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平是剧中最大的“笑果” |
《潜伏》剧照 |
《潜伏》今晚将在北京、重庆、黑龙江、东方4家卫视开播,姚晨与孙红雷塑造的一对“革命假夫妻”让观众牵肠挂肚,甚至感动流泪。《潜伏》以一部谍战剧的面目出现,却带来无人涉及的新思路。为了能让读者看懂《潜伏》,我们提前准备了一份看剧攻略。
喜欢看爱情片的·请进
这对“假夫妻”格格不入
悬疑、惊险、紧张……这一切精彩谍战剧的标签并不是《潜伏》最闪光之处,相反,大字不识一个的女游击队长翠平和出身军统的知识分子余则成,这对假夫妻微妙的关系最受观众喜爱。
在那个年代,不知道有多少像余则成、翠平这样的情况,为了执行任务以夫妻名义住在一起,像大家都很熟悉的《刑场上的婚礼》。不过《潜伏》第一次生活化地描写了两位年轻人的生活细节,原来他们不光是每天在一起讨论革命理想、接听密码电报、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他们有那么多不默契、不理解、不合适,他们甚至彼此讨厌,回家就大吵大闹。
此外,余则成还有两段感情:几近完美的左蓝是他的初恋,引领余则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一心痴恋余则成的小资女子晚秋又将和他走上新的征程。
寻找职场经验的·请进
巧妙施展“办公室政治”
收发电报是谍战剧中的常用把戏,跟踪、反跟踪、刺杀、闹鬼、特异功能……这么多年来大量的谍战剧几乎已经穷尽了想象力。平心而论,在“技术型谍战”这方面,《潜伏》并没什么与众不同,但余则成巧妙地把握住国民党内部窝里斗的本质,靠施展“办公室政治”取得信任、排除异己,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党交给的任务,这种思路是前所未有的。
有意思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大量80后年轻人对这方面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有的人从余则成身上学到了厚黑学精髓,表示“要像余则成那样生活和工作,千万不能学李涯,只知道拼命工作、易冲动、不重视人际关系,这正是我们青年人的最大弱点”。《潜伏》几乎成了最生动的职场教科书,散发着一般谍战剧所不具备的魅力。
当然,这种讨论是存在巨大争议的,不少观众强烈反对把余则成的“潜伏之道”照搬到现实社会,表示“国民党正是因为这些痼疾导致最终的失败,我们正应该以此为鉴,怎么可以重入迷途呢?”
渴望成好导演的·请进
1万多字能改编成30集
龙一创作的《潜伏》本来是短篇小说,只有1万多字,所有人物加在一起也不过六七个。改编成30集的电视剧后,时间跨度大大加长,人物翻倍地丰富和丰满。电视剧《潜伏》最忠实地继承了小说的精髓,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说的所有外延,导演兼编剧姜伟老师实在令人佩服。
《潜伏》从小说到电视剧的过程非常值得业内人士仔细研究,如果你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导演,渴望拍出老百姓喜爱的作品,好好看看《潜伏》,一定收益多多。
《潜伏》效应·悄悄火
靠的是口口相传
《暗算》曾经带火了谍战剧,一时间大量谍战剧开拍、开播,然而在激烈的竞争和盲目跟风下,加之观众逐渐产生的审美疲劳,谍战剧收视率都呈下滑趋势,而就在此时,《潜伏》却悄然走红,使谍战题材再次热得烫手。
去年,《潜伏》首先在国内许多地方电视台播出,一露头就是碰头彩,在许多地区均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潜伏》也并非全面开花,在南京、上海等很多地区,《潜伏》虽获很多观众好评,但收视率并不十分理想。
而从去年年底,《潜伏》开始通过网络、DVD光盘等渠道迅速传播,尤其是网上论坛,大量剧迷自称“潜艇”,对该剧展开了全方位的讨论。“细节铺排精细、没法按快进键的好戏”,“看《潜伏》,没有不大大牺牲宝贵睡眠时间的”,这些是大多数网友对电视剧《潜伏》的评价。
就这样,在没有大规模宣传的情况下,《潜伏》成了优秀谍战剧的代名词,这是通过口口相传创造的电视剧行业奇迹。
看前自修课·历史背景
《潜伏》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到1949年期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甚至借用或者影射了许多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因此对那个时期多一些了解,是观众看《潜伏》前必要的自修课,会给观剧带来更多乐趣。
军统,余则成潜伏地
剧中余则成所在的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是国民党最恐怖、最神秘的特务组织,成立于1938年,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军统曾经是二战期间世界上规模最大、电讯破译技术最先进的情报机关,观众都非常熟悉的“中美合作所”也是由军统与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共同组成的。
在军统的鼎盛时期特工人员多达5万人,他们分布在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在许多地方都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是军统的“看家本领”,大量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革命学生都曾受到军统迫害和囚禁。而在抗日战争期间,军统也对打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正如《潜伏》一开始的情节。
1946年戴笠春风得意之时猝死,军统局也由此进行了改组,新组成的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国防部保密局局长为毛人凤,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这些都在《潜伏》中有所交代。
中统,和军统明争暗斗
除了军统,中统则是国民党另一大特务机构,由陈果夫、陈立夫的所谓CC系分子发展而来,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中统的势力也十分庞大,延伸至国民党党部的各级组织,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等均建立了复杂的“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军统和中统各自独立,难免明争暗斗,《潜伏》中国民党内部激烈的人事斗争等情节也由此而来。
龙潭三杰,有据可查
在《潜伏》中,余则成曾多次提到“克公同志”、龙潭三杰等,这些在历史上均有据可查。当时钱壮飞、胡底和李克农被并称为龙潭三杰,他们都是我党打入国民党情报机构的内线间谍人员,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报记者 王大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