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新浪潮论坛之国产古装剧步入美学新时代

[实录]新浪潮论坛之国产古装剧步入美学新时代
2018年08月29日 16:54 新浪娱乐

29日,由微博、新浪娱乐主办的“新浪潮论坛”之“求新?求变?国产古装剧步入美学新时代”在京举行。

  新浪娱乐讯 新浪娱乐讯   8月29日,由微博、新浪娱乐主办的“新浪潮论坛”之“求新?求变?国产古装剧步入美学新时代”在京举行。知名制片人黄澜,知名影视演员、礼仪指导张晓龙[微博],影视剧知名美术指导韩忠,知名编剧路怡、腾讯视频副总编辑黄杰等嘉宾出席,活动由资深评论人、阳光倾城影视文化公司CEO梅子笑担任主持。以下为本次论坛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特别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古装剧论坛。今年马上到了暑期档尾声,有一批大剧同时上档。上档之后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包括像《如懿传》《天盛长歌》最大特点就是大制作、制作精良,有非常好的口碑,有很多好评。

  我们会做很多反思,之前讲电视剧要快节奏,但是从《琅琊榜》《甄嬛传》开始电视剧做得慢一些,做得精良一些,尤其从《琅琊榜》开始视觉和美学变成了一种特别突出的元素。这件事引起了行业内的很多反思,包括《琅琊榜》的影响一直到现在,对古装剧制作的提升,对美学有非常大影响。但是我们知道《琅琊榜》之前播放量并没有很突出,因为现在很多人还是习惯在地铁上或者是公交车上一边刷屏一边看弹幕,一边看弹幕。像《如懿传》大家会说是非常走心的,非常丧的一部剧,《天盛长歌》是一部制作精良,很深刻的一部剧,这样的剧是不是观众没有耐心来看。所以今天新浪潮古装剧论坛就这个话题邀请业内嘉宾进行分享。

  首先邀请著名制片人黄澜女士,她有很多很牛的代表作,包括正在热播的《如懿传》。

  第二位是张晓龙老师,是《如懿传》的礼仪指导和设计。同时他也担任了一些剧的出品人,包括《唐砖》和《写命师》。

  第三位是业内著名美术指导韩忠老师。《天下长安》《三生三世枕上书》都是他的作品。

  第四位是《天盛长歌》监制和主笔编剧路怡老师。

  第五位是重量级嘉宾,资深媒体人,做了多年行业观察资深业内人士,现任腾讯视频副总编辑,目前在腾讯分管电视剧。

  主持人:今年很多古装剧在播,好像整个暑期又被古装剧碾压,五位嘉宾最近都在看什么古装剧?

  黄澜:我在看《如懿传》,看了很多遍还在看。

  张晓龙:因为我做这个职业当然都要看,不管是《如懿传》还是《延禧攻略》,以及《天盛长歌》,这都是我的团队的人在做礼仪指导,所以都要做检查,检查完之后再给他们新的建议和要求,所以都在看,最重要的是看完了之后非常欣喜,厉害了我的行业,厉害了我的古装剧!

  韩忠:很少看自己拍的戏,但是我在看《如懿传》。

  路怡:我跟韩老师一样,因为我一直要做到后期完成及拿到许可证,《天盛长歌》我大概看了100多遍,我现在在看《如懿传》。

  黄杰:我因为工作关系基本上都看,像《如懿传》《天盛长歌》《延禧攻略》,其实也没有很扎堆,都是古装剧,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叙事和风格,所以看起来还比较有趣。

  主持人:两位都看的嘉宾点评是怎样的?

  张晓龙:我不怕“挑事”,这样才有意思,大家才不白来。现在确实都高级了,越来越好了,都有自己的调性,但是我看的时候会挑毛病,挑自己戏的,包括工作室的毛病,对下一步怎么做有帮助,我会有针对性的看里面的礼仪,经常会被故事牵涉进去,忘了来看礼仪来了。

  现在的戏不仅故事好了,画面好了,以前都是看英剧、美剧、日剧、韩剧,然后再看自己的戏。现在这几部戏出来往那儿一放绝对代表高质量和最高水准,当然还会有上升空间。如果一定说哪个最好,真的没办法说,即使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三个都是我们团队在做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手指掐一下都疼,都是自己的孩子,如果说哪个最好没办法说,每部都有它的特别好的地方。我喜欢《甄嬛传》的编剧,《如懿传》的编剧,非常喜欢这样的戏,于正[微博]老师在美学上有非常独到的一面,在美学上一直在一定高度上,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是一直这样认为的。《天盛长歌》的调性,它的独到之处,每一帧画面只要你暂停下来都是一帧非常漂亮的画面,都在高级的顶尖上,在金字塔的尖上。

  我现在看剧根本不管它的数据,我们的过程必须要这样,经历一个阵痛期。大家都在用手机看可能会浪费我们的什么,但是我们必须说必须要做得这么好。

  黄杰:我每部剧都在追,看最多的肯定是《如懿传》,工作需要,可能没有黄澜看那么多,但是四五遍也是有的。

  主持人:刚刚张老师也说到,我也了解了包括《延禧攻略》的美术也是韩忠老师的弟子。

  韩忠:算是我的徒弟,但是我没有参与任何意见。如果深说,自己跟自己打架也挺有趣,不接受再继续挑。

  主持人:好,就此打住。今天正在热播的两部剧,《如懿传》和《天盛长歌》。这两部剧有非常共通的地方,整体节奏比较缓慢,包括《如懿传》最早的开头,整个格局也很慢,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做这样的节奏?

  黄澜:这个快慢完全是个性化的主观感受,我自己一点不觉得慢,处处是戏。快和慢和受众的需求和期待有关系,比如买件衣服,如果通过网购,淘宝看两分钟,逛商场五分钟,拿回来试一下,这是一次,也许我想定订做一件衣服,画了图、和设计师谈,节奏都是和自己µÄ需要相关。也许你花很长时间买到一件非常喜欢的衣服,很适合自己,你的快乐程度也不一样。同样铺一段戏剧矛盾,为什么昨天数据上来很快,因为前期的铺排,一点点的拱到那个高度,你说我慢,可是扯开的程度也不一样,很开心的那个情绪高潮就来了,也可能你喜欢快的,两集就一个大事件,杀人放火天天有,但是那个情绪不一定被带得很高,见仁见智,不一定绝对追求某一种规律,是故事达到一个层面特征就按照故事的起伏韵律做出来,没有决定的快慢。

  主持人:我看《如懿传》的时候有人这样评论,说制片人黄澜是婚姻专家。

  黄澜:是离婚了的婚姻专家。

  主持人:《如懿传》写的是绝望的婚姻。您当时在设计《如懿传》主题的时候,是不是因为和你对婚姻的思考,包括从时装剧转到古装剧有相关之处,基本上讲的是皇家的日常。

  黄澜:对于婚姻,每个人都会面对,随着你的长大总会有思考,你进入婚姻,不进入婚姻,或者走完婚姻,这个事情就是社会的主流,是一种人生模式,你会有对婚姻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如懿传》的小说中已经天然形成,只是我们在看的时候又觉得这方面的感受尤为深刻和强烈,所以就把这个点做出来。

