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对改编态度是放手

2017年04月17日 09:48 信息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小说《白鹿原》于1992年发表,这么多年面对不同版本的改编,陈忠实本人一直保持放手态度。

电视版《白鹿原》导演刘进 电视版《白鹿原》导演刘进

  信息时报[微博]讯 在著名作家陈忠实去世一周年忌日到来之前,他的代表作《白鹿原》又一次成为话题焦点,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剧都选择这个月“爆发”了。身为陕西人的张嘉译带有使命感完成的电视版《白鹿原》,已于昨晚在江苏卫视[微博]和安徽卫视播出,近几年少见的85集篇幅,好像在跟外界暗示,那个复杂的“原上”生活都被它们还原了。

  另一方面,在经历了与王全安电影版的“口水战”后,著名编剧芦苇本月初曝光了他重拍电影版的计划和进度:已经去西安选景了,今年年底将正式开机。此外,4月28日、29日两天,陈忠实生前最满意的舞台版本——陕西人艺版《白鹿原》,也会在广州大剧院上演。算上以前的秦腔剧、舞剧,陈忠实的《白鹿原》屡屡被改编,流行语就是“IP宠儿”。无一例外的是,曝光度最高的几个版本都经历了漫长的改编过程。

  小说《白鹿原》于1992年发表,没多久就引起了影视界的关注,陈忠实那时的想法是“能拍成电视剧就很好”。他清楚知道,自己这本小说时间跨度大,情节和人物众多,要想突破时空限制尽可能还原,唯有电视剧有容纳的体量。当年确实有四五家电视制作人来谈剧版改编,没想到观众在荧屏看《白鹿原》竟然是2017年,距离小说面世整整25年之后。

  电视版改编用了15年

  陕西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光中影视董事长赵安是电视版《白鹿原》的出品人,也是最早和陈忠实谈电视版改编的人,他见证了这一版本“好事多磨”的全过程。

  2001年7月,赵安在陈忠实故乡西蒋村和作家签下了合同,陈忠实还兴致盎然地展示了朱先生原型牛兆濂的照片。可是合同约定的版权三年转让期到了,电视版还是没能立项,期待作品搬上荧屏的陈忠实,对请求继续续约的赵安这样答复的,“你可以继续做,谁能批下来就签给谁”。从未放弃立项努力的赵安感叹那些年在一些场合遇到陈忠实,担心对方追问结果,甚至用过“尿遁”的招数。等到了2010年10月,赵安通知陈忠实,“电视版立项的事情成了!”

  彼时距离两人第一次谈论电视版已过去了十年。让人没想到的是,后面又用了5年时间筹备、拍摄,才等来4月16日开播这一天。说起为这个项目坚持15年的因由,赵安说:“无知者无畏。当年我们根本没想到会(等)这么长时间。我们也安慰自己,既然要做《白鹿原》,就学学白嘉轩为了后继有人娶七房媳妇的精神。”

  至于后面为什么又花了5年时间,才完成电视版拍摄和播出等事宜,赵安解释剧本改编创作很关键,花的时间很长。“当时圈内有一个传言,‘三流小说最好改,越是经典越难改,改完了大家越是骂的厉害。’我们把中国著名的编剧都找了一遍,申捷开始也不肯接。”赵安说威逼利诱各种招数都使上了,才换来申捷“写一点试试”的回复。他回忆说,申捷为了写电视版《白鹿原》看了上百本书,前期到原上转了半个月,熬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剧本改编,陈忠实看完剧本后用实际行动表示了认可,赵安回忆道:“酒桌上,陈老师专门端起一杯茅台,走到申捷面前敬酒,说辛苦了,以后剧本修改,有啥事都可以找我。这句话他以前从来没说过,就是看过之后才这么说,这让我们很高兴,说明这个剧本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重拍电影版,芦苇立了规矩

  编剧芦苇是最早和陈忠实谈电影改编的人,他也经历了一样长时间的等待。在原西影厂厂长吴天明拿下改编权后,芦苇和吴天明一起找陈忠实多番讨论电影版改编事宜,当时是1993年。可是这个项目第一次启动,已经是2002年。芦苇此前采访中详细讲述了他是怎样参与电影版的工作。从2003年到2007年,他总共写了七稿剧本,这中间作为西影厂代表还和陈忠实续签了一次合同,在等待立项和资金到位的过程里,芦苇举荐过多位导演来拍电影版,包括陈凯歌[微博]与张艺谋都表露了浓烈兴趣,在确定张艺谋没法执导电影版后,芦苇也退出了项目。

