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译:“突击”十年 龙套终成主角(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31日16:54  信息时报
张译:“突击”十年龙套终成主角(组图)

张译与爱猫

张译:“突击”十年龙套终成主角(组图)

张译

张译:“突击”十年龙套终成主角(组图)

《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

张译:“突击”十年龙套终成主角(组图)

《士兵突击》剧照

  在《士兵突击》之前,张译这个名字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是陌生的。因为剧中“班长史今”一角,在演艺圈边缘徘徊多年的张译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艳阳天。之后,有网站票选剧中最受观众欢迎的演员,张译的得票数甚至超过了男一号王宝强,甚至还有许多女观众喊出“嫁人就嫁史今那样的”。今年,张译随着主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又攀上了一个事业高峰。可谁又曾想到,这个外表并不出众的“当红炸子鸡”,几年前还在苦苦找寻拍戏机会。青春的历练,留给他迎接苦难的力量和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气。

  6年漫长等待:主动请战“突击”成功

  《士兵突击》之前,张译演的多半是不痛不痒的角色,很难让人记住。虽然《士兵突击》中“班长史今”的戏份也不算多,依然是配角,但他却打动了无数人,真正实现了“突击”。

  谈起这部成名作,张译冒出的第一句话是:“我等得太久了!”原来他苦苦等待了《士兵突击》6年,“2000年,我所在的战友文工团排演《士兵突击》的话剧版《爱尔纳·突击》,我是袁朗的B角兼场记。但直到3年后这部话剧最后一场表演结束,我也没演成‘袁朗’。不过,我对《士兵突击》的理解和感情非一般人能比。3年场记加上3年等待,它感动了我6年。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重新看一遍小说或者回味一遍剧本。当我知道它要拍成电视剧时,我太激动了!想着哪怕是跑龙套也愿意去演!”

  张译开始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第一件事便是给导演康洪雷写“请战书”:“我是内热外冷、不善表达的人,所以我就写了洋洋洒洒几千字。主要是写我怎么喜欢这部戏、为什么要选我来演,一共写了16条原因,什么我有多年兵龄、掏过大粪、修过路等等,沾边不沾边的全写上去了,意思是我熟悉兵营生活。当时有机会和康导一起去人民大会堂看演出,中场休息的时我就把‘请战书’恭恭敬敬交到他手里,什么也没说。他看了笑了一声,然后把它放进了衣袋里,同样什么也没说。当时我想:完蛋了,肯定没戏。没想到康导在演出结束之后马上请我吃饭,席间就向我发出了邀请。他问我接下来有没有档期,想让我演史今班长。我当然是欣喜若狂地答应了。但是其实也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当时没有任何称得上‘档期’的东西。”张译后来才知道,在写“请战书”前他就已是康洪雷确定的史今扮演者。

  张译扮演的史今被康洪雷称为“军中母亲”,许三多老给他拖后腿,但他却一直给予许三多宽容和关怀。张译也直认自己具有“母性情怀”,“我性格里就有母性的元素,可能是因为从小就长期和女性生活在一起的原因。虽然外人看上去觉得史今像个娘们,但他是个真爷们。他只是用一种柔软的方式传递了最巨大的力量,很多人在生活当中都有迷茫的时候,在这种时候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励,史今就是这样一个支持、鼓励别人的角色,他可以为了别人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很多人喜欢史今。我们都开玩笑说许三多是这部剧的男一号,史今就是‘女一号’。 ”

  10年军旅生涯:史今的告别就是真的眼泪

  如果没有《士兵突击》,也许张译要跑一辈子的龙套。1996年,高中毕业的他考上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开始了自己的军旅艺术生涯。由于专业课成绩一般、样貌平平,张译一直没有担任团里演出剧目的重要角色,战友们一个个都成了主角,他一直在跑龙套。幸好张译兴趣广泛,在业余时间写剧本、录广播剧、配音,总算在“副业”方面做出一点成绩。