  我认为,不仅因为感受强烈,也是找到了一部电视剧能够成为一部电视剧能够立足的点,这是感受到的。这和个人经历我相信也是有相应关系的。讲到《如懿传》中的婚姻绝望,我现在看起来不觉得是绝对的婚姻绝望,我认为是一种人性的绝望,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在封建皇权的制度之下,皇家的家庭都挺悲哀的,唯一的那一个真正的男人每天的工作是上班加班,不会从一个好父亲、好丈夫的角度要求,你是不是一个好的帝王,你上班是不是够努力,你是不是有子嗣,要给皇权生更好的继承人。对一个人的考量标准不是人性化的,这个皇上很辛苦,所有的妃子进来以后就是要给皇室生更好的孩子,没有孩子的不行,有孩子的还得评谁家的孩子更好。它的整个制度就是在权力的最顶峰,是灭绝人性的存在,有哪个皇上爱情婚姻特别满意,婚姻特别和谐富足的,能当一个很好的爸爸,每天陪着孩子上兴趣班的,不太可能。女人也一样,只要进入宫中就得从最低的开始做起,做到皇后,就是这样严格的等级制度,有姿色的拼紫色,有背景的拼背景,拼手段,就是在这种制度背景下服务的,如果在这样的制度下说看到了婚姻的希望,得到了爱情的美满,获得了自由,我想这也是开玩笑。

  我不觉得现在的婚姻制度和过去的婚姻制度有什么共性,我觉得没有什么共性。在那种背景下人的情感质量是非常糟糕的,以至于我们开始有的关于爱的懵懂,关于未来美好的憧憬都在过程中受到煎熬。我们想展示的《如懿传》是在清朝的《如懿传》,而不是把古装剧只是作为一个背景以古喻今,今天的婚姻是今天的事,过去的婚姻是过去的事。至于今天的婚姻是不是还有很多过去封建的残余习惯,比如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不挣钱女人就要抱怨,女人不生小孩男人就要生气。我们看到古代不好的东西是为了让我们珍惜现在更多更好的东西。

  主持人:所以形容这是一部比较丧的剧是没有问题的。

  黄杰:刚刚黄澜老师讲的我很认同,刚开始做一部剧的定位和目标是什么。我之前有一次和于正老师聊,我们欣赏《延禧攻略》的好,能欣赏它的快节奏带来的美好,也欣赏《如懿传》更让你深层次思考的好。就像一个商店中你会囤不同的货,他们对于我来说是不同的货,我看了不止五六遍《如懿传》。一方面想看到像黄澜老师讲的那些东西,包括讲在封建皇室人性的绝望,从最开始美好的到完全绝望死亡的过程,也会有人被这样的打动。

  从平台角度来看,我们一直强调第一集的节奏和第二集的节奏。从片子来看,前两集是观众是否会继续追剧的核心关键,不好的剧目,第一集的弃剧率占60%。从另外一个角度,你并不是为了要把60%降到20%,你就把所有狗血的无聊的东西放到最前面来加快节奏,我们在衡量一部本子和剧的时候,更多是看是不是有必要的铺陈和人设。

  主持人:里面有周迅。演皇宫的剧如果节奏这么慢,弃剧的可能性会非常高。

  黄澜:是因为用第一集、第二集的历史,你就看到他曾经多么美好。

  主持人:并不觉得美好,这是我个人观感。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前期的美好铺陈得不够。

  黄澜:如果美好铺得够,又会说一二集不好看,三四集也不好看。我觉得有的部分真的是期待比较高的。第二个大家觉得不好的问题,故事慢,细看一二集里面的很多纠结并不慢,反而很快,从相识到相恋、结婚其实还是蛮快的,从戏剧推动来说。

  如果大家觉得有观感不好的地方可能是觉得演员的年龄,我们看到那些弹幕,说这两个演员年龄是不是年纪太大了,不能完全带入小情小恋的初恋美好时光,这个带入不了。这个我们在技术上已经尽力了,但是这个就是事实,你不可能要求演员这个年龄永远看起来十几岁,二十岁就是二十岁,后来她还要演到五六十岁,他们也没有活到,也是要靠技术修整到那个年龄,对演员年龄要求不要太苛刻。八十七集的篇幅当中有交代一对夫妻相识的起因,交代他们如何相恋的也是必要的铺陈,也许说我们的故事没有那么好,我们也出了很多方案,但是也是有必要的。而且对演员的各方面来说真的已经尽了很大力气

  主持人:没有diss的意思。

  黄澜:而且拍那段的时候,都是到拍摄六个月以后,每天连续拍六个月之后再回去拍第一集,人已经非常辛苦,已经很累了,脸上有点肿的确是事实,但是大家也要对一个非常有演技的艺术家到今天要演出的状态,也有我们安排的时候的问题,脸上有点浮肿也没办法,希望大家多一点宽容和谅解,大家会看到她后面的演技给我们特别多的惊喜和享受,这是对艺术的一种尊重和宽容。

  黄杰:有一篇稿子我特别喜欢,《周迅不嫩怎么了》,如果周迅现在足够嫩,她一定演出不出三秒钟掉泪的那段惊艳的镜头。

  黄澜:还有中年和晚年的表演。

  黄杰:包括有一段周迅意识到她不强大,她无法保护她的身边人的时候,这样镜头的层次感和丰富感是要够的。

  从数据上和弹幕上来看,你刚刚提到的问题是在数据和弹幕上没有呈现出来的觉得不好的地方。反而大家觉得幸亏是周迅。

  黄澜:现在是这样,现在用户又有点回头了。

  张晓龙:我再换一个身份,以演员的身份来说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我在演《甄嬛传》的时候,第一集里头捧着玉壶去追甄嬛的时候不到20岁,但那时候我35、36岁。看他们过瘾,会演,我们现在喜欢小鲜肉,又天天骂他们不会演戏,说根本看不进去,觉得他们没有气场,他们自己在自说自话,想要小鲜肉会演戏,又要欣赏他的颜就甭指望他演戏,又想要会演戏的人去演年轻,又在diss他的形象,我们都会变老,我们有勇气去演,你们细看周迅在演戏的时候,别的不用看了,就看一双眼睛浑身鸡皮疙瘩就会起来,会发毛。我们要琢磨戏的质量和画面感,不管是《如懿传》还是《天盛长歌》,现在高级了。

  主持人:我刚才不是diss的意思。电视剧分两种,我也做过很多年媒体,也在平台待过,本身也比较关注。曾经做过一个艺人指数的时候就很有意思,当时《如懿传》和《天盛长歌》播得比较晚,当你看《延禧攻略》和《香蜜沉沉烬如霜》的时候会发现,《延禧攻略》基本上在全民刷屏的状态,但是真正演员的粉丝来自于杨子、邓伦,包括演员的黏性。

  电视剧分为两种,情节驱动和情感驱动。整体来说这两部剧都非常依赖演员演技,我觉得初恋少女的带入感周迅差了一些,但是后面如果不是有周迅这种演技支撑这部剧肯定没有这么好的完成度,这点肯定是大家共同认知。同样靠演技支撑的,《天盛长歌》陈坤[微博]的演技。

