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李光复接受独家专访:父子戏是有点多

2017年04月20日 16:45 北京娱乐信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人民的名义》李光复接受专访,透露当初差点跟“郑西坡”这个角色失之交臂,他也认为其实郑西坡父子的戏份可以处理得更紧凑。

李光复为《人民》代言 李光复为《人民》代言

  今年已经71岁的老艺术家李光复一直以“温情老爸”形象活跃在荧屏上,亲和力十足,他这次在湖南卫视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中出演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依然是人民群众的化身。近日接受信报独家专访时,李光复透露当初差点跟“郑西坡”这个角色失之交臂,同时他也认为其实郑西坡父子的戏份可以处理得更紧凑。

  最初 谢绝出演郑西坡

  跟剧中的其他几位老戏骨一样,李光复完全没想到《人民的名义》能这么火,而他当初还差点与“郑西坡”失之交臂。因为当时《人民的名义》找到他时,李光复还有两部戏约在身,合作导演也都是跟自己私交很好的朋友,而他跟李路导演完全不认识。所以李光复最初婉言谢绝了邀约,但谁知李路导演不死心,连续几天给他打了三次电话,说“郑西坡”这个角色非他莫属,还一点点得给他分析角色。这一分析就慢慢将角色说进他的心里,让他越品越觉得有意思,也越来越放不下。

  如今回看,李光复感叹如果最后没演“郑西坡”,现在一定会后悔。

  父子戏应该更紧凑点

  《人民的名义》里有三条线,一条政治线、一条反腐线,还有就是李光复父子的这条“人民线”。对于自己负责的“人民线”,李光复认为很重要,导演李路也曾用“人民必须得演好,要不然,这戏不成立”。这个理由说服他。李光复说,虽然从戏剧结构上,郑西坡没有拧在全剧最纠结人心的阴谋与破解阴谋的核心情节中,但他是官场腐败的间接受害者,他挺身而出为工友请命,不屈不挠,所以这个角色很有“大爱”。

  不过,由于郑西坡父子的戏份过于拖沓,在整部剧中却显得颇为格格不入,惹得不少观众分分钟想快进。李光复表示非常理解,“郑西坡跟儿子的戏,我也觉得有点多,其实可以处理得更紧凑点。但是如果全是政治上、官场上的斗争,观众也会有疲劳感。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需要紧张的斗争,也需要有生活流的东西。”

  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

  从13岁进入北京人艺当龙套,到成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黄金配角,李光复已经在表演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快六十年,却始终保持着对表演的热情。但有时在剧组看到一些演员耍大牌、不敬业,虽然很看不惯,但他心里更多地在替他们惋惜,觉得他们“太傻”,“他们不知道做一个演员靠什么,直奔名和利去了,不知道靠这种方法缘木求鱼,适得其反,以后有水平的导演就不会用这样的演员了,他其实是把自己害了。”

  在李光复看来,演员拼到最后其实不是演技,是文化,现在年轻演员的表演问题乃至生活问题,也是出在没文化上,“没有文化就没有判断力,不读书的人苍白之极。演员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认识,最后要以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观照生活和角色,才能够表达深刻。”信报记者 杜迈南

  ■娱记手记

  剧组里的“香饽饽”

  跟李光复老师的采访约在了11点,但因为前面的采访超时,直到十二点多才得以进入采访间。在屋外等候的这段时间,几次看见李光复老师亲自出来送刚刚采访完的记者们。几轮采访之后,他也依旧神采奕奕,面带笑容,让人难以相信李老师其实已经71岁了。

  因为最近一直忙于辗转各地拍戏,没能好好休息的李光复突然得了麦粒肿,他笑着为自己的“形象欠佳”说着抱歉,之后竟然由“麦粒肿”为引子聊起了自己当“赤脚医生”的段子。“文革”十年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李光复去了工厂、农村、干校,还学医三年,因此练就了不少本事。本是艰苦的那段经历却被李光复描述得饶有趣味,他越讲越起劲儿,说他不仅会打针、拔罐、处理外伤,还给人接生过。因为会治病,李光复走到哪个剧组都是“香饽饽”,哪个演员不舒服,头疼脑热的都会找他。

  虽然后来在影视作品客串过外科医生,也演过乡村医生、冒牌医生,李光复却遗憾自己从没有真正好好演过一个医生。所以演到现在若说还对什么角色有创作欲望的话,对李光复来说绝对是“医生”。

  除了继续演戏,李光复说接下来还想做两件有意思,更有意义的事,一是跟爱奇艺合作做一档养生节目,再就是想筹划一档讲述“经典的诞生”的文化节目。

(责编:vhaha)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