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召开研讨会 再现峥嵘岁月

2016年11月25日 15:21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1月24日,《红星照耀中国》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观点碰撞。

《红星照耀中国》海报 《红星照耀中国》海报
《红星照耀中国》召开专家研讨会 《红星照耀中国》召开专家研讨会
与会专家对《红星照耀中国》 与会专家对《红星照耀中国》

  新浪娱乐讯 今年时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红星照耀中国》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视角,再现长征时期的峥嵘岁月。11月24日,《红星照耀中国》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在总导演臧云飞的主持下,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观点碰撞,对《红星照耀中国》给予了高度评价。

  扩展题材、深化主题、丰富艺术感

  李京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剧在今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剧中,非常独特。首先,这部剧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创意,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我觉得革命历史如何书写,扩大拓展它的题材领域,是我们首先在创作上应该具备的。可以看出,创作团队对这个题材心怀敬佩,把它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来精心打磨,用艺术把革命历史题材变成审美对象,追求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完美融合,革命历史的题材只有这么样做下去,才能够不辱没了这个题材所拥有的资本。

  一个事实和虚构的独特挑战

  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剧是我们近期电视剧创作的特写,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该剧以一名来到中国观察、探秘、探险的西方记者作为第一主人公,他亲身见证了中国的希望在红军,亲自参与到了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的活动中,从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向全世界揭秘红军的真相。

  精气神贯穿始终

  范咏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创作当中,包括在整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当中,《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辨识率特别高的电视剧。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给人感觉确实是一部有精气神的戏,过去中国古典文论讲究文艺气为主,这个气可以多种解释,从主题到人物,到整个叙述,它形成了一个能够贯穿始终的艺术完整体。

  坚持政治美学原则

  王伟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视野十分开阔,而且是一个美国记者的视野,这一点在作品中从三个方面有所展现:其一,作品展示了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二,该剧将中国抗日战争纳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其三,剧中埃德加·斯诺采访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

  埃德加·斯诺的采访可贵之处在于他的正直、正义和客观,以及他的人文主义精神。他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信仰、政策、奋斗精神第一次向全世界做了最为真实、客观、热情的宣传,也向当代人指出对我们今天所要走的道路,对于我们现在人的信仰和追求方面也是一种思考和警示,《红星照耀中国》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客观视角弥补创作空白,现实意义吸引国际视线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年,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电视剧作品,在这些大量的电视剧作品里面,有的是宏大叙事,有史实性作品,也有一些虚构的带有传奇色彩。我觉得这部剧以埃德加·斯诺老年时期的回忆为视角,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同时这也是对长征题材的一个充实。

  这部电视剧也让我想到了当下,我们说现在中国提出了“中国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实际上,现在国际社会中有很多政客纷纷来到中国,探寻着中国的四个自信,他们就像当年埃德加·斯诺在中国的探寻一样。

  五个结合展现独特艺术魅力

  王丹彦(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副主任)

  这部剧的题材确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证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在当下越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越需要其创作具有对艺术创新特质和精神认知力度的追求。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已经过了简单的纪录和还原重大历史事件的阶段,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剧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光有题材还不够,主要还是思想性

  陈先义(《解放军报》文艺部原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

  为研究《红星照耀中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我国还专门成立了中国三S研究会,这在当时影响非常大。但是真正把《红星照耀中国》搬到荧屏上面,并以埃德加·斯诺为主人公,这应该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片子。所以我觉得这个题材非常的独特,题材本身就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作为一部重大题材戏,《红星照耀中国》对于题材与人物关系的把握恰到好处,虽然剧中对西安事变,淞沪会战等历史大事件都进行了刻画,却没有过分渲染这些重大历史事变,而是用旁观者的角度侧面描写大事件、大背景,所以更有感染力。

  题材新颖、虚实结合、匠人精神

  翟俊杰(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导演)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影视创作涌现出了一大批长征题材的作品,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题材新颖,角度独特,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视点,更为客观、真实地来看红军长征。对于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长征题材创作可以宏观叙事,呈现壮阔的历史风云,也可以微观地描绘刻画人物细腻的情怀,可以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也可以融入类型化的元素,但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即融入类型片的元素要本土化,不能化本土,其本质还是要创新、突破和超越,而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有意义的启示。

  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并存更易获关注

  王淼生(军史专家)

  从厚重的历史意义与鲜活的现实教育意义上来说,八十多年前美国记者斯诺亲临中国,到陕北边区采访了红军的将帅与普通的士兵,与边区群众进行了广泛交谈,他以记者独特的眼光,第一次客观地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下发展、壮大的革命历程,颂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斯诺这次中国之行和《红星照耀中国》的公开发行,在当时来讲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八十年后,这个影响力依旧存在,特别是埃德加·斯诺理解和解读的红军长征精神,是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和宝贵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独特的历史视点,深远的思想意韵

  边国立(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军事文艺理论评论家)

  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是充满激情和张力的电视剧,作为历史的回声,这部剧形象而意味深长地表达了红星领导的革命事业为什么必须照耀中国,今天我们作为历史后人观看这部作品,在回眸历史中认识历史,为之激动、为之感动。

  全剧画面色彩构成精致,有大西北的开阔和老百姓的满足快乐,有北平农耕文化气息,陕北红旗的热烈,阳光清爽,让人有抑制不住的爽朗。有毛泽东的自信坦然,蒋介石的自负和某种文化素养,宋美龄的干练霸气尊贵。8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共产党如何能够从弱小到强大,一步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在这部剧中再次引发了独立的思考。

(责编:vhaha)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