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大讼师》首都剧场亮相 90岁蓝天野倾情执导

2017年05月25日 11:54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90岁的蓝天野导演的话剧《大讼师》将在首都剧场与观众见面,这也是北京人艺65周年院庆演出季中唯一的原创剧目。

罗雪村绘罗雪村绘

  5月25日,90岁的蓝天野导演的话剧《大讼师》将在首都剧场与观众见面。

  这也是北京人艺65周年院庆演出季中唯一的原创剧目。《大讼师》取材于传统戏曲《四进士》,由曾创作《李白》《天之骄子》《知己》等作品的北京人艺著名编剧郭启宏执笔,去掉了戏曲的程式化,又有话剧的时代感。“大家如果想知道,这部戏什么地方能吸引你,只有你走进首都剧场,坐在观众席上,你才能够感受到。”蓝天野充满了期待。

  “我还是应该在舞台上”

  前几场演出的票都已经售罄,观众对这出戏、对90岁的蓝天野也充满了期待。

  这种期待是从2011年被点燃的。那一年巴金的《家》被搬上舞台,观众欣喜地发现阔别话剧舞台24年的蓝天野在里面饰演了反面人物冯乐山。

  蓝天野是北京人艺成立时的第一批演员,先后演出了70多部话剧。1987年,60岁的蓝天野选择告别舞台,从此不导戏不演戏不看戏,专心与丹青作伴,圆自己的画画梦。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办过两次画展,也参演了许多观众喜爱的电视剧。

  但在人艺的老观众心里,还是时时怀念着《茶馆》里意气风发光彩熠熠的秦二爷,《北京人》里玉树临风舞文弄墨的曾文清……

蓝天野在《茶馆》里的秦二爷蓝天野在《茶馆》里的秦二爷

  蓝天野说,自己当时正紧张地准备自己的第三次画展,时任北京人艺院长的张和平在剧院食堂摆起了鸿门宴,力邀他回归舞台。“人艺是一个艺术殿堂,但人艺更是一个家,每个流浪在外的孩子只要听到家的召唤,都会义无反顾地回归。”84高龄的蓝天野自然也不例外。

  这次回归一发而不可收。

  2012年,人艺60年院庆,《甲子园》,作为人艺年度原创大戏隆重推出,金牌编剧何冀平亲自出马,张和平院长请蓝天野一起做这出戏的艺术总监,最后蓝天野还担任了《甲子园》的男主角,郑榕、朱旭[微博][微博]、朱琳、吕中、徐秀林等老艺术家和人艺其他几代年轻人也同台演出,完成了一次薪火相传。

《甲子园》中蓝天野与吕中《甲子园》中蓝天野与吕中

  蓝天野的创作欲望就此被激活了。接着他这个曾经的导演复排了一出自己32年前的导演处女作《吴王金戈越王剑》和自己当年非常喜欢的瑞士德语作家迪伦马特人《贵妇还乡》。贵妇克莱尔回到贫穷的故乡,以十亿巨款换取情人伊尔的性命,在金钱面前,市长代表全体市民拒绝了克莱尔的要求,然而人心却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1982年正是蓝天野首次将《贵妇还乡》这出荒诞十足的戏剧搬上舞台,朱琳、周正、吕齐等一众艺术家的精彩演绎,共同成就了该剧的经典地位。此次88岁的他再度执导,陈小艺、濮存昕[微博][微博]、张志忠等人艺实力派组成全新阵容,让人艺的老戏迷赞叹不已。

  有一天他碰到曹禺先生的女儿万芳,就说你什么时候能写一个我能演的剧本?万芳很快写出来了,是两个老年人的戏,这就是后来他和李立群[微博][微博]主演、赖声川[微博][微博]导演的话剧《冬之旅》。100多分钟,全靠两个演员,大量的台词,饱满的情感……几轮全国巡演,年近90的蓝天野居然支撑了下来。

《冬之旅》《冬之旅》

  北京人艺的剧作家郭启宏和蓝天野一直相处得非常好,非常谈得来,一直也想有一次合作,一个写一个导。“我最初说你是不是写一个曹雪芹,他说这个太难了,那研究红学,研究曹学,那得翻多少资料啊。我后来想到一个题材,京剧里有一个四进士,是经典中的经典,当年马连良周信芳都主演过这个戏。经过反复修改,就变成了即将上演的《大讼师》,相信会很精彩。”

  “所以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在舞台上,我的生活还是应该在舞台上。”

  《茶馆》会永久演下去

  蓝天野在许多场合感慨地说,很多同时代老友的故去让他更感责任重大,“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我就是那个廖化。”

  他最喜欢的地方是人艺的戏剧博物馆,就在首都剧场的四层,在这里可以静静回忆过去的60多年。上一次人民日报客户端请他做直播,就选择了在戏剧博物馆,他带着大家一路看下来,讲起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滔滔不绝。

  这里有人艺的灵魂人物焦菊隐先生。“北京人艺之所以能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的模式是他确立的。当年我想从演员转到做导演,一直拖到1963年,焦菊隐先生要重排关汉卿,他想找一位副导演帮着他,后来剧院就提供了几个名单,最后焦菊隐先生就叫我去,我也就是从那开始专职转成导演了。”

