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风那个吹》:吹来全新“父辈文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7日13:17  新浪娱乐
《北风那个吹》:吹来全新“父辈文学”(组图)

70年代中期的知青剧有着高满堂的影子

《北风那个吹》:吹来全新“父辈文学”(组图)

通才作家《北风那个吹》编剧高满堂

《北风那个吹》:吹来全新“父辈文学”(组图)

高满堂让知青点每天都有故事

《北风那个吹》:吹来全新“父辈文学”(组图)

安建导演

  “向(山)沟里望一望哎望一望,心里闷得慌;向城里望一望哎望一望,心里亮堂堂……”

  在接受北京卫视《五星夜话》等媒体栏目访谈时,编剧高满堂哼起了刻骨铭心的知青咏叹调,那是他记忆深处的歌,旋律中包裹着他的青春,他的经历,他的故事。

  面对当前《北风那个吹》的火热剧风,高满堂多次对记者谦虚地表示“我只是在讲故事,用一种自己的方式讲一个故事而已”,评论界认为,该剧恰恰就赢在“会讲故事”!

  * 一代人特有的生活,需要呈现“代际共鸣”

  《北风那个吹》是著名编剧高满堂继《闯关东》后又一力作,他说这个故事谨以此剧献给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该剧碟片的封面上写着他的亲笔签名:那是个我青春开始的年代,这样的故事不会再有……

  在北京卫视,统计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6.6,一举打破了北京台打造北京卫视以来的收视纪录,是北京卫视收视冠军,坐拥9.82%的最高收视率;在山东卫视首轮播出也取得骄人业绩,白天收视超过《闯关东》。难能可贵的是《北风那个吹》老少通吃,男女皆爱。“第一季度收视报告”指出——《北风那个吹》称霸第一季度:人人都爱牛鲜花  。一切迹象表明,这次讲的这个“故事”可了不得:

  故事的主角是一群70年代的知青;

  他们曾经迷惘、困惑;

  他们面对爱情、面对生活、面对欲望、面对回城时有着两难选择;

  他们不乏人生的坚韧,在青春的选择中也显现些许的迷失;

  他们更有觉醒后的悔恨与自拔;

  他们对于过去的艰难岁月,不光是诅咒、悔恨,而是从过去寻找到那个时代的宝贵财富……

  普通人公司出品、高满堂编剧、安建导演、闫妮夏雨马苏等主演的《北风那个吹》,围绕着主人公近20年的感情纠葛和人生经历展开,可谓一部大历史背景下的史诗性作品,夏雨曾描述角色是“平日喜欢吹拉弹唱,写字画画什么的,下乡以后还不时地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情绪”,在20多年的年龄跨度中从18岁一直演到中年,越来越呈现“心灵戏”,更有命运的变迁和情感的碰撞,让“帅子”这一角色火花四溢,全剧充满好看。该剧是“伤痕”和“尚美”分水岭。各界评论盛赞——《北风那个吹》:电视剧史上又一开山之作  。

  高满堂说:40年后再写知青故事,不仅仅是为了怀旧,而应在更高层次上审视反思那段岁月的人与事,也有了使用不那么沉重的笔触的心胸。从“知青时代”到“满城尽是知青”再到“渐渐被遗忘的知青”,一代人的特有生活正离我们远去,但毋庸置疑的是,知青是和中国当代所有家庭有千丝万缕干系的一代。面对“后知青时代”,高满堂说:写《北风那个吹》的时候我追求一种新的表达,即把我以前习惯的表达要放一下,并希望用这种新的表达让《北风那个吹》呈现“代际共鸣”。

  *“父辈文学”“父辈剧”,饶有兴趣地进行沟通

  片方老总杨振盛和编剧高满堂导演安建均透露,《北风》的创作初衷是建立在“给孩子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基础上,并将叙述角度加以变化,使年轻人很容易接受,《北风那个吹》故事讲述的知青生活是鲜活的,丰富的,不是被苦难充斥的,知青点的牛鲜花主任也不是一如既往的坏心眼和残酷无情的,而是善良的“铁姑娘”。

  《北风那个吹》使得高满堂和女儿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个细节变化:以前他要给女儿讲自己以前的事,总“遭致”横档竖拦,现在女儿告诉他“特别感兴趣于爸爸的故事”。作为国内顶尖编剧,高满堂以《北风那个吹》的创作实践,带来了全新的“父辈文学”。

  该剧二轮播出之际,高满堂在大连接受采访直言:“人类的文化基因就是一辈辈传承下来的。穿越时空父辈能留传下来的都是财富,理应也让孩子们传承发扬下去,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讲述方式,不能让孩子们有被硬灌输而逆反的心态,不能讲空泛的大道理。孩子不接受一味的校正,不接受无趣的讲述,不接受不包括任何缺点的大而全形象。《北风那个吹》正是回避了上述,饶有兴趣地进行沟通。”

  高满堂还说《北风那个吹》这样的故事不仅是留给女儿这一代,还要留给外孙辈乃至接下来更多的后人。她希望女儿以后给她的孩子乐于讲讲姥爷的故事,并且说“可有意思了”,而不是只说“可有教育意义”了。这是一个父亲的用心良苦,更是一个著名编剧的责任感。

  在《北风那个吹》形成的“父辈文学”形态中,片方和主创以巨大热情倾听“普通人”心跳的声音,以清新的表现来塑造人性差异和冲突。既有各种情趣盎然的生活细节,又有让现代人笑喷的戏剧效果与时代感的烙印。这些在今天的年轻观众看来,也是新鲜、诙谐,浪漫的。这种鲜活的电视剧文学形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看,并通过文字和影像了解父辈的经历、心理、情感。

  * “父辈故事”形态成为家庭“生活态”

  《北风那个吹》热播以来,网上有六八届老知青提出剧中有些地方和他们的记忆不一样,高满堂通过媒体说:本剧写的是70年代的知青,是高满堂那一拨知青。当时的一些情况与老三届插队时确有差异。高满堂说知青生活因变迁而不同,但知青情怀、一代人的精神不因生活而改变。他欢迎和希望更多的知青、更多的父亲母亲能将自己真实的经历有趣地讲给后生们听。“如果该剧热播后能带起这样一股家庭热潮,也算《北风那个吹》的另类功效。”高满堂说此番话时,目光深邃。

  我们也期待高满堂和普通人公司更多温暖又妥帖的讲述。让“父辈文学”“父辈剧”沟通无极限。请继续关注“六说《北风》”之五,从“普通人电视剧”与“高满堂现象”解读民众精神和百姓情怀的精彩呈现。(王奎龙/文)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