  我想问路怡老师关于节奏。《天盛长歌》我看了四集,这些所有古装剧每一部我都看了,我看到很多历史学家、历史博主、服装礼仪在做评点的时候提到《天盛长歌》一点,说《天盛长歌》真正核心矛盾大概十七、十八集左右才开始挑起来,前期复仇这条线并没有从头到尾贯穿,节奏慢的问题在《天盛长歌》反馈得更为明显,作为一个编剧和监制的路怡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路怡:我觉得这个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大家可能不了解我,我其实是第一次做古装戏。《天盛长歌》播出以后我也在不断的审视这件事,看看它是不是如我当初想的样子在讲故事,我首先是监制,其次才是在其他编剧的共同帮助下集体完成这个剧本。

  《天盛长歌》我看到今天,我看到很多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各种声音,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有时候看到十七、十八集要回去看前四集、六集。《天盛长歌》的问题,如果说它的节奏问题。

  主持人:还有复杂性的问题。

  路怡:对!我觉得这可能是我的问题,我把它做复杂了。做复杂最主要原因还是来源于我觉得这是一次尝试。我不知道各位怎么理解,我在这个行业做了很多年,我一直认为拍戏这件事本身的魅力来源于变化,吸引力来源于每一步和每一步不同,不断的在尝试。

  纵观电视剧发展历史,从1928年第一部《女王信使》第一部电视剧至今,我们经历了什么,不断的经历质疑、求新求变。以美剧为例,1990年到1997年出了反套路、反类型的尝试才让电视剧的类型到了今天这样丰富。所以我个人觉得尝试是挺好的,对整个行业来说无论成功与否每一次尝试都是增益的。

  主持人:我比较喜欢看弹幕、论坛区。像《天盛长歌》,因为现在是市场时代,会有很多人幸灾乐祸,痴迷的人也会非常痴迷。如果路怡老师说是尝试,您认为这次代价是成功的,或者是观众不太能接受快餐的东西会不会感觉有些失望。

  曾经看一个微博上有人这样说,说你们每天都在微博上呼吁马丽苏不好,天天在diss,老戏剧、演技派、权谋加复杂性,天天在夸赞权力的游戏,当他们给出的时候市场观众准备好了吗,还是观众变得更幼稚了呢,有很多这方面的争论。受众是什么样的,包括现在也没有想到拼拼多有那么多用户,包括大家在讲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问题的时候,你觉得《天盛长歌》的这次尝试,无论是成功还是尝试你是什么样的看法?

  路怡:我刚才已经回答了梅子老师的问题。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增益尝试,就是增加了益处。所谓增益尝试,你没办法用有多少人理解它。创作本身这件事比较奇妙,我看到梅子老师也在做一些项目,也在做创作,之所以创在先作在后,其实它本身就有一个试探性。

  作为监制,我从2016年的7月20日进这个项目到8月14日播出,正式离开,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这个过程,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就注定了结局就是死亡,难道我们就不活了吗。

  主持人:这个话题听着有点悲壮的意味。

  路怡:我在很小的时候其实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活着。但是如果你有机会、时间或者有兴趣往后看一看《天盛长歌》,我可能和黄澜老师对如懿的期许是不一样的。如懿可能会让大家觉得在那个年代、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以及婚姻的残酷。

  黄澜:讲古代婚姻的悲哀其实是讲现代婚姻的希望。

  路怡:我有一点个人理想主义,我有看观众说太子(音)死之前这部戏怎么样,大家有这样或那样的讨论,我觉得很有意思。我认为人是复杂的,就是没什么简单的人,即便我十几岁的儿子晚上睡觉前关了灯、闭上眼睛前那一刻想的东西都挺复杂的。在复杂的语境下,我总是希望能看到人身上那点可爱的、好的、善良的,这样能看到一点希望。

  主持人:说起来还是稍微有一点沉重。我们看《天盛长歌》的时候还有一点比较特别的感受,它的画面是2.35:1,和其他的剧不太一样。包括它用两种颜色作为主色调,包括庭院里面的一些山水,它在美学上走了自己特别的风格。这方面想请问张晓龙老师和韩忠老师,从你们的视角看《天盛长歌》在美学上求新求变的东西。

  韩忠:我很少看戏,我看到过一些画面觉得很美。这种美是经过整理的,是经过加工的。接刚才的话题说几句我自己的感受,我们之前讨论过美剧、英剧和国产剧的区别,最后总结一句话,美剧在创作人的眼里感觉更有尊严,你要看我的戏一定要放下,不能边干活边干我的戏,但是这个前提是多元化。资金投入大小有不同,在相对资金的投入和类型上都可以做出有特点的东西。

  最近我一直在看我自己拍的戏,主要也是因为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我也是要看一下、检查自己的工作。我看的时候想到美术绘画中,比如《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它的题材就是不一样,是那种长卷式的。大家都熟知的《清明上河图》,打开第一尺的时候徐徐道来,可能就出来简单的山水、树、两个担着担子的人,中间核心是桥,成为国宝级的画作。还流传很多宋明时期的小品,我觉得都有它的精彩之处,只不过题材不同,还有我们想做的味道不一样,哪一种口径都可以,只要做得良心。

  古玩行中有种说法,越珍贵的材料下笔,或者是题材越是精雕,题材越是广泛,受众面要求比较大。比如一个象牙或者是犀角原材料,一定选择千锤百炼的题材,如果是普通的竹雕或者是木头就可以由者一人去来,这就是一个规律。后面想到什么再说。

  主持人:我比较深刻的感受,当下的市场不太均衡,如果这个市场真的能做到求仁得仁,每一个分众市场都能支持每一部剧都能存活下去的理由大家都会开心很多。

  现在总体来看,我能感觉到一个比较大的特点,现在古装剧特别重视画面美学、色彩美学、造型等等,在文本上也更多的在以不仅是两位应该算是最核心的内容主创,《如懿传》和《天盛长歌》这两部剧在对白上都特别讲究,以及我在追的《香蜜沉沉烬如霜》,以及于正的《延禧攻略》都借用大量古诗词,很有传播效果。我想问路怡老师,《天盛长歌》半文半白对白的设定是为什么,现在一个情况是喜欢的人极喜欢,不喜欢的人表示看不懂。

  路怡:延续刚才说的一点,因为我是做现代题材出身的,这也是在我和编剧、导演团队反复磋商之后,始终有一个东西是我过不去的,这和其他人无关,我得相信,我要相信这个剧情是能发生在那个时代的,这个人说话是符合他的剧中身份的,这会给我带来一些选择上的偏向性,我必须得相信,我得说服我自己相信。

  我这样做最初的原因,电视剧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文化从他出生到现在一直试图在和观众沟通,采取不同的办法。对于我而言,我认为尊重观众是最初的原始想法。我会想是不是有公众和我一样,对一个穿着冠冕的皇帝走在朝堂上说着网络语言这件事不太能接受,不太能相信,所以我选择在朝政和权谋部分相对偏半文言,回到生活部分还是白话多一些,包括宁弈和凤知微的私下交往也会白话一点,这和他们的身份有关,是出于这样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我要相信它。

  主持人:黄澜老师,当时《甄嬛传》出来之后甄嬛体非常流行,《如懿传》有什么特别设定吗?