  这里有曹禺。“曹禺是我们的院长,这个就是按照曹禺院长生前家里的书房,复原布置的。他当时在这个桌子上写了很多剧本。你看这张发黄的纸片上,保存着曹禺写下的一段著名的话。”

  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写出我认为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的小人。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多么难以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说“我把人说清楚了。”

  “他二十三四岁写的《雷雨》,到现在都很经典。《北京人》、《日出》、《蜕变》也都是大家最爱排的戏,解放以后还有戏有《明朗的天》《王昭君》,大家当然也说他解放以后的剧本不如解放以前,但是我有我自己的看法,你确实很难拿它跟《雷雨》、《日出》、《北京人》相比,也不能比,但是解放以后写出这么几部大作,已经很难得了。”

  在人艺的戏剧博物馆里,还有当年蓝天野他们排《茶馆》时穿的各种服装,“这是我这个人物秦二爷穿的服装,这个服装跟最早的那件有点区别,因为《茶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拍过电影,电影为了要更华丽,就把衣服原来金的丝带子给换了,换成那种亮晶晶的东西。这个其实不对,原来我们最早的金的镶边是从故宫里边找到的,那是真的金线做的,非常可贵的,可惜后来没了。”

  从1957年首次开始排练《茶馆》,到1992年的“告别演出”,蓝天野共演了374场《茶馆》。由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茶馆》于1957年3月29日首次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浓郁的北京风情、深刻的历史感慨与人生况味,经过于是之、蓝天野、郑榕、童超、英若诚、胡宗温、黄宗洛等一批卓有才华的艺术家的精彩呈现,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话剧舞台至今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不过最令蓝天野刻骨铭心的还是1992年7月16日的第374场告别演出。“本来这一天《茶馆》的演出是为了庆祝北京人艺的四十华诞,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一场告别演出,只不过从那场演出后再也没有能够集合在一起演出。那天晚上的演出是无法形容的,演出结束之时,全场的观众全部起立以十分热烈的掌声等候演员谢幕。于是之先生深深的鞠躬,全场的观众潸然泪下……”

  1999年,北京人艺以才以全新阵容重排《茶馆》。林兆华任导演,梁冠华[微博][微博]、濮存昕、杨立新[微博][微博]、宋丹丹[微博][微博]、冯远征[微博][微博]等一批中坚力量担当主演。“这一版他们也演了几百场,刚开始演的时候也比较年轻,也稚嫩一些,但是演了几百场,也成了经典。《茶馆》是一座艺术殿堂,它的建筑师是北京人艺,栋梁是老舍、焦菊隐、夏淳,演员则是殿堂里的一砖一瓦。《茶馆》会永久地演下去,像西方的《哈姆雷特》、《悭吝人》一样,象中国的《西厢记》、《窦娥冤》一样,永远传承下去。今年《茶馆》马上会再演,前几天观众买票,凌晨就排队,一直排队排到大街上,可见它的影响力。”

梁冠华、杨立新、濮存昕版的《茶馆》梁冠华、杨立新、濮存昕版的《茶馆》

  人艺不仅是艺术殿堂,更是随时可以回归的家

  人艺的许多中青年演员也是当前影视剧创作中活跃的著名演员,对此蓝天野并不担忧,“我也是60岁以后退休了才接拍了《封神榜》、《渴望》等电视剧,原来在人艺时舞台的事都忙不过来。对于很多的中青年演员,拍影视剧也是一种锻炼。每一部戏都是一次人物创造,都是为自己积累塑造人物的经验,成名了,回头再来北京人艺演戏,也是一种提高。无论在外边拍多少影视剧,他们都还是会留恋北京人艺这一方舞台,剧团每年也会要求他们回来排一些保留剧目,或者创作新的剧目,好在北京人艺的召唤,对每个演员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蓝天野看来,人艺是艺术殿堂,更是一个家,“家的感觉,需要慢慢体悟。现在院里的很多年轻人都把人艺看作是自己的家。北京人艺现在的骨干力量,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王刚、王斑[微博][微博]、何冰他们,都在不断的为北京人艺的将来动脑筋,在那里付出心血。比如坚持给北京人艺的年轻演员办讲座,我真的很感动,所以第一个是我去讲的,而且我说,你要再让我讲一次,我还讲。”

  传承,是这些年讲得最多的两个字,“有些优良的传统必须接下去,但是呢,你又不能完全复制照搬当年,因为时代不一样了,社会发展也不一样了。我觉得人艺现在的骨干力量,不仅把原来北京人艺那些优良的传统接过来了,而且也有自己新的发挥,我觉得好就好在这儿。”

  这次因为《大讼师》,大家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蓝天野也在里面,“大家经常大半夜的在群里讨论细节。比如这个戏说的是明代的故事,大家就会为明代明史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互相讨论,互相争论,大家真的是非常用心。他们现在也许还不够成熟,但我刚开始演戏的时候还不如他们现在呢。” 蓝天野对话剧的前途、对人艺的未来从不担忧,“65年岁的人艺,正当年。”

  “如果能做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呢?”这是蓝天野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最经常送给别人的一句话。

  是啊,如果能做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呢?(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人物工作室 杨雪梅)

(责编:得得)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