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欢乐颂2》二世而亡 广告植入成最大问题

2017年06月07日 10:45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从舆论反馈来看,《欢乐颂2》的槽点很多,从人设、服化道、表演、节奏到剧情,都被人指摘。

  令狐笑

  《欢乐颂2》单从收视数据看,平均收视比第一部有所提升; 但仅凭收视率这种难以衡量普通剧的指标,为《欢乐颂2》开庆功香槟,实在算不上什么体面的事情,尤其还是在该剧集口碑大滑坡、“粉转黑”的背景下。“欢乐颂”第一部口碑爆棚,万众期待的第二部最近迎来大结局,却是“口水”一片,第三部在观众评论中已经不再被期待了。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那么,一部曾经被冠以“中国版《欲望都市》”、“中国版 《绯闻女孩》”的优质国产剧,是怎样“二世而亡”的?

  从舆论反馈来看,《欢乐颂2》的槽点很多。除了能继续活跃在各大微信号、论坛等地撩拨社会话题之外,《欢乐颂2》从人设、服化道、表演、节奏到剧情,都被人指摘。我觉得,《欢乐颂2》的很多问题,可以归结到花式植入广告上,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很多镜头强扭着为广告而广告了。相信不少人和我有同感。有评论称:“《欢乐颂2》这多出来的10集很可能就是给广告商留出来的‘黄金时段’,而每集结尾那多出来的5分钟刚好给广告商们来一次花式点名。”其实,大部分观众都已经接受广告植入这回事了,但为广告牺牲节奏、罔顾剧情,《欢乐颂2》还能把广告打得那么卖弄,丢了创作者的脸面,折射的是当下商业、艺术在影视剧中此消彼长的“商业至上”阶段。

  事实上,国产电视剧常见“二世而亡”状况。不说《大唐荣耀2》、《青云志2》等,连《大宅门2》,都未能打破“2”的大魔咒。郭宝昌前前后后花了44年,才捧出《大宅门》,引发“宅门戏”热潮。2003年《大宅门2》顾虑过多,反响平平,连导演本人都称是一个“耻辱”。国产剧的“2”魔咒,有各种原因,而《欢乐颂2》是“难过钱关”的案例。而这也可以算是整个行业的合谋。国产剧的供销系统,没有大卡司、大制作、大名气的现实主义都市题材剧,很难卖出好价钱,也很难在广告上卖出好价钱,哪怕是《欢乐颂》,经济上的收益估计也谈不上理想。然而,等到观众赋予了《欢乐颂》荣耀之后,来自广告主的诱惑,以及创作者的盲目自大,令“2”从开拍起就已很难称得上“作品”,成了相关利益方报复性谋利的容器,大肆捞取眼前的短钱,忘了有点远的创作心。

  对于创作出《北平无战事》《琅琊榜》《欢乐颂》的正午阳光,我充满敬意,他们用扎实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工作者处浮躁而不乱的定力。然而,多少有才华、有追求的人,为了眼前的钱,放弃了打造一部好作品的初心和雄心。国产剧并不缺能大把挣钱的剧,缺的是能成为高峰的好作品,更缺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好作品系列。在成为稀缺品的路上,《欢乐颂》耐力、定力不够,令人深深地为创作者感到惋惜。我相信,成为经典作品的价值,一定会远超过谋取眼前的急功近利。多少称得上经典、优秀的事情,总是开头难,中间难,往后更难,每一步都得不忘初心地走。

(责编:得得)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