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陈洪解读金庸小说:就是500年后的《水浒传》

好友陈洪解读金庸小说:就是500年后的《水浒传》
2018年10月31日 16:11 中国青年报

南开大学教授、横山书院院长陈洪对好友金庸的小说给出高评:“我评价金庸小说,就是500年后的《水浒传》。”

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作家金庸的巨幅图书广告 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作家金庸的巨幅图书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10月3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沈杰群)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今天在香港病逝,享年94岁。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他与黄霑、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生前创作多部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取其中14部作品名称的首字,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前不久,在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第三届会稽山论坛暨第十届文化中国讲坛上,南开大学教授、横山书院院长陈洪举办专题讲座《挑灯看剑说义侠》,酣畅解读金庸武侠小说世界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风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陈洪和金庸本人也有交情。

  “斯人已去,徒留遗响。”今天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陈洪回忆了与金庸交往的一些往事。此前,陈洪邀请金庸到南开大学讲学,等金庸抵达时,陈洪因临时出差未能碰面。“巧合的是,我出差去苏州大学,他来南开大学,恰为各自的母校(苏州大学与金庸就读过的东吴大学同宗同源为一脉——记者注)。”

  陈洪说,他曾与金庸讨论通俗小说价值。当时很多人抨击金庸的小说没有文学价值,就是说故事而已。金庸对陈洪说,不愿意别人叫他武侠作家、通俗作家,陈洪当时给金庸打气,表示武侠作家、通俗作家并不意味着“低”。陈洪还赠诗给金庸:“把酒论文学,说侠意兴殊。浅俗蕴厚重,执手老独孤。”

  “我评价金庸小说,就是500年后的《水浒传》。”陈洪认为,通俗文学经过经典化之后,尤其是像金庸作品这样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现场。“随着经典化,更加显示出价值。现在写文学史,不可避免要写到金庸了。”

  1999年8月29日,在中央电视台一间小小的会客室里,金庸先生曾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寄语青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并欣然题词:“向中国青年报的读者致意。”采访中,金庸对本报的大学生读者提出自己的希望:“能接受大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能得到这个机会的人比例很少,要充分利用时间,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在大学念书不单单是考试的问题。除了求学,还有做人的学问。”

  自上世纪中期开始,金庸武侠小说便成为影视剧改编的热门素材。金庸武侠小说的每一次重拍,都能开启新一轮的热议。

  作为一名教育家,金庸认为自己重要的工作是通过言传身教引导他人,“让他们思想开明,头脑开放,不固执己见”。他曾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读书不是为了自己今后名誉好,地位高。应该对社会有一种关注,对国家、民族有一种关怀。这也就是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我很欣赏这种人生态度。”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评价金庸:“不只是具体的学识,甚至包括气质、教养与趣味,金庸都比许多新文学家显得更像传统中国的‘读书人’。”

(责编:得得)

相关专题 金庸去世专题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