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校准了医院医生与社会的关联点

《急诊科医生》校准了医院医生与社会的关联点
2017年11月10日 09:39 新浪娱乐

《急诊科医生》在“校准”医院与医生于这个社会的价值意义方面,是非常精确的,这部剧为消弭这个社会的紧张与焦虑做了贡献。

  新浪娱乐讯 《急诊科医生》自10月30日在北京和东方两大卫视开播以来,迅速在收视排行榜上取得领先位置。行业剧往往观众层面受限,不及“古装大女主”剧和都市情感剧辐射力强。《急诊科医生》能站稳脚跟,领先收视,靠的是什么呢?

  郑晓龙的传神之作

  《永不放弃》时隔16年之后,郑晓龙再次触碰医疗剧,把罗点点作品《人命关天》,改编为《急诊科医生》。《甄嬛传》与《芈月传》中间的时间差是两年,而《永不放弃》与《急诊科医生》的时间差是16年,对于不轻易重复自己的郑晓龙而言,是何缘故促使他重归医疗题材,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在观众印象里,郑晓龙可以把不同类型的电视剧拍到一个极致,拍域外题材,拍出了《北京人在纽约》,拍家庭剧,有《金婚》,影响过无数人。但就在《甄嬛传》和《芈月传》几乎锁定了郑晓龙古装剧导演身份的时候,他主动“转型”了。

  这次选择拍《急诊科医生》,是因为行业剧在当下比较受欢迎?还是因为医疗剧天生自带话题?抑或郑晓龙暂时腻歪了宫斗戏,想要通过现实题材换一下口味?

  郑晓龙表示,以上都不是。他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数度提到“精神层面”这个说法,大体的意思是,现在人们基本上都在考虑生存层面的问题,想着怎么满足物欲以及怎么享受物质,但在“精神层面”上却缺乏很多东西,甚至没有探讨的欲望与勇气。所以,《急诊科医生》可以算郑晓龙的“传神”——传递精神的作品。

  那么郑晓龙所说的“精神层面”和《急诊科医生》又有什么关联?我想这可能是导演内心涌起了想要更多参与社会生活和公众精神生活的冲动。作为一名导演,表达立场、发表观点的最好载体,自然是他的作品。在当下影视创作面临着种种束缚的状况下,选择一部医疗行业剧,来叙述一下他眼中的这个国家,来讲述一下他总结发现的一些价值观,与观众实现了共鸣。

  犯罪嫌疑人受伤,到医院里首先是病人。小肠坏死的切与不切,关乎着生命质量的高低。人人都签字了,只有何建一(张嘉译)不肯违心让问题药进入市场…这就是人文关怀,现代文明常识的传播。

  王珞丹[微博]的成熟之作

  《急诊科医生》播出后,诸多主演都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张嘉译饰演的急诊科主任医师何建一,王珞丹饰演的高学历海归医生江晓琪,江珊[微博]饰演的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慧敏,柯蓝[微博]饰演的梅律师,以及苏小明、王策、丁嘉丽等演员的表演,都得到了众说纷纭的评价。其中,王珞丹在剧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表演引起了一些争议。

  争议意味着王珞丹的角色设定,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对于急诊科这个“小圈子”而言,江晓琪是带着神秘色彩进来的,她的高学历以及海归身份,使得与她一起“莅临”急诊科的,是某种不言而喻的“威胁感”,剧情也很好地就这种“威胁感”展开了描述,没有哪一个人,能摆脱得了与江晓琪医生建立各种各样的关联。

  王珞丹在剧中把角色性格里的一种“攻击性”良好地传递了出来。这种“攻击性”在科室某些成员看来是存在的,但观众可以分明观察到,这是不同教育背景、生活环境、不同语态下产生的“误会”。江晓琪在故事里,言行直接,不拐弯抹角,凡事为公,和一般单位里那种八面玲珑的人完全不一样。想想看,如果医疗机构都是江晓琪这样的人,那该是一个多么理想的环境。

  江晓琪在《急诊科医生》的角色设定,还带有不小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情节是,为了帮助那些暂时没法缴纳急救费的病人,她在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都不在场的状况下,召开全科医生会议,号召大家捐款成立一个应急基金。“我先拿五万”,这句台词不仅震惊了全科的医生、护士,想必也会让观众惊讶。这种理想主义色彩,还是有着不小的触动性的。

  江晓琪医术高明,小到口腔取灯泡,大到鬼门关前救人,都体现出急诊医学博士的风采。无意参与科室内的任何利益纷争,当病人出现时病人就是当务之急,在意识的敏捷度、技术的专业度、态度的明朗度等各个方面,江晓琪都把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也正是这样,江晓琪与何建一的CP,才有了成立的基础。当你用世俗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貌似特立独行实则更为“保守”的人时,就会发现不是我们评价的对象变了,而是我们自己的评价标准变了。

  王珞丹在《急诊科医生》中,算是很好地完成了导演交给的任务,她的表演更成熟了。她已经尽可能地褪去了身上的文艺色彩,来适应江晓琪这个冷面热心的医生角色。她应该是全剧当中最能给人以暖意的人物,同时也承载了剧作的主流价值观表达。

  医疗剧的精准之作

  在刚开播时,《急诊科医生》就以快节奏、交代人物关系的清晰明朗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在讲故事的技巧性方面,没有出现问题。此外,在对医生救助时的动作记录、涉及医疗的台词专业度方面,《急诊科医生》做到了此前医疗剧没能达到的一个高水平,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出现有关该剧有失专业水准的吐槽。

  由此可见,在《急诊科医生》拍摄之前,剧组就做了大量的“校准”工作。这些工作包括,行业剧怎么讲故事才更生动,医疗剧怎么采纳来自专业医院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方面的“校准”,其实多是幕后工作,观众没法全部感触到。还有一个方面的“校准”,应该是剧作与社会现实的比量、匹配,或者说,一部行业剧能对社会现实有多大程度的折射,决定了它的成功几率有多高。

  可以观察到,《急诊科医生》想要讲述社会故事的愿望还是比较强烈与急迫的,诸多牵扯到社会、家庭乃至人际等各方面的矛盾与焦虑,都一一被“收编”于剧情当中,包括婆婆在儿媳难产时“一定保孩子”,精神病人在医院持刀行凶要不要当场击毙,在医院厕所发现弃婴,要不要继续免费救治患糖尿病的小偷,要不要保住务工人员的右手等等,都会发现,在电视剧中,急诊科如同掉进大海里的一个救生艇,它在承受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压力,但这个弱小的“救生艇”不能翻、不能爆,因为它是茫茫大海中的唯一希望。

  随着剧情的深入,医生们也暴露各自心结和隐痛,一边是坚持医者仁心,一边是互为医生,自我校正。不回避医患之间的某种对立关系,更提倡彼此换位思考达成社会和谐。这些困难中的坚守,坚守中的困顿,都是真实动人的。

  《急诊科医生》在“校准”医院与医生于这个社会的价值意义方面,是非常精确的。一方面,它没有激化矛盾,没有依靠夸大医患紧张关系来制造话题。另一方面,它在竭力提供一种暖的意味,努力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因此,《急诊科医生》的观感与此前的医疗行业剧,还是有所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则体现于,它不掩盖失望,但制造了更多的希望,来为消弭这个社会的紧张与焦虑,做一点儿贡献。

  这样三个侧面看下来,《急诊科医生》在医院、医生与社会的关联点上准确施药下针,令观众受感染,有启发,迷剧追剧,共同推高了收视率。

(责编:得得)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明星势力榜

票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