  黄澜:《如懿传》倒是没有在甄嬛体上追求极致效果,反而稍微简化了一点,也是在寻求新的突破,也在寻找和尝试。《如懿传》中大部分是帝王的婚姻生活,是后宫的一些东西,但还是保留很多文言的东西,古诗词、古代生活场景描述,既然写古代就要贴近一些,但是也考虑到传播特征做了一些调整,目前对《如懿传》整体表现出来的风味,从故事、台词到审美趣味都是非常浑然一体的东西。观众喜欢古装剧不仅仅是因为看到了现实的共鸣,喜欢古装剧也是对古代文化的追忆,能做到这一点也挺好的,看一部古装剧懂一点古诗词,知道一些历史,懂得了一些古代的摆饰,我们还专门学习了清朝的绘画风格,也和晓龙老师学会很多清朝的礼仪,电视剧也有很多知识传播层面的社会功能,而不仅仅只是追求爽。

  相信让大家在追剧的这段时间之内能充分调动情绪,也能学到一点东西,形成独特的快乐,还能和朋友有交流,看到很多服饰文化的对比,以前都穿什么,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现象,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希望和观众共同研究一段历史,爱好一段历史,形成更好的学习共享的关系,这是我们的追求。

  主持人:有很多叙事无力,包括脱节导致叙事慢。这两部戏入戏会慢一些,叙事和节奏慢,很多时候是在讲人生光辉的东西,需要有慢慢地铺陈,所以显得节奏慢一些,这确实是不同剧的选择。包括话不说透,用情绪和感知传达戏剧最后的反馈,这是《天盛长歌》和《如懿传》两部剧不同的地方。

  电视剧一种是资源性剧集,大IP、大导演、大演员、大宣发、大制作、大营销,在调动的是社会资源和现象级作品。另外一种作品是技艺型作品,类似于《香蜜沉沉烬如霜》这种靠手工活做得非常好的,靠技术取胜的,还有一种真正在情感模式和制作模式上做到审美更新的作品。

  在说求新求变,国产古装剧步入美学新时代,美学比较标杆性的东西,从整体来说能够把美学提到跟叙事、故事相提并论的时候更多的是《琅琊榜》,以及《太子妃升职记》,以及更加深邃的、讲人性光辉的《如懿传》和《天盛长歌》都是在古装剧上推陈出新的美学向前走的过程。黄杰也是电视剧的资深爱好者,关于美学新时代这一套,您从平台的角度和从资深的电视剧观察人角度谈一谈。

  黄杰:从平台角度看,很欣喜的看到这些年古装剧有整体的提升,但是对于平台看剧的时候,一剧之本是故事,对于我们更看重故事讲的是什么人,经历的是什么人,能否引起情感的共鸣,主人公的命运,万变不离其宗,这是最核心的东西。

  我们在看整个亚洲的市场时会去追韩国偶像剧,会去追日本偏思考型的剧,但是在古装剧中中国做得最好,叙事方面能力是非常够的。在此基础上提升了对美学的追求,包括看实际结果是更好的。但是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比较害怕将美学凌驾在故事之上,经常有人给我们提项目的时候会说要打造电影感的东西,要打造范式的东西,我会比较害怕这种,我更想要看到故事。

  在判断要不要一个项目的时候,最核心的是制片人过来说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尤其是你们之前没有见过的故事,基于此我们要做怎样的故事、美术、服化道、礼仪的设置,是多部门完成的作品,我是这样理解的。

  主持人:对你们来说,古装剧整体比时装剧好一些?

  黄杰:如果故事够好并不分具体类型,比如《如懿传》、《香蜜沉沉烬如霜》现在播得很好,像当年播的《小美好》的播放量都是很美好的,对于我们来讲没有好的类型,也没有好坏的演员,只有故事的好坏。

  韩忠:补充一下。我在和资方、剧组、导演合作的时候,我最早的时候经常这样说,我们的工作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我们完成的工作只有20%,而且还是前面那80%完成好了基础之上才能看这20%。这也是我们做行业内部自觉的思考。

  张晓龙:我最早和黄澜老师接触《如懿传》,是在《如懿传》开拍前一年多,说礼仪的问题。《甄嬛传》之后怎么创作《如懿传》的礼仪,我也和导演、制片人也在讲,我们的礼仪和美术是一样的,任何一个作品是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做礼仪的部门千万不要当做礼仪作品,大家看礼仪的时候这个礼仪不错,那个礼仪不错,最后忘了故事,挑戏了,主演后面的群演很重要,他在后面摇摇头、眨眨眼就把你的戏抢了,任何部门不能抢戏,而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部好的作品,把故事讲好是最重要的。

  黄澜:就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不是有多会礼仪,要恰如其分,故事和情节相互促进很重要。说一部剧的美学真的很棒,标杆,这时候往往在想故事是不是有内涵。看剧的时候如果都忘了礼仪的部分就是对了,看剧的时候完全融入其中,完全充分的感受,而不是在故事中,在画面中某一个元素突然跳出来,觉得这个蝴蝶结特别好看,这个妆怎样,这就说明还没有完全进入。

  我们贡献的是一个艺术作品,我们希望达到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这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也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学上的东西是和文本相结合的,是有编剧基础在的,也有导演追求的东西,是各个部门所形成配合出来的东西,千万不要说美学怎样怎样,我们是希望整部作品看起来还不错。

  张晓龙:我也刚刚入行做出品人、艺术总监,这两年我放弃一些剧的邀请,我深刻体会到一种痛苦之处。因为各个部门要出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怎么样相得益彰的融合在一起,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出跳,让大家爱看,我们要做一个慢慢铺陈的,还是上来就把观众留下来,像拿刀砍一样把观众留下来,很痛苦,我在剪片子的时候说剪吧剪吧,因为当下观众是这样的,第一集还没怎么样就不想看了,故事是需要铺陈的,很可怕,观众在挑剧,剧也在挑观众。

  前几年我说戏先把故事讲好,英剧、美剧很挑观众,观众会说画面不好看我不看,真受不了,我们现在没达到那个层次,但是突然就达到了,好快,一部分人要求要很好的质感,要求很好的故事,要求要符合历史。故事是抛砖引玉的,你看了一部古装剧,你喜欢一段历史,然后你去看历史书了解历史,千万别看故事了解正史,我们是讲故事的,是把你吸引来的,我们是起一个很好的作用,是幼儿园的作用,让你喜欢学习。然后就出来各种各样的diss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持人:历史学家在diss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理解这是戏剧。我刚刚说的一些问题,包括美学,包括《延禧攻略》,我们在说美学的时候一定是系统性,你的剧本风格是肃穆的还是俏皮的,是温馨的还是绝望的,所有的东西在文本风格、角色风格、创作调性、美术和服装,在做美学统一的时候,它的文本风格和本身的人物风格,以及视觉风格、色彩都做到了统一性。

