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高满堂:我也担心收视率,更担心没有好作品

2017年06月16日 13:5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高满堂不仅是金牌编剧,更热心于促进电视剧的产业发展。高满堂接受专访时表示:我也担心收视率,更担心没有好作品。

  高满堂是当下最著名的编剧之一。从1983年开始,至今编剧900余(部)集,曾多次获得全国“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中国电视剧最高奖项。他的作品多以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著称。其《闯关东》系列、《家有九凤》《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等等,不仅收视率高,而且赢得了观众的良好口碑。

  高满堂不仅是金牌编剧,更热心于促进电视剧的产业发展。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多次在两会上建言献策。高满堂站在创作第一线,说话耿直爽快,一针见血,让人拍案叫绝。最近,高满堂酝酿三年的电视剧《老中医》开拍在即,他带领所有主创人员第三次来到中医之乡——常州进行采风,体验当地生活。高满堂特意抽出时间,来到九局,和我们聊聊他的新作品和对电视剧行业的看法。

  [九局有请]高满堂——

  九局:听说这是您第三次来常州采风了。前两次是您自己来,这一次为什么要带领整个团队来采风呢?

  高满堂:这次我创作的是中医题材的电视剧。平日里去采风,一般来说两次就差不多了。但今天我第三次来到常州,又听到了一些中医的医案,是医生们祖上或者朋友之间流传下来的,非常精彩。要是有时间,我还得再来。

  带演员来到中医的故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陈宝国,之前他通过影像资料、书籍已经了解了很多中医方面的知识,给人号脉的时候,姿势也都正确,但感觉还是有些“隔”。他仔细在现场观察中医治病之后,就连眼神,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九局:现在总听到剧组开机仪式、关机仪式、探班活动,这种采风活动真是不多见。

  高满堂:刚才可凡老师说,他来之前告诉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要为电视剧采风,体验生活,那位导演意味深长地说,采风这个词在影视圈可是好久都没听说过了。

  80年代、90年代的影视剧创作,采风不仅仅是作家、编剧的事情,演员、主创人员到下面去深入生活是家常便饭。冯远征[微博]出演《青春祭》的时候,导演就把他放到了最贫困的傣族的寨子中最穷困的人家。他在那里呆了3天3夜,最后都不成样子。助理看着他身上几百个蚊子咬的包,当场就落泪了。确实也只有这样,演员才能迅速地融入到故事当中。

  九局:之前您批评当下影视剧的一些乱象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反响。

  高满堂:我确实说过,我的剧组如果出现倒模的现象,我就把它砸了。我认识一个年轻演员。他说,高老师,我快累死了。一个剧拍4、5个月,他往常能给一个剧组50、60天就不错了。包括我最近要上映的一部戏《爱情的边疆》,也找过当红年轻男演员。当时他团队的人问我,高老师,上哪拍戏呀?我说,去东北啊!他说,东北可冷呢!我说,不仅冷,而且要拍三个季节,冰天雪地呢。这个团队直接就拒绝我了,因为团队本身不想遭罪。而那个演员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情,很多演员就是这样被绑架了。

  九局:您的作品涉猎工商农等各个行业,这一次为什么要以中医为题材?

  高满堂:现在大家寻找的都是热点,各种大IP,中IP,小IP,络绎不绝。那些所谓的“历史剧”的年代背景,仅仅作为时间、地点的交代。这种传奇加神奇的方式,省时省力,虽然许多年轻观众喜欢看,但文化含量少,审美层次浅。我还是想好好地给观众讲故事。

  去年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世界为之惊叹。而我们作为中国人,对中医药知之甚少,甚至比较麻木,这是一件挺悲哀的事情。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中医历史悠久,但是从诞生起就泥沙俱下。我自己的家人甚至都受过假中医的伤害。但也是因为中医的实用性,患者没办法分辨真假,许多假中医写的书却很畅销,我觉得老百姓需要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正本清源”。

  九局:您对这部作品有什么期待?

