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影视圈无序 只打小鲜肉的脸是不够的

2017年03月09日 10:00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只打小鲜肉的脸是不行的,该打的还有那些不靠脸吃饭的幕后推手们,小鲜肉已经替你们挨了那么多耳光,是时候你们也表一下态了。

天价片酬(图片来自网络) 天价片酬(图片来自网络)

  □韩浩月(媒体人)

  影视行业乱象的形成,更像是一场共谋。只打小鲜肉的脸是不行的,该打的还有那些不靠脸吃饭的幕后推手们——小鲜肉已经替你们挨了那么多耳光,是时候你们也表一下态了。

  批小鲜肉成影视行业的“政治正确”

  编剧宋方金前两天一篇文章特别火,说的是小鲜肉们天价片酬以及替身演出的那些事。近来演员宋丹丹[微博]、高亚麟[微博]在讲到影视行业乱象时,也都特别提到了小鲜肉不敬业的话题。尤其是正在开两会的宋丹丹在会议期间的表态,把小鲜肉问题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温和的宋丹丹的批评言辞当中也带着不少的关心成分,她说:“遇到那么多钱怎么把持自己?”

  最早让小鲜肉被行业内人士放到舆论之火上正反面来回烤的缘由,就是小鲜肉们的片酬之高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个话题恐怕已经有两三年之久了吧。前几个月,替身演出以及抠像演出的事被曝光,让小鲜肉“不敬业”的传言被坐实,这个时候,批评小鲜肉,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一方面这些都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另一方面又不是“全部的真相”,小鲜肉们囿于能力和资历,似乎也无话可说。

  批评归批评,小鲜肉们的片酬降了吗,并没有。或许有的小鲜肉身价出现在合约中时有所降低,但那往往只是障眼法罢了,小鲜肉以及背后的经纪公司,仍然会赚得盆满钵满。

  掌握话语权的“老板”才是制造乱象的黑手

  小鲜肉也好,小鲜花也罢,他们是娱乐业最大的掘金人,也是这个行业最引人关注的群体。年轻浮躁的当红艺人自然是可以批评的,尤其是滥用替身、抠像演出、攀比身价等行为,怎么批都不为过。但有一点值得商榷——他们的高额片酬如果是通过谈判得来的,这就意味着符合市场议价原则,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小鲜肉又不是黑社会,没有拿刀架在制片人脖子上逼着制作公司把制作费的一半以上拿出来当片酬。

  谁也不想牺牲眼前利益。在公共平台上骂一骂是好的,但牵扯到自己要签约小鲜肉时,立马就想到了电视台买片、单集价格、广告植入等收益。所以,影视行业乱象的黑锅,不能只有小鲜肉来背。小鲜肉顶多背一半,甚至只能背上个四五分之一,掌握娱乐圈话语权的老板们,才是真正制造行业乱象的黑手。但他们仍会在各种行业论坛上夸夸而谈,甚至言行不一、自相矛盾,一边骂小鲜肉,一边争夺小鲜肉。

  小鲜肉没演技,小鲜肉没作品,不出演作品只凭脸蛋和身材也能日进斗金。甚至业界人士转念一想,都会觉得这样的小鲜肉是不可思议的存在。但用“存在即合理”的逻辑去解读,会发现小鲜肉不是凭空而降的,他们走红的基础,是整个娱乐形态的浅薄化。这个趋势的形成,单凭有良心的影视企业是无法扭转局面的,无形而有力的时代之手,才是推动小鲜肉走向赚钱机器的根本力量。

  娱乐产业的活跃性使其难以监管

  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有乱象存在。只不过多数传统行业与领域,可以通过法律、行规来进行约束,在管理上相对有章可循。但娱乐业本身的特质是活跃、多变、隐性的,常在混乱中才能发现财路。虽然从业者中虽不乏智者,但看透不点破却是常见立场与态度。

  没有真正的领导者出现,行业会一直混乱下去,直到不得不由政府部门插手管理。但政府机构对娱乐行业的监管是典型的外行管理内行,内行们经常用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段,让主管部门晕头转向。

  影视行业的混乱无序导致佳作难出,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观众。而我们也无法指望观众来改变一个行业。甚至可以说国内观众普遍审美低下,但更该反思的是一味迎合受众,却在无形中进一步拉低观众审美的影视剧制作方。在变形娱乐观的长期冲刷下,不少观众已经习惯了在垃圾中寻找美味。从这个层面来说,恰恰也是观众对小鲜肉的无原则追捧,构成了制作公司不愿意放弃小鲜肉的最强大理由。

  影视行业乱象的形成,更像是一场共谋。只打小鲜肉的脸是不行的,该打的还有那些不靠脸吃饭的幕后推手们——小鲜肉已经替你们挨了那么多耳光,是时候你们也表一下态了。

(责编:sisi)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