  黄杰:虽然我觉得故事很重要,但是我真的很高兴这几年大家在美学的追求上更加极致,包括用户尝到好东西就回不取乐。

  韩忠:有求学。

  黄澜:美学品位提升了,对故事品质要求也要提升。都希望制作品位越来越高,但是不能过度追求。包括太子妃我觉得美术做得特别好,就是穿越题材,不能往写实风格跳,就是跳脱,色彩配比那种综合的感受能够让你相信。我们也看过很多片子本身的文本特别跳跃,又追究布景的真实性会觉得很不舒服。

  黄杰:像《琅琊榜》之后好像大家都是一种克制的状态,我想说美是各种各样的美,花园里的花是不同的花,更重要的是你的包装、内容、形式是不是匹配的,浓艳也是一种美,不是只有克制是美。

  黄澜: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写实的故事,但是拍出来的东西不让你相信。

  主持人:时装剧永远都是样板间。

  黄澜:写实的又拼命往史诗大剧靠,我们没有纯粹追求要精良到一定程度,我认为就是合适的,最后出来的戏剧效果是好的就是好的。

  主持人:张晓龙老师和韩忠老师在说你们是服务于故事的,还有三位说故事主导的人。现在美术、制景、服装是不是这几年爆涨得极其厉害,包括《如懿传》在服装和制景方面的投入。

  黄澜:我们没有说故事主导,但是肯定先有剧本。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和韩老师讨论过很多次,这个妃子是什么个性,放在什么样的宫殿环境中合适,韩老师和我们说很多东西,我们会把景给演员看,演员进来就很有感觉,创作没有所谓的先和后,是一种综合的气场。

  韩忠:我们刚进组的时候讨论最多的,我们一直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一部剧有它的独特的世界观,这里面包括美术、造型、礼仪等等,是一团的事。然后我们再进行具体的分析,这部戏和黄总、导演主要说的是这儿,我们的讨论比较别致,我们说戏怎么拍,他们发一张图,是一个清代的画家,一个蓝色的喜鹊,经过岁月的沉积有点旧了,一句话没有,我们说这就是《如懿传》。我们也一起去看了末代皇帝,回来之后也在想末代皇帝是一个末世感,那时候在空的情况下我们不断的试,不断的彼此碰,碰到这个度,就是这样的过程。

  黄澜:创作的过程非常有趣,听说末代皇帝后来又做了修复大家一起去看,韩忠老师说现在表现的是乾隆盛世,不可能用末世来配合盛世,我们当时请了很多老师来讲清朝的历史、状态、文化、社会、美学等等,要去了解他。韩老师、张老师,各位老师相互沟通,我去看张老师那做出来的东西,然后发给陈老师,陈老师又发给张老师,他们相互看看图片觉得很好,等到演员试装的时候不同的设计,角色放在那儿非常和谐,韩老师的景拿来给造型老师一看就懂了,还有主色调,很多细节的设计居然能神奇的对到一起,包括礼仪也是这样的,一场戏当中用什么样的行为能够把角色的情绪带动出来就是创作的过程,这场戏该怎么拍,该怎么跪符合情境,如果是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过程就是美好的,不会老是去盯着某一个点这次美术做得怎么样,礼仪有没有什么特点,就不会跳出来,觉得看起来好,最后让你感觉得对。

  主持人:黄澜老师也是第一部做古装剧,路怡老师也是第一部做古装剧,我也刚刚开始做古装剧。就算我们对美术、制景价格有了解,我们也不知道上升和变化,这两年是不是美术这方面整体上涨比较激烈?

  韩忠:这个一定是的。

  主持人:比如这三年,一部大剧比前些年的美术制景费用有什么样幅度的上涨,不管承认不承认,《琅琊榜》当时确实是靠美学成功的,大家都会在里面有一些邯郸学步,会在里面做一些倾斜的时候,你会发现美术制景的费用在一部剧中占越来越高的成本。越来越多电影团队进入,现在用电影的剧要求电视剧,价格是不是上涨?

  韩忠:是要说具体的数字吗?

  主持人:大致的,比如2015、2016年大剧开始进行投入的时候上涨有多少?

  韩忠:你拍戏找我我就告诉你。具体数字我没有算过,三五年之前我一直在做电影,这也是一个不自觉的倾斜,电视剧领域找我们过来做电影质量的东西,因为时间短,场景少,电视剧场景比较多,如果每一个场景都能达到电影那样的要求费用一定会提高,每年都在不停的提高。

  路怡:梅子老师,我自己虽然第一次做古装剧,但是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我理解是这样的,比如我们过去做现代戏也同样面临搭景问题,比如我曾经为了一部剧搭了一个医院,只不过是现代剧中搭景所需要的东西和古装剧中所需要搭景所需要的东西材料不一样,我觉得涨价幅度和猪肉涨价幅度差不多,你觉得好像体量大了是因为确实没办法,现代剧有很多东西,像沙发可以不用做了,租就可以了,但是古装戏皇上做那把椅子一定要做出来,基数大了所以整体高了。

  其他的费用,包括服装,我相信黄澜老师之前做现代戏,可能这部和上一部相比服装费用就会提高,那是因为物价在涨,是正常的。根据戏的需求,我们所谓的求新求变,又回到我刚才说的“相信”两个字,我们这么一群人今天坐在这儿,包括黄澜老师、韩忠老师、张晓龙老师过去可能都有长时间在组的经验,我们试图让我们自己每个人都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同时用所有部门的努力营造一个真实的结果给观众,这样才能相信,起码初衷是这样。

  主持人:和大家相比我入行做制作的时间最短,刚刚开始做两部剧,一部是大剧,一部是非常轻巧的小剧。在做剧的过程中非常疑惑,我能够理解寻求历史质感的电视剧,环境和氛围的还原非常重要,做清朝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我当时看《琅琊榜》的时候,小朋友和我说觉得这部剧没有花多少钱,我说为什么,他说场景非常简单,我当时直接崩溃了。我想把我入行后的一些经历和困惑抛给大家,想求得解答,比如我在做一部戏,这个小树林,那个小树林,演员永远在转场,《阳光先生》和《香蜜沉沉烬如霜》有很多穿帮的地方,我特别不能接受演员天天不断场景的变换导致成本的增加,我认为这与历史质感并没有特别大关系,我还有一个制片人的身份,路怡老师是监制,黄澜老师是创作性指导的制片人。今天主办方没有给我有更多交代,不知道《延禧攻略》能不能提,我去年去《延禧攻略》探班,它的场景其实挺简单的,景在过于集中的时候能做到视觉上的协调和统一。

  我最喜欢的《阳光先生》中说的一句话,看到台湾的天涯海角一样的东西,说多么适合这部剧中的主角,这个画面多么具有海枯石烂的感觉,导演说打灯。当情感戏过于浓烈的时候你的背景过于强势一定是错的,我也会拿这样的东西和我的主创团队沟通,但是我的主创团队他们基本上不认同我。所以我非常迷惑,为什么要这个小竹林,那个小竹林,三个小竹林之间有区别吗,说有区别,但是观众看不见,在这方面我和主创有特别大分歧,觉得特别崩溃,这是我的困惑。不知道各位能不能理解我的困惑,我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帮我做一些你们理解角度的解答。

