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历史上堂堂陕西女首富居然是个横冲直撞顺带坑蒙拐骗的街头卖艺girl?看了《那年花开月正圆》前几集,愈发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周莹到底是怎么蜕变为女土豪的?剧中的这些经历又有哪些是编剧进行了艺术加工的?为此,小浪特意联系到了该剧编剧苏晓苑,她表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即便像周莹这样的女富豪也没有机会被刻碑立传,所以留下的历史资料少之又少,“你去看的百科、当地政府网站和媒体的报道,和我所知的资料也差不多了,不过我也去了安吴堡,见到了很多吴家下人和管家的后代,得到了一些资料。”最终的剧本保留了周莹坚强、机敏的品质和赈灾、修文庙、建学堂等真实事迹之外,感情线与吴聘的婚姻属实,但沈星移、赵白石等都是虚构人物,“她要做生意,每天打交道的都是男人,又是个这么优秀、特立独行的女人,男人对此熟视无睹、只和她相敬如宾不真实。她一定有搭档,且对她动心的不只一个两个。”
周莹乐善好施 为爱情坚守一生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不仅普通女性不受重视,就连周莹这样商场得意又热衷公益的成功女性都得不到树碑立传的资格,关于她的事迹只有极为有限的资料流传了下来,更多的则是靠吴家后人和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苏晓苑在创作剧本之初,所得资料与网络上可查到的相差无几,随后,她来到了陕西咸阳安吴堡,“见到了很多吴家的佣人、管家的后代,收集了很多关于周莹的民间故事,但还是苦于官方资料少、碎片化严重。可见那个年代,不管你在百姓中多么有威望,都不会受到重视。”
虽然资料不多给创作造成了一定困难,但也带给了编剧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通过倒推去猜测,在等级观念严重、女性受到歧视的年代,一个女孩子要达到这样的成就,要超越那么多男人,她会是个怎样的女性,拥有怎样的性格和胸襟。”最终,剧本中的周莹有胸襟、有才华,不按常理出牌,“她一定会很坚强,才能克服那么多困难,才能走得那么高。”
周莹出生于1869年,经历了中国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在国家命运沉浮的过程中,乐善好施的周莹也发生着改变。1900年,她向来到西安避难的慈禧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送给她,还收了她为义女。《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再次向太后上交白银,与国家共患难,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后来,由于天灾与战乱民不聊生,周莹还开放粮仓,设置粥场,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为此,泾阳、三原两县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将倒推与真实历史相融合,剧中,周莹建学堂、修水渠,遇到自然灾害时积极组织赈灾活动,花费白银4万两修建的文庙至今还坐落在泾阳县,放在现代,周莹也算是热衷公益的成功企业家了吧。
沈星移情深却为虚构 大女主上位不靠玛丽苏
前几集中,周莹虽然才只是崭露头角,但其性格特点和品质已经初步铺垫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吴聘、沈星移、赵白石等将与她产生感情纠葛的角色也会逐一出场。苏晓苑透露,历史上周莹确实嫁给了吴聘,但没过多久丈夫就去世了,直到她41岁死去还是寡妇,“这段感情是真实存在,而且,那个时候普通人家的寡妇再嫁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她为什么一直守寡,从这里进行倒推,一定有什么东西让她坚守,愿意去担负起吴家的兴衰,最大的信念就是爱情,虽然短暂但足够支撑一生。”
别看沈星移前几集这二少爷当得潇洒自在,甚至还有臀戏,但他却只是个虚构的角色,就连赵白石等也是如此,之所以这样安排,苏晓苑解释道:“吴聘走得早,可周莹要继续做生意,每天打交道的都是男人,又是个这么优秀、特立独行的女人,男人对此熟视无睹、只和她相敬如宾不真实。她一定有搭档,且对她动心的不只一个两个。”
听起来,这样的剧情是不是有点披着大女主外衣的玛丽苏?难道周莹的故事也要难免流俗?对此,苏晓苑表示并不会如此,周莹绝不是个傻白甜,也没有靠一个个男性赴汤蹈火为她搭建成功的桥梁,“不管是第一次见吴聘还是沈星移,男人对她都没什么兴趣。后来出场的赵白石更是看不惯她,过程中她和他们都很对立。直到后来才逐渐表现出优秀的品质和经商的潜力,吴聘带她进入了商场。其他人对她的爱对她来说都是伤害,除了要照顾生意,她还要克服感情上的软肋。应该说,如果生命中没有遇到这些男人会更岁月静好。”
其实,不管是再现历史还是戏剧化处理剧本,《那年花开月正圆》想要表达的是女性自强不息的精神,向观众传递更多正面的激励,“讲近代传奇故事,但展示的一定是现代观众能接受的,之所以选中这个故事,是因为100多年前这个女人能有这样的成就,一定有闪亮的品质,诚信、奋斗、为了梦想付出,今天的年轻人依然需要。”(热水少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