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献礼大剧《决战南京》五大看点(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13:59  新浪娱乐
解读献礼大剧《决战南京》五大看点(组图)(2)

《决战南京》开机仪式

解读献礼大剧《决战南京》五大看点(组图)(2)

邵钧林

  众所周知,1949年是中国震撼世界的年份,进步与反动、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牵动着世界风云的变幻。当新中国屹立于东方,世界新格局由此形成。20世纪因为有了中国的1949年,而显得更加瑰丽壮观。而1949年4月23日,作为反动政权的首都南京,当总统府门楼上的蓝旗落下红旗升起的那一刻起,就标志着一个旧王朝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从很大意义上讲,南京的解放便意味着全中国的解放。

  《决战南京》之所以选择南京地下党的虎穴斗争为主要内容,是因为南京实际上是“和平”解放的。在这一过程中,地下党起到的里应外合的作用,又是鲜为人知的。被毛主席誉为“第二战线”的南京地下党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长期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空前严重的敌人心脏,组织发动群众斗争,深入敌巢智取情报,策动敌军反戈起义,伴随着全国解放不断走向胜利的步伐,变被动隐蔽为主动出击,导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革命斗争活剧。

  我们在为南京地下党的壮举喝彩的时候,也完全可以想见他们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作为国民党的首都的南京,蒋介石对其的防卫和控制的力度几乎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歩。南京的国民党政府人员和军队有22万之众,仅专职特务就高居11万人!这是任何一个朝代和国家都鲜见的。南京市委地下曾8次遭受毁灭性的破坏,1945年抗战胜利时,南京地下党员仅存100多名,历经被捕、受刑、流血乃至付出生命的血雨腥风。南京地下党面对杀红了眼的恶魔,不屈不挠展开斗争、通过机智灵活的斗争方式,发展和壮大革命势力,到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南京地下党已有近2000名遍及城市各行各业的党员,并有相当数量的党员打入国民党的核心部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在1949年这一国共两党两军决胜局的局点上,南京地下党配合解放军里应外合,打开了虎穴的大门。可就在南京解放的前夜,甚至在总统府门楼上即将升起红旗的一刻,我们的无名英雄却把鲜血洒在了雨花台,洒在了解放大军进城的大街上,与新生的共和国交臂而过……

  60年后的今天,当人们享受着和平、自由、幸福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那些为了共和国的诞生献出鲜血、生命的革命先辈们。《决战南京》这一选题本身,在具备了大开大阖宏大气势的同时,既体现了历史的恢宏和深阔,也张扬了铭刻在那段历史深处的灵魂和精神。更加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拍摄这样一部反映南京地下党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和大智大勇品质的电视剧,本身就已经占据了独特的题材优势。因此,作为投资出品方之一的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硬是击败了诸多竞争方,全力以赴地和编剧以及承制方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签下了合约。

  据悉,该剧已成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主推的几部重头戏之一。同时,该剧也已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列入2008年下半年江苏重点推进的剧目之一。目前该剧的前期筹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机在即。

  看点之四:全国唯一的“将军编制”

  《决战南京》由具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情节剧的创作经验且有多部成功之作的资深军旅剧作家邵钧林担任总编剧。说起邵钧林,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如果说起电视剧《DA师》、《沙场点兵》、《虎踞钟山》、《井冈山》、《兵心依旧》、《战北平》、《共和国摇篮》这一系列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的热播剧目,恐怕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了。他的《DA师》,先后在中央台一套和全国200余家电视台播放,获 “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金星奖”等,剧本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全军最佳编剧奖;他的《沙场点兵》,先后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飞天奖”、“金星奖”和全国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收视率奖”;他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而作的献礼剧目《井冈山》,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及续后的滚动播出中取得较大的社会反响,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获解放军“金星奖”特别奖;他的《虎踞钟山》、《兵心依旧》、《山那边有个海》、《太阳和他的妈妈》及专题《军苑春蕾》等均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并获奖;同时,他还主抓了《追日》、《黑水洋》、《上将许世友》、《美丽的中国结》等。

  去年底,邵钧林晋升为少将级文职将军,同时专业技术级别调整为三级。自此,邵钧林有了“将军编制”的美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为编剧的邵钧林,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制片人。在邵钧林编剧的作品里,邵钧林的名字几乎都是以编剧和制片人的双重身份出现在主创名单里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个“制片人专业的业余编剧”。因为,近十多年来,邵钧林担任的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团长,而他所有的剧作几乎都是利用担任团长期间,利用包括春节在内的所有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创作完成的。如此既编又制的最大好处就是,即使到了拍摄当中,他也可以随时根据拍摄需要边拍边改,最大限度地实现编剧和导演的融合。

  同时,他的这种编制合一的双重身份也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外单位的认同。无论是去年的《井冈山》,还是即将开机的《决战南京》和《共和国摇篮》,邵钧林都是同时作为特聘总制片人的身份参与对剧组的全面管理的。这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信任。

  很多时候,连邵钧林自己都不知道究竟该如何为按自己定位,小说家、词作家、戏剧家、影视编剧、或是团长,似乎都不为过不为错,但又都不够确切。因为这都只是邵钧林四十多年军旅生涯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侧重点,而恰恰无论是就哪一点论,邵钧林干得都不赖。他在当战士的时候在野营拉练途中创作的短篇小说《雪地轮辙》曾被编入高中语文课本,甚至还被翻译成日文收录到了日本的小学教科书中;他的长篇小说《娃娃兵传奇》、中篇小说《为了这片国土》,堪称80年代军旅小说的代表;他的歌词《千古之问》、《老兵》等多首歌词总是在不经意之时传来获奖佳音;他创作的独幕剧《人间重晚情》、《人到黄昏后》,戏剧小品《又是秋叶飘落时》、《特别答辩》,广播剧《白衣圣人》、话剧《抗天歌》、《虎踞钟山》,还有大型婺剧《昆仑女》等诸多的戏剧作品,使他几乎揽获了戏剧界曹禺戏剧文学奖等所有的最高奖项,成为为数不多的军内外获奖最多、奖项最高的作者之一。在近10多年的时间里,邵钧林还担任着曾享誉军内外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团长,以出品人、撰稿人、策划人、制片人的多重身份频频出现在各类文艺舞台上,为打造全军乃至全国闻名的“前线”品牌功不可没,曾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多次。仅2008年一年,由邵钧林完成编剧并已经或即将投入拍摄的重量级电视剧就有《战北平》、《决战南京》和《共和国摇篮》三部。与此同时,邵钧林还应邀完成了一部电影剧本《重庆大轰炸》的创作。

  高产的同时决不放低对剧作质量的标准,这是“将军编制”邵钧林一向的原则。自2004年5月投入《决战南京》创作的四年多来,该剧的创作、修改始终在中央电视台有关领导和责编的跟踪指导下进行,仅各种类型的剧本座谈会就达17次之多。邵钧林充分听取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数易其稿,反复打磨剧本,以其新的思想发现、艺术发现及独特的叙事风格,实现了其在《决战南京》创作上新的突破与超越。

  看点之五:强大有力的主创阵容

  2008年6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于对该剧剧本进行了审定并随后下发了同意拍摄的批复。随即,中央电视台有关领导召集会议,作出了“原则同意预购该剧、继续抓好剧本修改,遴选好主创人员”的意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