。帽子扣得有点大,但理就是这个理。

  有鉴于此。有业内朋友问我:2015年最有贡献的电影是哪部?我说是《百团大战》,虽然我没看,但我了解到很多和我父亲同龄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自发地口耳相传。为某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提供了久违的服务,这就是我认定的《百团大战》在票房之外的意义。市场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以所谓“大多数”的不良名义,驱赶着文化消费的风向拨来倒去。

  电影如此,电视亦然。从“恶婆婆苦媳妇”之类的婆媳剧,到创各种新纪录的《甄嬛传》《芈月传》等,我并没有看到什么市场的进步,同样的家长里短斗心眼,无非是从现代到了古代、家庭到了宫廷而已。而各种古装奇幻剧,牛皮吹上天,最终还是倒了观众的胃口。我希望电影能多照顾点中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我怀念看《雍正王朝》这种电视剧时的快乐,我期待兼顾想象、技术标准的科幻题材,不再是中国影视剧的空白,而这些说的都是一件事,即对当下影视文化市场物种多样性的期盼。

(责编:得得)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