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红楼梦》的遗憾 在于它不是一个人的

2017年05月04日 15:15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对于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来说,5月2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正式开播30周年。

《红楼梦》 《红楼梦》

  新闻晨报讯 对于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来说,5月2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正式开播30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已经在路上了。

  就在这个纪念日到来之前,杨洁导演去世,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她。有一条知名媒体人的微博格外触目:《西游记》是“四大名著”电视剧里拍得最好的。的确,两部名著电视剧的确有差异,而且非常大。

  如果比较一下《西游记》和《红楼梦》两部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红楼梦》一定远超《西游记》。一方面,是因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的确高超;另一方面,中国人一向重历史,重写实,瞧不起幻想奇想,把后者列为“怪力乱神”。

  1980年代,央视确定要拍《红楼梦》电视剧,随即成立了高标准的剧组,而《西游记》的待遇就惨淡许多,拍摄经费紧张,演员拿着很低的片酬,还曾差点因经费原因中断拍摄。

  差异于是出现了。这种差异并不在剧组待遇上,而是出现在一个更为关键的环节,那就是,创作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劳动,创作中,需要民主,但更需要集中,独立创作比集体创作更易发挥创作智慧。个人风格,即便有偏差,但一定更具特色。

  《西游记》的受瞩目程度不那么高,编剧和导演反而有了更多的自由,加上它本来就是神话剧,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电视剧《红楼梦》却太慎重了,慎重到沉重。它没有废话,没有多余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它太想反映时代了,太想呈现深邃的世界观了,于是采用了事件堆积的方式来构架整个故事,整个故事更像是由一件又一件事堆积出来的。所有经典场景都没有错过,一块又一块,方方正正,典雅华美。但副作用就是,它的故事不是流动的,所以没有故事流,观众没法沉浸其中,在故事流里游泳。

  也正因为这样,整个故事看似以宝黛钗的爱情为主线,但宝黛钗却并不是主角,他们只是出场较多,在几个重大的事件块里担任了主要旁观者和主要参与者。整部戏里也没有真正的主角,而是群像群戏,群戏是不利于观众代入的,但它实际上也并不希望观众代入,它是一个重大的创作任务,观众的私欲其实不在考虑范围内。

  这就是《红楼梦》和《西游记》的最大差异,也是《红楼梦》的缺憾所在。曹雪芹在西山黄叶村里最孤独的创作,最后由一项盛大的集体再创作来影像化,其中的执拗、热情,就消失了。

  而今,1987版《红楼梦》已成时代记忆,它再难复制,也就被神化了。我也在一遍遍重温它,一遍遍回想它所勾连的往事,却也在遗憾,它如有更多温度,更多流动,更多主观色,或许更有魅力。

  韩松落

(责编:得得)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