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图文:记录片《徐悲鸿》--陈逸飞接受采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09:31  新浪娱乐
图文:记录片《徐悲鸿》--陈逸飞接受采访


  为纪念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追寻这位中国文化先驱,大型电视纪录片《徐悲鸿》将于2007年5月14日起,在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11:00播出。

  该片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江苏省文化厅、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政府、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联合摄制,南京华艺音像公司承制。电视纪录片《徐悲鸿》以丰富的史料和采访再现徐悲鸿的传奇人生,是第一部部全面深入推介徐悲鸿生平和成就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徐悲鸿》共分八集,以时间顺序为主要线索,分别为《悲鸿生命》、《海外云游》、《烽火岁月》、《融汇中西》、《厚德载物》、《魂归两岸》、《大师秉性》、《情系中华》,反映了徐悲鸿从一个乡村之子成长为一代宗师的人生轨迹。纪录片多侧面、多角度地揭示了徐悲鸿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和卓越成就,表现了徐悲鸿“学习借鉴、洋为中用”的胸襟胆识和“继承传统、古为今用”的清醒意识。他热心育人的高尚师德和在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的赤子之心,至今在海峡两岸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部纪录片摆脱了传统纪录片偏重说教的思路,也不是对历史史料和人物专访的简单堆砌,而是大胆尝试在时空纵横交错的叙述空间里,将史实讲述、人物访谈、寻访古迹、追寻文物等叙述手法融合运用,在创作理念上有了很大突破。强调人文色彩,凸现人物性格,关照人物内心,是一部顺应人文纪录片风格多元化发展趋势的精品力作。

  国务院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评点本片时表示,拍摄电视片《徐悲鸿》,是用文化的形式来纪念一位文化伟人,再合适不过。这部纪录片播出,将会影响千百万人,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纪念方式。孙家正部长谈到:“徐悲鸿先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你可以不懂得他的艺术,但无论如何,不能不懂得他的为人,不懂得他那满腔的爱国热忱,我们从他的艺术作品中,从他的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中,都能感到他那炽热的爱国情感。我觉得,对徐悲鸿的学习和纪念,超越了画界,超越了艺术界,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感,是我们全民精神的财富。”

  2007年1月27日,“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活动揭晓,入选“中国网络年度评选”的“年度最具影响力事件”,是“徐悲鸿作品在拍卖市场连创佳绩”。在4月11日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徐悲鸿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万港元成交,再次创下中国油画的拍卖新高。

  徐悲鸿先生的一生,浸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采西方精华,是百折不挠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也是与祖国母亲共患难、同命运的一生。《徐悲鸿》摄制组踏着徐悲鸿生前足迹,从江苏、北京、上海到重庆、广东、广西、内蒙台湾,从法国、德国、意大利到新加坡、印度、日本、俄罗斯,历时17个月,采访150多位历史当事人、亲属、知情者和研究者,挖掘了大量此前从未公开过的史料。

  纪录片《徐悲鸿》发掘了徐悲鸿身上众多的“第一”:他是第一个考入巴黎高等美院的中国学生;第一个画出中国主题油画的画家;第一个在欧洲及俄罗斯举办中国画展引起轰动;第一个在印度为泰戈尔和甘地画像的中国画家;第一个在南洋办画展筹赈巨款捐献祖国;第一个把齐白石介绍到北京以外的地方;第一个提携了傅抱石这位日后的画坛大师……

  纪录片并没有停留在介绍徐悲鸿艺术成就的层面上,而是通过揭示他与毛泽东、周恩来、康有为、蔡元培等历史巨人之间的交往,展现他在艺术道路和爱国道路上受到的种种影响。徐悲鸿的画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有人认为徐悲鸿的书法水平超过了他的画作,而他的书法就得益于康有为。十几岁时,徐悲鸿受康有为指点,康有为收藏的大量书法碑使徐悲鸿眼界大开。此外,蔡元培对徐悲鸿的指点,几位当时法国、德国艺术大师对徐悲鸿的影响等等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片中都有所展现。

  纪录片还采访了83岁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92岁的徐悲鸿学生冯法祀、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101岁的徐悲鸿弟媳任佑春等社会各界人士,著名画家陈逸飞、95岁的吴作人夫人萧淑芳生前也接受了专访。这些访问都为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口述史料。

  徐悲鸿的人格魅力是这部纪录片着重体现的方面。即使是在徐悲鸿成为一代宗师之后,每天早晨起床,徐悲鸿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各地来信的绘画爱好者亲笔回信。其中一个传为美谈的故事就是,原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少年时就曾写信给徐悲鸿,徐悲鸿亲笔给他回了一封信,指导他如何绘画,并且鼓励他努力学画,争取将来到北京学习。多年后,刘勃舒终于如愿,并最终成为一代名家。虽然体现的是徐悲鸿的“君子之风”,但纪录片并没有把徐悲鸿描写成一个不食烟火的人,而是通过对他的性格、他的情感的刻画,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感情故事同样动人。

  此外,徐悲鸿的《康有为像》、《广西三杰》等一批力作也在片中第一次公之于众。摄制组以“大海捞针”的勇气投入创作,以崭新的视角、深入的挖掘和纪实的手法还原历史真相,达到“人所共知的人物、鲜为人知的细节”的纪录效果,代表了国内电视纪录片拍摄的一流水准。文讯/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