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日子》收官 柯蓝唐曾诠释最美的人

2016年11月14日 17:40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我们光荣的日子》中,唐曾与柯蓝扮演的余学军和明爱芬不仅是一对爱侣,更是两个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人。

柯蓝 柯蓝
柯蓝和唐曾 柯蓝和唐曾
主演 主演
柯蓝和孩子们 柯蓝和孩子们

  新浪娱乐讯 由刘淼淼执导,柯蓝[微博]、唐曾、王鑫等主演的民办教师题材剧《我们光荣的日子》于11月11日在天津文艺频道收官。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天行者》,讲述山区一所村级小学一群民办教师在清贫且单调的环境中,以自身的知识和人生经历呵护基层教育的故事。

  聚焦社会热点教育问题,展现民办教师生存状态

  《我们光荣的日子》描绘的是上世纪80年代民办教师群体,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办教师,曾任教十多年,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从来没有接触过教育学、心理学,甚至没听说过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专业术语。另外,那时教育正处在十年动乱时期,学校没有一套教师用书,教辅更没有。我们就凭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教学中。教学中所遇到难题就请教同科的教师。”一位曾经在大山做民办教师的老人这样说。

  他们为当时的农村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几代农村文化青年。现在社会的中间力量正是那一代老民办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后来土地包产到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是1982-1983年)曾辞退了一批民办教师(没辞退的绝大多数已转正,享受着国家的恩泽),没有任何补助和安排。

  《我们光荣的日子》的播出,令大家看到了真实的八十年代民办教师的生活状态,以动人朴实的故事讲述那一代人的爱恨情仇,让观众对这群几乎没有出现在电视中的人们有了感性的认识。

  展现小人物“坚守”精神,柯蓝唐曾诠释“最美的人”

  在《我们光荣的日子》中,唐曾与柯蓝扮演的余学军和明爱芬不仅是一对爱侣,更是两个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们在艰苦的大山中相濡以沫,一边承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一边将灿烂的笑容展现给学生们。

  这一份坚守是最难得的。作为方圆几里当仁不让的“知识分子”,他们肩负着启蒙大山里的孩子、传承孔孟之学的使命,这并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小到朗读孩子们的睡前故事,大到捍卫随时被拆除的学校,《我们光荣的日子》中表现出的这一批民办教师无论风雨坚守的精神,令真实执教过的教师都感动落泪。

  “‘黑屋子土台子’,学校当时没有电灯,好像也没有一部电话,课桌凳都是土制的,表面刷了层油漆。教学设备几乎是零。”曾经在曲阜县黄村学校任职过的民办教师说,“但也跟老师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放学后我曾几次带他们去县城看电影,夏天的晚上我们经常在村头席地而坐,讲故事,谈理想。我们真得象是一家人!”

  曾经,那一代民办教师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而《我们光荣的日子》的导演刘淼淼将这段特殊的经历用生动感人的电视剧呈现出来,柯蓝、唐曾、练束梅、王鑫等实力派演员也在拍摄过程中频频受到触动,唐曾还在拍摄哭戏时因入戏太深涕泗横流,柯蓝也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在体验乡村教师生活的这几个月里,我们也真实感受到了底层民办教师的辛酸和压力,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很值得尊敬。”

  剖析底层小人物,反思时代价值观

  《我们光荣的日子》不仅仅为大家塑造了一群勇于奉献的园丁形象,它还为观众描绘了一副八十年代乡镇小人物群像,“它讲到的乡村小社会是个多元复合体,生活在这里面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包括他们的情爱,欲望,矛盾,挣扎,他们的奋斗和命运……我相信这些都是能够吸引观众的。”导演刘淼淼说。

  故事从退伍侦察兵余学军进入贫穷落后的大山做民办教师开始,引出这个小镇的人物架构和安排:敢爱敢恨却遭遇事故的明爱芬、官样面孔但与教师们水乳交融的乡教育工委主任万福明、顶替死去的哥哥回村的教务主任孙四海、新一代乡村教师的雏形大学落榜生张映紫等。每个人物的背后都有自己说不出的苦衷,他们面对小镇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有自己的判断和决定,这不仅是个人经历的讲述,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们光荣的日子》从一个全局的角度出发,将小人物令人喟叹的生态与命运描绘的淋漓尽致。

(责编:vhaha)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