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由英国BBC电视台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手摄制的纪录片《美丽中国》将在香港无线明珠台播出,这部高清纪录片4月在英国开播,中国的地大物博和经典胜景成为最吸引观众的元素,因为制作水平高超,平常我们熟悉的中国美景呈现出不一样的角度,看过的观众无不为之倾倒。通过网友间的口碑传播,《美丽中国》很快成为互联网上的搜索热词。
《美丽中国》在内地未播先热的背后,是大众对高质量自然人文纪录片日益见涨的需求,以及高清时代的到来的讯号。早前曾有传央视会在奥运期间播映《美丽中国》的消息,但记者向央视总编室询问确切时间时,央视总编室就回应说现在还没有定出具体时间。
虽然《美丽中国》目前在内地的播出计划还未最后确定,但它从制作之日起就承载了许多的关注,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主力中视传媒合作制作,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美丽中国》本来属于BBC的“野性”纪录片系列,但它的最终效果呈现又不仅是一部纯探讨中国环境、动物等的自然生态片。中国的生态环境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与本土文明相结合,不但产生像元阳梯田这样的奇景,也有浙江稻田养鱼这种独特生态,其间体现出中华文明对同生共处、和谐畅睦的追求,不但令英国制作方大开眼界,也令国人心生久违的骄傲。
6集拍摄了3年
6集纪录片《美丽中国》总长约6个小时,拍摄时间历经3年,摄制组行程跨越2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拍摄了50多个国家级的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还有30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拍摄的高清影像素材总长超过500小时。从极北的赫哲人的生活、到云南的亚洲象,从中华民族标志性的长城、到西南边陲的苗族村寨,从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到秦岭的野生大熊猫……片中80%的画面都是自然取景,我们可以看到张家界深山溪涧中的娃娃鱼(大鲵),贵州山间的叶猴,田中的金鲤,茫茫雪山中被呼为“山中野老”的滇金丝猴,迁徙途中在鄱阳湖歇脚的浩荡鸟群……即使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也是第一次看到中国鲜为人知的一面。
捕捉到珍贵画面
借助超高速、延时、红外等各种摄影技术,BBC为观众奉献出精彩绝伦的画面:黑暗的贵州岩洞中,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鱼的画面被首次拍到,一只蝙蝠张开半透明的双翼,在微泛银光的水面上掠过,抓起水中游鱼,在水花还未溅落时已飘然远去,这电光石火的一瞬在超高速摄像机镜头下表现出圆舞曲般的优雅。另一颇具代表性的一幕是用红外摄像机拍摄黑叶猴的洞窟生活,幽暗的山洞中,数百年来黑叶猴在岩壁上攀援栖息,通过这次拍摄,黑叶猴舔食壁间渗出的含矿物质液体这一秘密也第一次被发现。
生态片也是人文片
主要担纲摄影的贾斯汀·马奎尔和迈克·莱蒙经验丰富,曾为BBC、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Discovery频道拍摄过诸多精品,他们周游过全球,但如此深入广泛地拍摄中国对他们来讲不但是一次圆梦之旅,也是一次空前的挑战。为了完成这一巨著,中方制作组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中国有15%的地区被划为动植物保护区,但目前很多地方都面临器材和人员不足的情况,所在保护区也不是都有具备足够素养的专家,不熟悉情况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向导。在这些方面,《美丽中国》摄制组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摄制组也得以记录下地方上一些最具传统特色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该片的文化内涵。
中视传媒与BBC合作摄制《美丽中国》,制片人也是中视传媒的董事长高小平认为这部纪录片非常有意义,虽然投入很大,光现金就有几千万,还专门购置了航拍等昂贵设备,但是高小平觉得“我们需要这样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风土人情的片子,和BBC合作,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而且现在通过这次拍摄,我们也锻炼出了一支自己的国际化的队伍”。
人文生态纪录片的兴起与近年来高清影像的普及有相当关系,因为电视的解像度从320线跃升到标清格式的720线或是全高清格式的1080线之后,观众看到的影像差别是巨大的。《美丽中国》中所呈现的中国让很多国内观众得到意外惊喜,字幕组也别出心裁地针对今年中国经历的大事件“感性”了一番——在片尾打出字幕“献给我们多灾多难但依然美丽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