  但张译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无论怎样努力,表演能力始终得不到认可。更让他难过的是,团里断言他不适合演戏,“2003年战友文工团在西安进行了《爱尔纳·突击》的最后一次演出。演出结束后,导演喝了酒,搂着我说,‘张译,你们这拨人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你了……’我听了很感动。他接着说,‘但是,你一定要多读书……’,我更感动了。他又说,‘但是,张译,你不能再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我当场愣住,感觉真的几乎要死了。”他反复问自己,“他是那么真诚地说这番话,我难道真的不适合演戏吗?” 不久,战友文工团要改编,许多成员都面临转业。张译在此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士兵突击》剧组邀请他,但团里要求留下来做文职干事。无法割舍“突击”情结的张译经过反复心理煎熬,向团里提交了转业报告,第二天就到云南拍戏去了。

  《士兵突击》中,“史今退伍”一幕给人印象深刻。张译透露当时流的是真实的眼泪,因为他想到自己也脱下军装了,“离开战友文工团后我一直忙着拍戏,没时间为转业难过,直到拍史今退伍的戏,我才找到了宣泄的出口。那场戏我哭得很酣畅,我真的很舍不得这身军装。当年考完战友文工团后回哈尔滨等消息时,我买了一身迷彩服,天天穿着它从家走到哈尔滨话剧院去上学,别人都当我是精神病。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我是多么珍惜啊!”但他说哭泣其实不是那场戏中自己想要呈现的,“有一种人面对离别时,只会在背着人时偷偷抹上一把眼泪,但一到人前就又笑了,因为他知道离别时更需要有人调节气氛。我想演的史今就是那样的。但我没做到,第一遍就哭成那样。我跟导演说再来一遍,可第二遍也没完全止住眼泪。导演说,其实原生态的哭泣也挺好,还是用第一遍拍的吧。”

  但张译并不后悔,“继续留在部队的确会很安稳,但我选择把将来放到一个未知的世界里。我可能比其他人更有接受挫折的能力,这和我十年的部队生活有关系。《士兵突击》最火的时候,我仍是穷光蛋一个。白天仍旧是拿着简历挨个剧组跑,但晚上就有可能要去出席一个很隆重很光鲜的活动。这种天上地下的生活没多少人能受得了,但是我没事,因为这种生活,我在部队早就经历过了。我的青春是很享受的,它留给我迎接苦难的力量和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气。”

  172天煎熬:孟烦了让他落下一身病根

  “以我的审美观看来,我特别讨厌孟烦了这个人。他自以为是,看不上周围的人和事,心口不一。”实在没想到张译这样评价自己在《团长》当中扮演的“小太爷”孟烦了。 

  张译称,生活中的他完全不是剧中的那种状态,经过一番揣摩,才开始找到感觉,“他身上的油滑我完全挨不上边。看剧本之后,下苦功去理解、去接近人物,才开始有‘兵油子’的味道。经过172天的艰苦拍摄,最终我和他融为一体。孟烦了的心是善良的,但是受国家连年战败的打击,就变得开始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他活得很累。”张译认为龙文章和孟烦了就是一个人的两面,龙唱黑脸,孟唱红脸,绝配。

  《团长》有1500场戏,张译有1450场,一场拍10次,他就有14500场,172天拍14500场戏,张译估计“破了中国电视剧演员的拍摄纪录”。 为了演好“小太爷”,他还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我想让自己看上去更强壮结实,在进组前的一段时间,每天喝两三袋牛奶泡蛋白粉,后来竟然查出3块肾结石,结石部位时有隐痛。此外,肩周炎、肠胃炎也把我折磨得够呛,但我直到拍完《团长》才有时间去看病、动手术。由于落下了病根,现在我有时还会尿血。”此外,由于“孟烦了”在剧中是瘸子,杀青后的一段时间内张译还是改不回正常走路,“每场都是导演一喊开始,我就一瘸一拐地出来,搞得我在一个月后拍《三七撞上二十一》时还是瘸的。我仔细量过,现在左腿比右腿细了1厘米。有时我也会想,这到底值不值呢?但是我不会后悔,因为我证明了自己可以成功塑造史今之外的又一军人形象。这两年我一直想走出史今的影子,孟烦了达成了我的心愿。”