  黄澜:我装一下老资格。制片人说就这点经费,导演说就要那么多集,演员说要换衣服,要找最好的造型师,这样的矛盾是有的,站在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矛盾是不能调和的,就这么多钱最后只能这样。但是好在我们不是只在制作,我们是站在创作的角度在制作,我们有文本和剧本,但是剧本放在这儿,我们不能找一种规律,场景越简单情绪越浓,好的电视剧只要看戏就行,什么场景不场景,穿不穿帮都无所谓,这从省钱角度讲有道理,创作角度讲不一定。如何和创作者沟通,我认为这和戏量有关,这个场景到底需不需要变化,像你刚才说的不同小树林,如果你讲校园爱情,每片树林阳光心境不同,递一个小纸条,做一个小表白需要不同的气氛,不能永远在一个地方,需要不同的光线。有些场景,像皇宫,每天能换不同的宫殿吗,天天要换不同的皇宫吗,不可能,养心殿就是养心殿,几百年在这里,我们要用变化的角度看待这一切,但是沟通的结果是希望把戏剧结果做出来,有时候不需要花钱,有很多很巧妙的想法,基于角色和戏的理解,有些角色没有那么高的收入,要每天穿奢侈品就不支持,脱离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个过程还是要沟通的。

  主持人:我每天都觉得演员换装束和化妆太画时间的。

  黄澜:她要漂亮,这时候找演员做初步创作观念的共通非常重要,你只要干着干着就会发现有些人能合作,有些人不能合作,都有这样的经历和过程。

  主持人:张老师做了这么多年演员怎样考虑?

  张晓龙:一切以作品为主,一切以让自己相信,让观众相信为主。比如三片小树林,三片小树林要表达的情境,内心的情感,包括我是阳光的,还是失恋的,如果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定要换三个不同场景,不能为了省钱而省钱,不能为了制作而制作。像《武林外传》就在一个客栈里,不能拿他来说一部电视剧,电视剧发生在不同的城市,比如是发生在洛杉矶和北京的事情,场景只在北京是不行的,要追求质感的时候还是要追求质感的,要在北京拍洛杉矶的场景,演员有这样的能力和技巧,实际上是可以的,你说你拍不了,最基本的就没有达到。但是最后呈现的时候为了好看换很多套衣服,我一直不推崇这件事,一定什么事情都是相得益彰的,什么事情都是合理性,什么事情都以演员自己相信自己为主。

  如果一部古装剧说着一口现代化话,我当时看一个大电影,一个演员当场说“狗屁”,我当时就跳戏了。即使那个时候有这句话。 还有周迅和赵薇[微博]当时拍《画皮2》的时候,我们在围读剧本,说鹅卵石,我说把鹅去掉,说卵石,我迅速就觉得对了,我们要让人相信,尽量贴近观众,贴近故事做艺术创作,还是要以作品为主,要以让人相信为主。

  一般的创作和高级的创作是不一样的,我经历过各种组。《甄嬛传》之后礼仪是一个标配,但是有标配不一定都给到,我去的都是给到的,我值这个,要尊重我。

  主持人:像章有关一些古装剧说不用请礼仪的。

  张晓龙:还说来给我们讲一下吧,讲一下不一定做,我说那为什么要我讲,我做礼仪就是要把这件事做好,我选择戏,我团队的人不多,很难说你搞历史的,搞表演的就要,我要经过很长时间考核和培训,那么多剧组要我,有时候甚至成为导演的一只胳膊,实际上需要的时候坐在那个位置,我们做的一部戏,每一个我们团队的人,包括出去自立门户的人,出去就让人觉得来了物超所值,所有的合作都是这样,美术也是这样的,千万别为了省钱而省钱,也别为了美就炫美,这样也不对。

  路怡:我和梅子老师交流一个小心得。我在九九年回国之后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尝试做新导演,做新导演意味着不可能拿到很多投资,那时候我们还在用胶片拍电影,要很少的预算完成尽量贴近你内心想要的东西。我对制片部门的要求反而不是省钱这两个字,是有效这两个字,就是怎么能做到有效。

  拍戏的过程,拍戏永远是一个争取和妥协的过程,哪些东西必须保,哪些东西就要舍,但是这个舍不是糊弄观众,我们拍戏不是过日子。电视剧剧本中写有一个老板坐在一个15万的红木家具后面,难道美术真要给我一个15万的红木家具吗,是你怎么用影视剧的技巧让观众相信他是一个坐在15万红木家具后面的老板,我觉得有效非常重要。

  主持人:黄杰,你们有《如懿传》,也有《双世宠妃》,《双世宠妃》,一个女子换了两件衣服,当她是大家闺秀的时候衣服领子是竖起来的,当她穿越过去又以领子的变化区分两个人物的两种身份,非常简陋。

  黄杰:比较外行,只能从平台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特别赞同路怡老师说的“有效”这两个字,对于我来讲,《如懿传》和《双世宠妃》是有效的。在我看来《琅琊榜》的成功并不是因为画面的美先成功了,《琅琊榜》是一个极其好的故事,它讲的是中国最典型的故事,屌丝逆袭,让观众感同身受,我和梅长苏是一个人,我如何一步步复仇,如何去复仇,如何去达到更宏大的政治理想,这是全世界老百姓都喜闻乐见的事。故事先精彩了观众才会发现它的画面多么美,构图多么好,《甄嬛传》也是一样,《甄嬛传》的故事先成立之后大家发现它的礼仪有多么讲究。

  分享一个数据,确实有80%到90%的用户是通过手机完成的追剧。对于这样的用户群体,他们更重视质,他们恰恰是更有审美的一代。只有先抓住他,他才留意到你的加分项或者是减分项,是否有效非常重要。特别《双世宠妃》在非常有效的预算中,把更多的钱花到演员的标本和剧本的搭建方面上,其实对于他来讲,他的一个小体量的东西已经做到极致,从平台角度讲是够的。

  主持人:刚刚在说场景的情况下,韩忠老师一直没有回答我心中的疑惑。当然有效确实是很重要的选择,但是我相信制片人、导演、美术所谓的有效一定不是一样的,因为在我看来那些场景是可以合并的。

  韩忠:这个太技术了,每一部戏所遇到的情况不一样。这也是经常和投资方说的一个问题,也是有效这两个字的变种,叫只有性价比,没有绝对值。到底是什么样的投入是大、是小、是中等,这没有一个绝对,最重要的是要以有效为结果,就是性价比。

  主持人:刚刚我一直在说,包括我作为制片人的困惑,包括说到场景费用的增加。我们要面临平台要限价的现实,不论《天盛长歌》还是《如懿传》,都是拿到了与它的品质相匹配的价格。

  韩忠:说限演员,没说限美术。

  主持人:在平台中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关于电视剧的收购价也会有整体的标准,比如类型剧目收费价的天花板,以前很多剧已经突破了天花板。像路怡老师、黄澜老师,包括两位特别有名的礼仪指导和美术,这都是大剧的标配。当平台限价之后,同样又讲美学,又讲质感和历史氛围,唯面临市场限价的情况下,大家有对市场的感受和想法,有什么对策吗?在限价传言来势汹汹的情况下,古装剧在美学质感和所有呈现做到高标准的情况下,您认为制作公司还能活吗?

