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欢乐颂2》话题争议最有价值 演员表演抓人

2017年06月13日 19:08 齐鲁晚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欢乐颂2》口碑不如第一季也是事实,但相对于大部分狗血的国产剧,它在对社会生活、世态人情的描摹上,都有着难得的触及。

欢乐颂2 欢乐颂2

  《欢乐颂2》近日收官,争议犹存。有人意犹未尽,也有人不甚满意。这其中,关系着“国剧金牌”制作团队的招牌,也关乎着国产季播剧的突破与经验总结,更关乎着话题剧所折射的多元社会价值观。

  这部剧存在着插曲、广告乃至节奏等争议,但也确实在商业模式等的探索上有突破。最值得点赞的是主配角个个角色傍神、演技在线。

  “话题剧”的成功案例

  第二季中,在第一季呼风唤雨的安迪与曲筱绡也遭遇人生困境。安迪遭遇的是准婆婆对其身世隐私的侵犯,而曲筱绡遭遇的是富贵之家的破产,以及在与赵医生的感情中的控制力缺乏。有网友质疑,这与樊胜美所遭遇的“吸血鬼”家庭之黑暗泥潭,邱莹莹被“处女情结”整得死去活来,资质平平的关雎尔在大城市打拼的艰辛,以及她们上升途径之上的天花板相比,依然相形见绌。

  在三观方面,《欢乐颂2》也依然时时挑逗着大众的关注点。曲筱绡对邻居们、男友们打着“关心”旗号的“调查”,关母劝关雎尔相亲时的一句“婚姻就是战场,是女人的战场,你不上随时都有人上”,邱莹莹被男友应勤及其家人挑剔的“贞操”问题,樊胜美因王柏川房产证不加她名字而与之分手……也都在社会话题场中搅弄风云。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剧真正触碰到了现实,对现实的展示甚至带着刺痛感,是令人欣慰的。

  编剧袁子弹则认为,“话题争议就是《欢乐颂》的一部分,甚至说不定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争议在于价值观的碰撞,大家的身份、地位、立场包括年龄、阅历,各种的不同,导致大家看这个剧的观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恰恰是我们有可能去呈现多元价值观的一个原因。”

  配角的表演很抓人

  在《欢乐颂2》中,杨烁[微博]的表演方式夸张而显性,以至于有观众喜欢这个角色的“骚气”,但“油腻”也成为他的一大标签。

  另外,《欢乐颂》播到了第二季,演员、角色都不再有新鲜感,但是不应该忽视的是,“五美”的演员选取得非常到位,与角色契合度高且演技在线。无论是自身独立女性魅力与角色融为一体的刘涛[微博],还是哭戏炸裂、表演层次丰富的蒋欣[微博],抑或是自带“妖精”气场的王子文[微博],以及在后期剧集中突破“小白兔人设”的乔欣,演员个个表现突出。这五个演员幸运的是都演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剧中的配角,如慈祥的曲父王永泉、恨得人牙痒痒的樊母康群智,将自闭症病人小明演得传神逼真的石云鹏,也几乎个个都是演技傍身。不得不说,该剧选演员的眼光很不错。

  作为一部从开发之初就策划为季播剧的作品,《欢乐颂2》保持原班阵容,故事无缝对接,且五美均展示了角色成长空间,新加入的包奕凡、谢童、应勤等人物也都立住了。在“伪季播剧”众多,或是季播剧集中于喜剧、网剧、情景剧的国产季播剧领域,这部季播剧算是有了实质性突破。      

  勇于“试错”才有意义

  当然,第二季口碑不如第一季也是不争的事实。插播大量广告,集数过长,有些观念比较雷人,都在拉低它的水平。“新鲜感”不足提高了《欢乐颂2》的好评门槛。但相对于大部分浮华、狗血的国产剧,它在人物角色的共鸣度,以及对社会生活、世态人情的描摹上,都有着难得的触及。

  难能可贵的是,该剧敢于突破安全地带,在题材类型、商业模式、季播模式,乃至背景音乐这种软件上去进行探索。哪怕最后结果不尽完美,但这样的“试错”对于整个电视剧行业来说是有意义的。这大概也是对制作团队,对这部在女人戏、季播剧、话题剧等多个维度上设立新标杆的《欢乐颂》系列,大家都不愿过多苛责的原因。国产季播剧,以及国产现实题材精品话题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叶子)

(责编:vhaha)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