  2012年9月15日,《白鹿原》第一部电影版上映后,芦苇因为“炮轰”王全安的言论再次进入观众视角。他当时受访说,王全安这个电影剧本采用了他数个原创故事,全都是小说没有的情节。制片方则“反击”芦苇在编剧署名权上的态度反复。2016年2月,芦苇再次找到陈忠实,表达了重拍电影版的想法,当时已病重的陈忠实对多年老友保持了一如既往的信任,“不说钱的事儿,你说咋办就咋办”。在陈忠实去世将满一周年之际,芦苇公布了新版电影的筹备进度,他说拍摄地点会以陕西乡土为主,陕西文化元素少不了,最困难是如何准确还原关中乡土时代特点和人物魅力,“不动手脚不徇私情”是他为这次电影版重拍定下的规矩。

  陈忠实对改编态度是“放手”

  相较之下,孟冰执笔改编的两版话剧《白鹿原》,少了些外部“纷争”,更多精力是放在了剧本创作上。孟冰说过,林兆华邀请他给北京人艺版《白鹿原》编剧剧本时,他用了8个月时间筹备,大部分时间是在看书做功课,还将人物图谱挂在墙上,反复研究白家与鹿家两个家族的关系,再把线索一点点提炼……这样的文件有十几个,摞起来比剧本还厚。

  当年北京人艺版《白鹿原》的导演林兆华看到这些文件时,愣了几秒钟,才对身边人说:“你们看看,今天还有这么改剧本的人。”孟冰认为,话剧改编不能简单抽取小说一条线一个人物来写,而是要尽量展现全貌。

  这么多年面对不同版本的改编,陈忠实本人一直保持放手态度。赵安回忆,电视版拿到立项许可,他其实问过陈忠实对改编有什么要注意的,陈忠实回答他:“小说写完,我的事就完了。咋改,找谁改,那是你的事了”。申捷创作电视版剧本时,和陈忠实深聊了两回,老人家也只是谈起小说未能详细展开的遗憾部分,并未干预。孟冰也说,改编过程中,自己与陈忠实有过多次交谈,回忆起来,“他很宽容,很放手,对我很信任”。

  粗略一算,《白鹿原》各种形式的改编七八种,传播度最广的影视剧改编最受关注。提到再创作的过程,每一个版本的改编者,都透露出“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的心情,电视版导演刘进直言不讳的说过,这部作品改编难度之大,属于“谁踩谁响的雷”。可他在第五遍看片的时候,还是感动流泪了。

  电视版播出之前,王全安的电影版和孟冰改编的两版话剧已经接受了观众考验,对照前者拍了个《田小娥传》的评价,不管是陕西人艺版还是北京人艺版,话剧改编普遍都是高分点赞。

  电视版《白鹿原》 导演刘进说完完全全还原了小说

  刘进此前最为人知的作品是《悬崖》,电视版《白鹿原》播出后,他希望人们提到自己,会代入这部作品。接受信息时报记者专访时,刘进回顾了从“压力山大”到成就感巨大的心理过程。提到相当于两部大戏的85集长度,他认为是必需的,只有这么长的篇幅,才能完完全全展现了《白鹿原》小说全貌。与张嘉译亲密合作多年,轻易不给对方夸奖的刘进,看完全剧之后终于臣服,“我跟他表达了崇拜之情”。

  夸申捷剧本和小说“毫无违和感”

  在《白鹿原》改编的过程里,西影厂无处不在。原厂长吴天明最早拿到了电影改编权,在西影厂宿舍长大的刘进,那时候把这本小说当成“小黄文”鉴赏,二十几年前开始“北漂”的他只带了一本小说上京,好巧,正是《白鹿原》。

  虽然这些年拍了《悬崖》等口碑不错的剧,刘进不敢轻易接拍电视版《白鹿原》,“我开始是拒绝的,因为怕是个‘雷’,拍不好、拍砸了会被骂。是嘉译跟我推荐这个本子,说特别好”。连着合作《悬崖》《一仆二主》,刘进跟张嘉译早就从同事变成了好友,经不住对方劝说,他还是看了申捷创作的电视版剧本。