  回看拍摄《团长》的日子,张译说挺佩服自己:“开机才3天,我就觉得扛不下去了,想给导演打电话,左思右想觉得丢人,还是算了。后来出了两次重大安全事故,我也一度想离开,但还是拖住‘病躯’坚持了下来。现在说起来很轻松,但是这172天真的是外人想像不了的艰难。”

  4个“亲密伴侣”:猫为他捅开第一扇表演窗

  如今,拍戏表演成为张译生活的主线,他无暇去思考那些圈子里的八卦,平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自己的“亲密伴侣”——他养的四只猫。作为出了名的“爱猫之人”,张译却说不清楚为什么喜欢猫,“也许源于自己的一种愧疚感吧!我两三岁的时候,家里有一只流浪猫。那时我虐待它,其实我是为它好,我希望它能够直立行走、倒立、走纲丝,但那都不是猫应该做的事情。它不堪虐待,就走了。后来有人在垃圾堆里发现了它的尸体,开膛破肚,死得很惨。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以后要好好爱护猫。”

  在家里和小猫嬉戏玩耍是张译最重要的减压方式,“猫总是让你抓心挠肝的,既给人温暖,又给人魅惑。偶尔我会带着很郁闷的心情回到家里,但听到猫‘喵喵’地扑到你跟前,什么坏心情都沉下去了,只剩感动。有人说,养猫的人是喜欢付出的人,养狗的人是享受别人付出的人。我有点赞同这个说法,因为猫是特立独行的,它在很多地方简直跟人太接近了,特别是它教会了我表演。”

  原来,张译在表演上属于开窍特别晚的人,当年的他甚至连群众演员的角色也演得一团糟,“导演就骂我们这些群众演员,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反应呢?我不懂什么叫反应。导演说,最简单的办法是谁说话你们看谁。于是我们这十几个男孩,就傻傻地一块儿摆头,这边说话看这边,那边说话看那边,一点表情和内心的动作都没有,像傻子一样。”有一天回家后,看着小猫在眼前跳上跳下,张译突然对表演有了领悟,“我突然发现猫的那种灵敏是我们人想像不到的。比方说那儿‘啪’有一声,猫马上过去了。我想这不就是那个导演要求我们做的反应吗?而且猫过来的时候,如果声音特别大它会有一种惊恐,声音小它会懒懒看一眼就过去了。这就是表演的分寸,内心的状态。所以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真正地掌握了表演的真听、真看、真感觉这几个要领。对于表演我现在也没有掌握好,但至少我明白了,那一次我是真正捅开了表演第一道窗户纸。没有猫,我演不了戏。”

  张译博客中的自我介绍:

  原名张毅,小名欣欣,学前代用名张义,绰号翻译小太爷。原军人、现演员、一直属马。祖籍山东,生于哈尔滨,落户在北京。面目丑陋性格孤僻,遂开本博,以求得观众宽恕、内心肃静。

  记者手记:谦虚之人只因猫而得意

  张译说话有特定的语言模式和逻辑思维。在谈到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一直谦虚地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事实上他却是个写得一手好文章的“笔杆子”,就连其好友、金牌编剧兰小龙也自叹自己的散文写得不如他好。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长年以来一直坚持写散文、评论的张译将会在今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文集,其中有一个篇章,讲述的就是他和猫之间的不解之缘。“对于我来说,猫是精灵、是朋友、是家人。在与它们的斗智斗勇和玩耍沟通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无限乐趣。我会把我的‘果子’和‘布袋’(张译的猫的名字)都装扮得漂漂亮亮,一起拍照印在书的扉页上。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出书,也是它们第一次登上我的作品我的书,是一件盛事。”说到这里,张译终于第一次显得有些“洋洋得意”。

  (信息时报 记者:伍世然)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张译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