  黄杰:我觉得韩老师刚才讲的特别对,没限制作啊。现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让大家专注在“制作”二字上,什么叫制作,好的故事,与好的故事相匹配的制作实力方方面面。虽然腾讯一直的标准是好故事是第一位的,甚至选故事的时候把演员的名字遮住,但是确实在过去行业中有一种逆倾向,好像请到谁就能卖到这个价格,因为能卖到这个价格也会用很高的价格做周边的元素,这样的操作方式是不对的。

  对于平台来说,确实没有说限制作。我们确实认为好的作品有它好的价值。

  主持人:传言说古装剧限价800还是900。

  黄杰:你比我消息灵通。

  主持人:你比我更谨慎而已。限价的过程中说得很好,限价不限制作,这两个问题抛给路怡老师和黄澜老师,你们两个人更多面对市场和演员,演员价格降了吗?

  路怡:我8月14日才播,还没有拍新的,还没有接触演员,我已经在一个项目上待了两年多,7月22日才从纽约回来,因为要做后期的调整。

  这个行业在发生变化,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也属于正常的。好像从业这些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们每次做一部戏都希望和上一部戏是不一样的,不然会觉得很无趣。我会做《天盛长歌》这样的尝试,特别感谢有一帮演员,一帮制作人让我们这次尝试让很多观众看到。

  限价这件事对我没有特别直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做另外一个故事,它是一个商业行为。中国电视剧一直有天花板。

  主持人:我也大概知道《天盛长歌》的销售价值,因为在天花板之上所以会有一些疑惑。

  路怡:你在第一次做一件事一个尝试的时候会有不确定的东西,但是我始终坚信我们在各种天花板上都试过,过去也有天花板,中国电视剧一直有天花板,它不像电影,只不过你在相应的天花板下去做还是你该做的那些事,我觉得没有那么大变化。

  主持人:黄澜老师,这个市场演员限价之后,市场上有什么大的变化?

  黄澜:前两天和演员一起聚会,我说最近很忙吗,他们说最近好闲,没有戏。很多本来准备开戏的剧组因为限价的问题都要停一下,都要重新调整一下,有些演员觉得挣钱难了,有些演员觉得本来也没挣多少,越来越不好混了。作为制片人,我们也不会从此就不再工作了,后面还要有发展。有四个字叫“水落石出”,水落下来了,真正还能浮出的这块石头一定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在一个项目的过程中你真正是核心的,你的价值还是会被人看得见的,我们挤掉的都是很浮躁的东西,而且看似是演员限价,我觉得后来慢慢的会对整个行业进入的门槛有所提高,而不是那些特别浮躁的投资,非常浮躁的做法把整个圈子搞得非常乌烟瘴气,这些非常浮躁的东西就像那些泡沫一样可以被过滤掉。

  这两年影视行业实在发展太快了,大家都看到了功名利禄的那一面,所有的投资,所有的人才都往上面挤,在创作层面上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都已经被拔苗助长起来,会觉得每天打开那些东西看看,五分钟关掉一个,再开开又关掉一个,浪费时间。如果我们都用非常积极正面的角度迎接这个市场变化,我在这个市场上十几年了,经常见到一会儿古装剧不行了,一会儿涉案剧下来了,一会儿网络剧限价了等等,但是所有的这一切要相信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灭绝真正的热爱,我经常讲我热爱我的工作,如果片酬低点也愿意,如果你以前片酬一千万,现在五百万你就不干了吗,因为价格低就不干了我觉得也不见得,我们应该敞开怀抱去观察未来会怎样发展,你会更好的反思自己究竟自己做的事情有没有值得你付出风险和成本,也许我们会因此变得更好,制作会更集中,出来的作品也许会更棒,也有可能,拭目以待。

  黄杰:潮水退去之后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黄澜:大浪淘沙也淘金。

  主持人:还会为好内容付非常高的价格吗?

  黄澜:就比如说限价了,原来的预算达不到了,赚不到这么多钱了,我愿不愿意做这件事。

  主持人:我特别要为黄澜鼓掌。

  黄澜:我问那些演员们,如果价钱给不到了还愿不愿意给,如果你就冲着钱来的也不会演好,有的脸上好像就写着为钱来的,就没有演技,就是来混一混的。我们给出了所有的诚意,制片人、编剧、演员、礼仪有多少诚意全部清清楚楚的写在了屏幕上,哪些可以压缩的压缩,哪些觉得赚钱少点依然愿意干,我相信那些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主持人:韩忠老师和张晓龙老师应该感觉到市场上新拍的剧一直在减少的状态。

  张晓龙:大浪淘沙,去年和前年身边坐着的人随便说都一两个亿,两三个亿,会经常看到熟人。后来发现一个饭馆里很多人在谈这个剧组,那个剧组,一聊都是业余的话。

  黄澜:坐高铁好像都是制片人、投资人,都在谈几个亿的投资。

  路怡:是不是大家的作息时间比较一样,那个点都上车了。

  黄澜:好像都在聊。

  张晓龙:都在聊,比如横店要开六七十部戏的时候容量很大了,你会发现各个部门找不到人,美术部门、长工,我们要改一个景可能同时几百个人要改这个大的景,这样木工、泥工价格自然上,板子都要涨价,好像都不是特别专业的人,这是非常可怕的,包括礼仪,说反正找来了,他们拿长工的钱,结果一问什么都不懂,更不用说什么创作了,就是往那儿一坐,没有创作什么事。

  术业有专攻,现在这两年行业内出这些东西自然有好的一面,大浪淘沙,浮出来的都是专业的人,我希望更多的懂美学的人,我们去好莱坞、韩国、日本,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有过美学教育。我们现在上个学校,我觉得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有过这个经历,上学校的时候老师要求穿的校服都很难看,都剪一样的头发,美学是这样培养起来的,穿衣服都没穿明白,来了说这样穿、那样穿,我经常和艺术总监说你别说话了,你就没穿明白,因为有钱就来说话,我宁可不要你的钱,往后慢慢堤坝这些业余的人挤掉之后,这两年看看越来越多好作品,以后会越来越多好作品,政策的浮现都是好的。

  黄杰:分享一组很残酷的数据。从去年1月份到7月份,互联网平台播出的剧比去年同期多出30%,在集数和部数上。卫视收购的集数有20%的下浮。互联网平台多了这么多剧,是真的用户有这么多时间看吗,我们去年大概这个时候对比去年和今年,用户每一天花在电视剧上的观看时间只提高了10分钟,也就是一个用户去年每天看电视剧90分钟,今年不到110分钟,我们每年播出的几百部电视剧中,只有20%到30部的剧有人从头追到尾,这是很残酷的。一方面我们响应国家的各种政策和号召,另一方面也不是我们作出了选择,而是用户用他们会员的消费,用他们的观看时长主动做出了选择,我觉得是这样。

  在这当中我们也会发现确实有很好的作品,有30%是能让人从头追到尾的,确实有用户每天花两个多小时看剧,一定是有金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

  主持人:今天聊得听上去比较散漫,今年对于电视剧来说,这么多政策,包括税费政策、演员限价,以及三大平台今年联手采购,都预示着影视行业会迎来比较大的变革时期。今天参加新浪潮古装剧的讨论是基于这样大的环境之下。