  高满堂:我去年来的时候,开始转了几天没有太多感觉,还反复问自己为何而来。后来我读了30多本中医相关的书籍,发现自己之前真的很无知。中医蕴含了历史、天文、地理、书法等等,老祖宗不动声色地为我们后代留下如此宝贵的财富,而我们却浑然不知。另外,中医还在潜移默化中净化我们的心灵。他让你心静,让你觉得对名、利没必要患得患失。

  我希望老百姓看完这部电视剧,自己能简单号号脉,开点小方子,更能够体会老中医的那种“放下”的境界。

  九局:现在很多影视剧讲究“快”,怕过了时效失去关注度,您怎么看现在这种现象?

  高满堂:要说快,我可以作为一个反例了。《闯关东》我创作了10年,《老农民》5年,这部《老中医》到目前也已经打磨3年了。许多人在市场面前,成为了为市场服务的作家。为了金钱、名利,他们沉不下去。大量的迎合市场的电视剧,今天看了,明天就忘,这是一种文化快餐,是市场的“催生婆”,浪费大量资源而生产出的“残疾儿”真让人心疼。有人给我提出质疑,你高满堂出门采访方便啊,你是名作家,有人招待。我刚开始采访时,没人理我,我装了40袋方便面,60包榨菜,一个人深入东三省。其实我住在农民家,发高烧,差点烧死,那两个农民不识字,也不给我送到医院,我最后尿都尿不出来;我胃溃疡犯了,上完厕所一看全是鲜血,觉得自己死定了,可能走不出北大荒了;最后在一个大雪天,我在加格达奇,一个人坐着火车,到了沈阳。我躺在沈阳南站,一坐不醒。那个时候,我没有任何条件,我是不知名的作家,我去做了,我走了第一步,现在我熬过来了。谁没有第一次,为什么不敢趟第一次?这是弱者的借口。包括闯关东,一路没有人理我们,我们走了7千多公里。那天我们到了孙吴县,一天没吃东西,吃豆腐蘸大酱,我吃了六块。吃完了之后肚子胀,我坐在地上都起不来。我说深入生活,不应该是浮光掠影,应该老鹰抓地。抓起一把土。

  九局:当下这种浮躁之风,是创作的原因还是市场的原因?

  高满堂:市场一直都在影响着创作者。这一点无论如何都得承认。就算我有再高的灵性,没人投资,没用。我之所以坚持做现实题材,坚持现实主义,也是因为现实主义创作得好,有收视率,就能创造出经济效益,这是双赢的。包括我之后做《老酒馆》,也是一个年代剧,投资方对我非常有信心,他们说高老师,马上做,我信任你。你会发现只要你认真创作,就会赢得尊重,获得支持。不过,现在很少有投资方,这么神闲气定,这么有投资眼光,这么不急不躁了。所以我一直在呼吁,投资方不要瞪着猩红的,充满血丝的眼睛,恨不得把编剧吃了:赶紧给我生作品,一年要怀八次孕。这是一种非艺术的做法,都是短命的也是短视的。真正做得长远,还是有见地、长远思想的人,才能出好作品。

  九局:您觉得当下这种风气会发生好转吗?

  高满堂:目前创造导向出现问题,这不是偶然现象,是历史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不少创作者不去直面人生,直面现实,只去拐弯抹角地写鬼怪神仙。口水话,轻飘飘,无病呻吟,假模假式,飞来飞去……这其中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中国影视真正走出去,不是鬼怪神仙侠,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美国的《血战钢锯岭》《为奴十二年》《拆弹部队》,都是现实主义,他们获得国际大奖是有道理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永远是我们追逐的主题。

  当下产业浮躁,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无论小鲜肉高片酬还是唯收视率、点击率,都是要经历的阶段。我们电视人每天经历一种痛苦:电视剧的收视率是多少?我也不能免俗,也得看,这是一个困惑期,也是一个调整期。但是没有什么走不过去的,我们必须要有我们的力量,战胜伪文化、浮文化。(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艺九局工作室 任飞帆)

(责编:vhaha)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