  “毫无违和感”是他最大感受,“小说时间空间关系是乱的,他需要整理成线,像白灵、兆鹏这样的人物在小说里没有什么(戏),他都给找出来了,写的特别好。“称得上是“原著粉”的刘进说,自己常常看着剧本,又和人聊起小说,“都混了,剧本和小说一点不违和,特别忠于原著”。

  这么说来,“忠于原著”是电视版改编最大宗旨,不然也拍不出85集的体量。刘进点头称是,“别的(形式)篇幅有限,只有电视剧有这个篇幅展现小说里上下两代人的遭遇,还有那些来不及仔细展开的角色。”整部剧拍摄期长达227天,刘进说中间拍得很艰苦,“想过删戏,删不掉!每一场戏都有意义,没有一场废戏。而且上下两代人都拍完了,才有对比才能总结。”至于85集这么长,会否导致有些观众看了一半“弃剧”,刘进并不担心,“只要你看了,根本就放不下,这部剧情节密度很高,非常饱满。”

  电视版“田小娥”要突出悲剧性

  上周,记者在北京看了90分钟的超长片花,从迎娶仙草、交农起事,到黑娃烧粮、西安城被围,直至最后原上闹瘟疫、日军来犯,横跨50年的白鹿两家、两代人的遭遇浓缩展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全剧演员说着普通话,却夹杂着明显的陕西尾音。

  对于这一设置,刘进解释:“这部剧是拍给全球华人看的,全用方言,许多人有理解障碍。完全没有,又少了陕西味道。毕竟是发生在白鹿原的故事,保留陕西特殊的发音,能体现一点地方属性吧。”

  刘进说忠于原著也希望还原年代特点,他举例说:“像80后90后年轻人,他们已经看不到小脚,可这是大时代印记,不能丢掉。这部戏我们请了历史顾问,拍的时候生怕哪点做的不对,其实就是想让观众看到过去的样子。”

  片花里李沁[微博]版田小娥也是媒体讨论热点,毕竟定角之后,外界对她质疑声不绝,从超级冷感的薛宝钗变成性感象征田小娥,李沁能行吗?这些议论声,刘进当然知道,他说了自己对田小娥的认识与理解,“小说出来这么多年,提到田小娥,大家都说她很性感、有野性。可我看完小说和剧本,觉得这个人物很悲剧。”他觉得电视版田小娥如果还往风骚性感的框架里套,容易引起人的反感,找李沁出演是想突出同情的一面。刘进特别提到了秦海璐[微博]对李沁的帮助,“教她怎么走路,不同语境下田小娥说话的语气,还有手上的小动作等等”。刘进没有否认电视版田小娥也有怀孕饿死的改编,他觉得这一情节的出现能加强人物的悲剧性。

  被张嘉译的表演感动落泪

  不论任何版本,白嘉轩无疑是最重要的原上人物,此次电视版里张嘉译从年轻演到白发苍苍,超长片花他和秦海璐祠堂惜别的戏,堪称泪点,也让人感受到这一“大家长”柔情一面。

  与张嘉译合作几部戏的刘进是这样评价老友的,“他老是问‘演得怎么样?’我说:‘你演得好是应该的。’可是他的戏连在一起,看到白嘉轩活生生出现在面前时,我终于夸他了,他太牛了。要知道白嘉轩很难演,演正了不行,白嘉轩是一族之长责任所在,可他也是人,也有缺点。”刘进说,电视版《白鹿原》前后看了五遍,可是最近一次看到仙草死前和白嘉轩那场戏,“眼泪就下来了,立刻给张嘉译发微信说:‘我很满意也很喜欢。’”不过要说导演最喜欢的小说人物,他首推鹿子霖,“自私得很可爱,他做的事情是所有人都会做的,小说把这个人物刻画得很深刻”。

  问到近年魔幻剧受追捧,像《白鹿原》这样的严肃作品还能不能吸引年轻观众讨论、追看。刘进坦言有些许担心,“所以需要文化引领,就这个故事而言,没有问题的,很好看。希望透过这部剧能让年轻人对过去产生兴趣。”

  眼看着电视版要接受观众“测评”,刘进心情平和,他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说的声音越多,说明看的人多,没人说反而失败。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这个版本,读剧本时的第一感受,我呈现出来就很欣慰。”

  □专题策划 温金良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慧

(责编:得得)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