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主太忙小鲜肉遭黑 今年荧屏沦为小年

2016年12月23日 12:01 扬子晚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大”与“小”的关系处理出了问题,大题材不再以小人物的生活为基础,沉浸于大而无当的虚幻梦境中,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

《芈月传》 《芈月传》
《锦绣未央》 《锦绣未央》
《青云志》 《青云志》

  即将告别2016年,回望这一年荧屏,除《欢乐颂》《中国式关系》等少数都市题材切中现实痛点,戏里戏外,“剧荒”总是如影随形。尴尬癌发作的是,蜂拥上阵的荧屏“大女主”们辉煌不再,杨幂[微博]那部《翻译官》,作为行业剧也被吐槽为漏洞百出。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

  A “大女主”当道,女版“梅长苏”难寻

  去年《琅琊榜》开创的魅力“大男主”题材,富有家国情怀,很难有剧望其项背,反而“狗尾续貂”《甄嬛传》“女性成长”题材在今年一部接一部。从孙俪[微博]自我“复制”的《芈月传》,林心如[微博]《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到刘诗诗[微博]《女医明妃传》,以及年末收官唐嫣[微博]《锦绣未央》,皆走大制作,明星加持路线,集齐霍建华、黄轩[微博]、袁弘[微博]、罗晋[微博]等男神,内涵却不过宫斗加言情,每部50到80集占据荧屏,满满全是套路。

  戏里:华丽包装下,权势女的精神局限

  《甄嬛传》后“宫斗黑化”思维影响深远,狗血却话题十足的范冰冰[微博]《武则天传奇》成为当年剧王,给业界打了鸡血。尽管国内最具实力的导演之一的郑晓龙执掌的《芈月传》来势汹汹,但其后几部剧都黯然收场。一部“逻辑不够,易容来凑”的《锦绣未央》又让业界看到了希望,在年末萧条行情下网台收视夺冠。可是从精神内核上来说,践踏黑化对手上位的权势女们,到底会带给现代观众怎样的精神超越呢?

  戏外:男女主演“在一起”,编剧众筹维权

  今年舒淇[微博]、林心如这些“黄金剩女”纷纷嫁出去了,不少大制作不仅有新媒体宣传助推,女主演们均以“终身大事”托付。林心如新剧发酵跟霍建华恋情密不可分,刘诗诗与吴奇隆[微博]婚礼也“捆绑”版面。坐实传了许久的唐嫣和罗晋恋情,助推《锦绣未央》。

  明年“大女主”戏更不会消停,周迅的《如懿传》、范冰冰卷土重来的《赢天下》、赵丽颖[微博]《特工皇妃楚乔传》,孙俪在《那年花开月正圆》里演绎的陕西女首富,还有《独步天下》、《独孤传奇》、《独孤皇后》《扶摇皇后》……“皇后”好忙,真替负责“陪看”的男同胞们捏把汗。

  《芈月传》编剧署名案历时一年多终于尘埃落定,原著作者蒋胜男的全部诉讼请求被驳回。《锦绣未央》原著竟是由“写作软件”集合200多部作品而成,遂引发众多编剧为写作尊严众筹维权。

  导演郑晓龙说,“还是应该踏踏实实深入到生活当中,去找到最有意义的创作。一个剧本的好坏首先是由价值观决定,然后看人物是否鲜明有个性,最后才是好的情节。”

  B 被误读的“小鲜肉”,竟出“画皮”梗

  高频词汇“颜值”烂大街,“鲜肉”从何时起,变成制造虚幻的影视泡沫的“泡泡机”,竟还闹出“画皮”替身上阵梗。凭借《七月与安生》拿下金马影后的周冬雨[微博]给自己谍战剧里的“小白”演技一记响亮的耳光——鲜肉们也需要合适的角色环境去发挥,谁生来就是演技派呢?

  戏里:空洞颜值削弱历史感,感情戏救场

  从2015年胡歌[微博]《伪装者》开始,谍战剧就开始尝试启用高颜值的偶像演员,增加爱情戏份、悬疑元素等方式寻求年轻观众的青睐。2016年有了陈学冬主演的《解密》,李易峰[微博]、周冬雨的《麻雀》和赵丽颖的《胭脂》,吐槽估计大家都有份儿。

  谍战剧的泛偶像化跟“谍战戏弱化,情感戏来凑”的叙事俗套密不可分。今年播出的《双刺》、《麻雀》等剧中,《潜伏》“假夫妻”的老梗居然还在,多角感情戏频频“救场”。这些剧集大多谍战不够烧脑,主演的情感戏却很足,破绽通过爱情来化解。

  戏外:拍戏“面具”上阵,成行业“黑洞”

  年末之际,业内对于“小鲜肉”的负面评价更累积至爆发点。从曝出“数字女星”,拍戏时不背台词,片场数数字从1到7,事后让人配音;又有网友爆某“小鲜肉”拍戏,给的时间太少,剧组无奈制作“人皮面具”,除了近景,全部用替身拍。日前被爆新戏《武动乾坤》用3天替身的杨洋[微博]由此中枪,随后李易峰“沦陷”,粉丝掐架不止。

  “小鲜肉”被市场作为流量担当,身价飙升太快,导致剧组为顺应市场,缩减其他制作费用,为此买单。“小鲜肉”在2016年成为负面词汇,有演员不愿被媒体以此贴标签。毕竟“小鲜肉是审美最低的层次,审美的高级程度还是对演员角色的审美。”

  总结: 荧屏“大”时代里 “小”我缺席

  2016年“大女主”出没,还有《幻城》《青云志》等玄幻巨制傍身,在视频网站的榜单上,《芈月传》、《锦绣未央》、《青云志》等剧集纷纷播放量过百亿,数字一片欢腾,大剧、大咖、大制作与高回报画上等号。2017年,大剧在手的网台联动又蓄势待发一扫颓势。可为何观众还是感觉没什么好剧可看,将今年归为电视剧“小年”?

  电影圈曾经历备受争议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等古装大片时代,如今荧屏也迎来了一个崇尚“大”的时代。但令观众感觉失落和引发吐槽的是,在这些大制作中找不到可以引发强烈共鸣的“小我”,却锻炼了一批讨论剧情侮辱智商和五毛特效的吐槽党。《微微一笑很倾城》、《翻译官》等泛偶像化作品中,题材新鲜、主角颜值爆表是优势,但国产偶像剧的叙事套路也是明显的。此外,《欢乐颂》揭开都市女性的切肤之痛,《小别离》引发关于中产阶级教育话题的讨论,《中国式关系》对于中国当代复杂的人际关系做了全新展现,虽有不完美,可这种思考现实的作品还是太少。

  “大”与“小”的关系处理出了问题,大题材不再以小人物的生活为基础,沉浸于大而无当的虚幻梦境中,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为规避审查雷区,从而舍弃关注现实矛盾和进行深层社会思考,宁可做玄幻,甚至翻拍他人,影视剧类型从现实题材往内在空心的玄幻、古装大剧上转移,与制作主导者以赚钱为王,缺乏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难脱干系。

(责编:sisi)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