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美国偶像》今非昔比 再战荧屏谁与争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19:37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据有关媒体12日报道,《美国偶像》5年前第一次登台亮相时便一度遭到一些批评人士的抨击,在他们看来,“偶像”不过是一个索然无味的真人秀罢了,只能“制造”出一批索然无味的流行偶像。乍一听起来,这些批评家的不屑一顾似乎是有些道理的。 批评家闭上嘴巴 “偶像”中的一些选手确实令人生厌,他们妄图用低俗的民谣、做作的举止“强奸”评委和观众的判断力,而身为评委的保拉·阿卜杜尔却也一度深陷丑闻漩涡。有些人甚至提出这样的疑问——《美国偶像》到底还能火多久? 《娱乐周刊》资深编辑杰西卡·肖撰写了有关“偶像”1月前景的封面故事。杰西卡表示:“第一季播出的时候,观众并不会认真对待这个节目。他们心里很清楚,一些类似贾斯丁·瓜里尼(Justin Guarini)这样的亚军选手是注定成不了超级明星的。” 《美国偶像》第6季将于16日点燃战火。面对这个最为流行的娱乐节目,一些所谓的资深音乐人士是越来越难于否定其“造星机器”的作用了。自5年前登台亮相以来,一系列的多白金唱片、格莱美提名、热卖影片都被打上了“偶像”的标签;一度被“偶像”淘汰的詹妮弗·哈德逊甚至有可能凭借《追梦女孩》获得奥斯卡提名。 与阿卜杜尔、西蒙·科威尔同是“偶像”评委的兰迪·杰克逊表示:“总是会有很多爱唱反调的人出现,这是谁也没有办法的事情。‘偶像’的每一季可以说都是成功的,每一季都会涌现出一批真正有实力的音乐新秀,他们在以后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 音乐记者艾伦·赖特说:“我们应当站在一个确定的角度看待‘偶像’,无论是否得到人们的认可,它都已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音乐现象,甚至是一个文化现象。”艾伦一直为《纽约时报》等报纸和刊物撰写文章。他表示,在一段时期内,人们会对新颖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不久之后,他们才会更多地注重与之有关的运作问题。” 2006丰收之年 对于《美国偶像》来说,2006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年:它不仅成为一种电视现象,同时也成为音乐产业一个信号灯。人们似乎也明白它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了。 “偶像”第5季是问世以来最为火爆的一次,夏奇拉、罗德·史都华(Rod Stewart)等已经树立名望的歌手纷纷以表演嘉宾的身份亮相。他们的目的无非是获得“偶像”歌迷的关注,以便让自己的专辑销量直线上升。现在看来,他们的这一目的已经达到了。 但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马丽·J·布莱姬(Mary J. Blige)、“王子”等备受歌迷尊敬的歌坛老将也在“偶像”的总决赛上凑了回热闹。众多老将的鼎力相助足以看出“偶像”在音乐人心目中的地位。 第5季的选手正在“浴血奋战”争夺入围第6季的参赛资格。而“偶像”老兵们则用自己丰硕的成果告诉人们,为什么“偶像”头衔如此令人垂涎三尺。 凭借第2张具有突破性的多白金唱片《分离》(Breakaway),凯丽·克拉森斩获两项格莱美大奖;格莱美提名歌手卡丽·安德伍德也已凭借处女专辑——销量已超过400万张——成为美国乡村乐坛最为耀眼的一颗新星。就连菲丝·希尔等成名之久的乐坛老兵也只能是自叹不如了。 另一位“偶像”得主范塔西娅(Fantasia)也已打造了一张多白金唱片,并拍摄了自己的电视传记片,而于秋季发行的另一张唱片也是饱受乐评人的好评。第5季决赛选手克里斯·多特里(Chris Daughtry)现已组建了“多特里”乐队并发行了一张反响不俗的专辑。凯丽·皮克勒(Kellie Pickler)在她的家乡上演的“处女秀”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第2季选手哈德逊现已获得一系列奖项提名,包括凭借出演《追梦女孩》获得“金球”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事实胜于雄辩 名为“失意者”(The Underdogs)的制作小组的哈维·梅森表示:“《美国偶像》已经向世人证明,它的确是挑选音乐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方式、一个促销唱片的有力武器。”克拉森、瓜里尼、范塔西娅、鲁本·斯图达德(Ruben Studdard)等“偶像”得主以及其他“偶像”选手均以成为“失意者”包装的对象。 