  不管是《如懿传》还是《天盛长歌》,都是非常良心、非常专注,非常热爱的人在做,但是也是在资本高涨时期创作出来的剧目,这是大家并不讳言的情况。现在因为观看方式的改变,手机大幅度增长,同时OPT也有一部分增长,大屏和小屏,小屏快捷的观看和大屏对质量的观看同步上涨,观众确实在分化,但是影视行业准备好了吗,我刚刚开始创业,真的面临了整个行业一次寒潮的到来,春江水暖鸭先知,自己是制片人,接受所有的投资,也接受所有的创作,会明白这次寒冬来和之前所有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是资本这两年非常迅猛带来的恶果,但也是一次洗涤的机会。

  今天整个的讨论,包括说节奏慢,我为什么说我不认为是节奏慢,像《天盛长歌》和《如懿传》本身我是喜欢的,因为它是一个更追求质感和艺术氛围的作品,但是这种作品需要很长的创作周期和很长的成本支撑。当观众对质感更差的剧做了选择的时候,市场能支撑我们做质感的东西走多远,平台能支撑走多远,是我心里比较惶惑的一个话题。尤其是现在的各种问题,也在想像我们这样强调品质的在各种高标配情况下生产的剧集还会有更好的市场环境吗。

  今天的论坛到这里就结束了,它真的是一次寒冬的到来。接下来看看现场网友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或者是台下的观众想就一些话题想和台上的老师嘉宾们求教或者是分享的可以提出来。

  提问1:韩忠老师,网上有很多网友说《如懿传》场景和衣服色调不太搭,场景古朴,服装比较偏于艳丽,不知道您怎么看?汪俊导演在采访中也提到“古装生活”概念,《如懿传》主要从哪几个层面呈现生活化?

  韩忠:我觉得最好多拍两部。因为这不是一个局部的事,我也想不出来该怎么解答你这个问题。

  提问1:怎么统一,场景、服装、化妆是三个老师在协调,你们之间怎么沟通和协调这个问题?

  韩忠:因为大家从事这个行业都有一定的时间,认识也基本靠近。当我们接到一部戏的时候,在一起讨论这部戏的世界观,世界观分成精神世界观和物质世界观,刚才提的问题都属于物质世界观范畴之内。

  我们最早的时候给这部戏这样一个定位,首先是一部大戏,其次是要定位在一个历史阶段,有它的强烈气质,盛世感,盛世辉煌。我们基本上都在围绕这样的环境来布置。

  至于是否实现的让大家满意是技术上的问题,在操作上还有播出的终端和各个方面有一些别的声音,这都是特别正常的。我们看其他艺术作品也会觉得这块如果这样就好了,尤其是说和别的相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果挑毛病从专业的角度肯定比你挑得多,看你从哪方面看待。

  黄澜:说《如懿传》的场景朴素、衣服鲜艳,妃子们做的房子都是老的,衣服都是新做的,宫殿也不是专门为每一个人专门打造的。刚才韩老师说的,的确前一周在颜色上有一点问题,我们的输出和后期有关系,定档播出的确少了一个环节视片,我们应该把所有东西传输矫正一下,有这个过程,但是因为时间来不及就忽略掉了。但是在传输出来的时候,很多数据都没有对上,包括合同里签到的有MP4格式,本身有压缩和筛剪,现象通过测试,正片里故意调掉,使得在压缩和传输出来的时候稍微正常一点,不同渠道传输出来画质不一样,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优化流程,使得颜色慢慢在后来都会是正常的,其他的觉得这鲜艳了,那跳脱可能是因为审美不同,我们没有说有多完美,肯定还是有遗憾的,但是整体大面是不错的。

  黄杰:腾讯视频也在尝试新的技术,包括转码的技术。在《如懿传》上的过程中,包括前面12集之前在后期的上传和转码的过程中颜色和后期是有损伤的,这是我们要向用户道歉的地方。现在看已经是修复的过程,我也在看弹幕说《如懿传》的整个调性比较一直了,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这不完全是剧组的问题,是我们要向用户说对不起的地方,很抱歉。

  提问2:很喜欢《如懿传》呈现出来的宫廷生活,感觉如懿和皇帝每天就和平常人说话那样,感觉非常好,非常自然。这几天大家也在夸赞剧中的婢女和太监演得很好,剧中除了主演还有众多群演,每一个露脸的太监和丫鬟都有很重的细分,怎么把他们统一到一条线上,有没有进行一些培训?

  黄澜:我们挑演员的过程非常艰难,有2000多演员过来见面,有很多一部分要试妆,还有一部分要试戏,有的演员试了很多遍,这就是汪俊导演对表演的苛刻要求,使得大家看到的表演都在在线的状况,周迅的在剧组是演技担当,很多演员都是她的粉丝,都会往她靠近,拍戏的过程也是彪戏的过程。你们看到的东西是文本提供的基础,好的剧一定会诞生非常多的好演员,加上导演要求严格和大家的齐心协力给出了目前的结果。

  对于年轻的演员演反面角色,大家不要进行网络攻击,他严重了。而且很多老戏骨了,知道演负面角色会造成负面结果,大家会安慰自己演技是不错的,研究很多网友能够区分演员和角色不同的关系,但是一些负面的小丫鬟,网上骂得太难听了,演员压力非常大,我们经常会安慰他,我们还经常说后面反面角色越来越多,会骂得更惨,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我也一直在跟大家交流,原来演过我很多戏的,包括演前半生的吴玥,大家要对演员爱护,大家是因为热爱来做的,把整个制作、宣发过程,和观众沟通的过程都是美好的、快乐的,相互提高的过程,都特别好,请网友口下留情,太攻击性的话,对人身侮辱的话不适合表达出来。我相信在你们表达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很爽,你们也是在发泄,这样的发泄不会带来美好的结果,你骂人家,人家也会活得很好,没有任何意义。

  张晓龙:我再以演员身份说两句。当时安陵蓉生了一个孩子,有人说她的孩子怎样怎样,她当时马上发了一个微博,我不是白莲花,国骂给你三个字,因为演这样一个角色还要说我的孩子怎么样,说我孩子一个不字,特别诅咒,特别可怕。大家别因为一时之爽骂那个角色就把演员带上,演员真的不容易,做再多精神准备,你骂的过程谁都不舒服,我坚决不演坏的。

  黄澜:而且演员家人也看微博,父母年纪都大了,女儿演了好角色满心期待,结果网友说全家怎样,太残酷了,我们已经寒冬了,大家相互安慰一下。

  张晓龙:现在剧组基本上很少了。

  主持人:现在横店基本上没有大戏。

  张晓龙:明年就不会像今年能看到这么多好戏,后年会继续感觉到戏越来越少了。

  主持人:且看且珍惜。

  张晓龙:做制作不赚钱了。

  主持人:不管是《天盛长歌》还是《如懿传》都是前几年大家对制作和作品的求新求变美学范式追求的结果,现在面临影视业相对寒冬的到来,大家也是在求新求变的起点。

  今天感谢新浪娱乐,感谢新浪潮,今天到此为止,谢谢!

  ——完——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