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的孩子》收官 关注民族的未来

2016年09月30日 13:05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纪录片中,观众看到了中国自然风物的寄语,少数民族地区民俗的传承,也感受到了古老华夏文明的薪火相继,孩子们的成长与梦想。

《我是中国的孩子》海报 《我是中国的孩子》海报

  新浪娱乐讯 由海豚传媒策划出品、北京光年意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独家合作运营的大型民族题材儿童系列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自从9月14日登陆湖南卫视以来,得到广泛关注。

  纪录片从来不是一种快消品,在欲望膨胀的娱乐时代,它真实而深刻,承载着身后的文化内涵,进入时代社会价值的纵深。海豚传媒联合创始人、总裁夏顺华认为:选择纪录片这一艺术载体来讲述中国孩子的故事,一方面向社会展示中国孩子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另一方面,能让孩子们从中受益,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大部分民族题材的纪录片以民族民俗知识的介绍为主,对儿童而言,太深奥和枯燥,很难吸引他们的兴趣。与此相比,《我是中国的孩子》选择了儿童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在讲述儿童人物的成长故事的同时,巧妙地向观众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知识,虽然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景介绍,深度介绍,但是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吸收,也让影片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格。

  中国是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在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中,观众看到了中国自然风物的寄语,少数民族地区民俗的传承,也感受到了古老华夏文明的薪火相继,孩子们的成长与梦想。不管是鄂伦春族的磊磊、布朗族的苏涵,还是纳西族的和康豪、塔吉克族的凯巴努、苗族的金鸿文,都让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这些孩子们,虽然来自中国不同的角落,云南、新疆、黑龙江、贵州,但是他们同样看到了《荒野求生》中的贝尔,北京鸟巢的比赛,也听到了键盘敲击的声音,感受到了无线互联网的魅力。时代在发展,孩子们的梦想也在改变,不变的是他们心底对美好的那份期待。

  除了孩子本身的故事以外,片子本身还引发了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民族知识的启蒙、民族文化传承、城乡儿童生活对比等各方面的思考,也让儿童观众能在轻松愉悦地观影中,增长知识,初步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也有促进作用,是一部非常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们共同观看的儿童类纪录片。

(责编:得得)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