梅森说:“一些人认为参加‘偶像’比赛并不是通往理想演艺之路的一条必经之路,另有一些人也已意识到“偶像”不过是为艺人进行市场宣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但在我看来,那些参与‘偶像’之争的艺人已经向人们证明,他们是经得起时间和歌迷的考验的。” 从“粗俗”到“造星” 人们对“偶像”态度的转变可能是从克拉森身上开始的。2004年,克拉森发行的第2张专辑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在“偶像”胜出后不久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销量也已达到100万张。这张专辑只有两首主打歌曲,能够达到如此高的销量似乎与参加“偶像”获得的名气有关。 然而,克拉森第2张硬摇滚唱片的火爆却绝对是靠实力得来的。这张唱片包含类似《自从你离去》(Since U Been Gone)这样的热门歌曲和感伤民谣《因为你》(Because of You),无论是歌迷还是乐评人,均对它竖起大拇指。可以说,这是克拉森在远离“偶像”之后获得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杰西卡表示:“从克拉森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偶像’不仅仅是为了发掘一鸣惊人的音乐新秀,也不是为了制造一个能够赢得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冠军,更不是为了包装一首万人传唱的歌曲。它是在寻找一些真正有生命力的音乐人才。” 从某种程度上说,早期的《美国偶像》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很多人认为“偶像”不过是在搜寻一些脸谱化的音乐人才,以便迎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偶像”不惜牺牲选手的个性和创造性。即便是到了现在,仍有一些人抱着这样的想法。但随着克拉森、安德伍德和范塔西娅逐渐在音乐世界中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些人可能会慢慢闭上嘴巴。 改变音乐圈运作方式 赖特说:“克拉森的成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到来,一些胜出者有能力摆脱‘偶像’的光环创造自己的音乐天地并逐渐站稳脚跟,他们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格莱美和乐评人的认可。除此之外,另有一些选手也在‘偶像’这个小圈子之外被打造成流行偶像。” 当传奇式人物克莱夫·戴维斯(Clive Davis)第一次向梅森伸出合作之手,决定帮助“偶像”选手制作专辑的时候,梅森本人对于未来的前景也是持怀疑态度。时下,“偶像”得主和很多选手的专辑已被戴维斯行销至海外。 赖特回忆说:“每个人都认为它不过是另一个电视真人秀罢了,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与克莱夫·戴维斯见面的情形……他对我说这个电视节目必定会改变音乐工业的运作方式。‘偶像’的出现是我们挖掘音乐人才的一次进化,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之前,音乐人不得不亲到一些人的办公室,并在一个弹钢琴的家伙的伴奏下展示自己的演唱功底,通过之后才有可能签下合作协议。现在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直接参加电视真人秀的比赛就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而‘偶像’恰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格莱美自叹弗如 虽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流向偶像,但“偶像”选手仍可以继续“捕获”美国观众的芳心。杰克逊表示:“真实的情况是,在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里,那些孩子就一直暴露于电视荧屏之上,而观众对他们也早已是如痴如醉了。因此,在他们出唱片的时候,观众们还是知道他们是谁。观众可能更了解电视上的那些孩子而不是出自任何唱片公司的艺人。” 2006年的格莱美颁奖之夜曾与《美国偶像》展开一场有关收视率的“白刃战”,但最终以失败收场,这可能就是最好的一个佐证了。赖特表示:“如果更多的人愿意看《美国偶像》而不是久负盛名的音乐颁奖晚会,我想这足以说明他们对什么样的节目更情有独钟了。”(杨孝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