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剧的精品路线难以被网络大电影复制

2017年09月15日 17:29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网络大电影不可能复制网剧的成功路线,也不能与强大的院线电影进行竞争。

《法医秦明》 《法医秦明》

  网络大电影不可能复制网剧的成功路线,也不能与强大的院线电影进行竞争。最合适网大的土壤,的确还在在线视频消费领域,但这需要从业者,能少点跑马圈地的浮躁,用原创精品巩固“试验田”。

  网剧经历混乱期后逐渐找到方向

  近日有公司联合发布了20余部超级网大IP片单,要把《四大名捕》系列、《盗墓笔记》系列、《法医秦明》、《轩辕剑6》等大IP改编为网络大电影(后简称“网大”)。

  网剧和网大,是网络娱乐进入视频时代的一对“亲兄弟”,也都曾是“烂剧、烂片”的代名词。但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之后,网剧已经与网大分道扬镳,实现了自我救赎,网剧凭借内容创意优势和精良制作,成功进入了精品化路线,时常有网剧被拿来与美剧进行对比,比如当下正在热播的《无证之罪》、《白夜追凶》,还有刚结束的《河神》,都是评分很高的网剧。

  网剧能够快速甩掉包袱,从网络视频这个一片烂泥的盘子里拔出脚来,是有诸多方面因素的。早期审查尺度对网剧的适度宽松,使得网剧通过大胆创作赢得了传统电视剧半个身位,在传统电视剧从业者喊出“网台同一标准”之后,网剧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内里拥有了传统电视剧少见的活力,也正是这种活力,支撑着包括《河神》在内等诸多精品网剧,在没有明星演员的前提下,拥有了庞大的观众群。

  优秀电视剧制作团队以及实力幕后工作者的加盟,快速缩短了网剧与传统电视剧之间的差距,在各地卫视大有斩获的侯鸿亮[微博]团队进入网剧创作,是网剧吸纳人才的典型例子。视频网站从传统电视剧业那里频繁挖人,也在短期内健全了网剧的创作班底。最早一批从事网剧创作的“二把刀”,已经被挤出了这个圈子。

  虽然网剧仍然对IP有依赖,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原创才是真正帮助网剧扬眉吐气的根本。通过不断的原创尝试,网剧正在摆脱IP,“去IP化”非但没让网剧失去观众,反而吸引了大量习惯通过电视收看剧作的观众。

  在商业模式上,网剧的“先网后台”、“先台后网”、“网台同步”等操作手段,为网剧盈利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播出渠道与播出时间上,目前有名的网剧都有属于自己的形式,暂时还没有一个铁板式的模式,这种灵动性很强的商业模式,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也正是资本敏锐地发现了网剧在视频业竞争方面具备的天然优势,才使得网剧发展在经历短期混乱之后迅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步伐。

  “网大”的创作和产业理念在原地踏步

  反观网大,无论在创作观点还是产业理念方面,似乎都还在原地踏步。除了个别有影响的大IP还有改编为网大的价值,更多半红不红的IP,改编为网大之后的命运,也多半一样会处在半红不红的尴尬状态。尤其备受青睐的玄幻、仙侠题材,后期制作需要投入更大,仅仅在视频平台上线,成本回收风险极大。

  没有及时实现原创转向,是网大的一个巨大失策。网大完全可以借鉴小成本院线电影的成功经验,坚持小投资、大创意,争夺视频消费的分众市场,把大银幕所没法满足的那部分观众群争取过来。也可以像网剧那样,走“网络+院线”的路线。

  从这次某公司联合发布的20余部网大IP片单看,网大产业的决策者,仍然没找清楚定位。早先的网大,依赖的是广告植入,几十万元上百万元拍摄一部作品,能拉来一两家企业投资就可以开机,但正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导致网大内容粗糙,有“电影”之名,无“电影”之实。直到现在,网大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还没清晰呈现出来,如果还依赖广告植入和收费观看,网大的前途堪忧——在广告植入方面,多剧集的网剧更有吸引力,在收费观看方面,通过购票APP二三十元就能看一场不错的院线电影,谁愿意去看内容上吸引力不够的网大?

  在线视频消费这一块,有网剧这么强大的对手。在电影产品概念方面,网大也打不过已成一种生活方式的大银幕电影。用“前有狼后有虎”来形容网大最合适不过。现在基本可以判断的是,网大动静闹得越大,开列的片单越长,前景就越令人担忧。资本之所以还不甘心撤出网大,是因为还对网大抱有观察态度,一旦网大没法用精品开头快速创造利润,资本逃走的速度会无比之快。

  网大不可能复制网剧的成功路线,也不能与强大的院线电影进行竞争。最合适网大的土壤,的确还在在线视频消费领域,但这需要网大从业者,能少点跑马圈地的浮躁,踏踏实实从单一产品开始做起,用原创精品巩固试验田,准确找到自己的观众群和商业模式,这才能够保证网大不死。

  □韩浩月(文化评论人)

(责编:得得)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