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社会 主题深刻
《广告狂人》以广告为主题,剧中反映了美国60年代的性、伦理、生育、宗教史等诸多社会问题,可谓上世纪西方国家最五光十色的“清明上河图”。其中,我们不仅可看到优皮的没落和嬉皮的崛起,还有种族和性别歧视等问题的普遍存在。这无疑是《广告狂人》受到学院派著称的艾美奖评委们青睐的重要原因。
外电评论:
关于广告,更是艺术。
——《时代》周刊
完全可以关掉声音来欣赏剧中人物的华服。
——《新闻周刊》
每一面都华美,每一刻都机智,每一集都引人入胜。
——《纽约客》
记者观察
美剧未来:要时尚也要内涵
在艾美奖60大寿上,《我为喜剧狂》和《广告狂人》两“狂”当道,风光无限。从两剧故事背景上看,一个表现的是21世纪的现代摩登生活,一个诠释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怀旧色彩;从两剧的题材上看,一部是讲述广告人的故事,一部是讲述编剧的日常生活,两个行业虽不搭界,但他们反映的主题却有共通之处:一群中年人,即社会的中坚力量的奋斗历程和所经历的残酷社会竞争。而且,两部“狂”剧,都是透过眼花缭乱的社会之“表”,来透视和反映种种深刻现实问题之“理”,寓意深刻,这也是两剧最终获奖的依托所在。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今后的美剧将更加关注具有社会题材的内涵剧。
另外,各大奖杯走向也终于开始颠覆艾美奖五十年来“光荣而顽固”的传统,一是变“老剧吃香,新剧落魄”为“老剧吃香,新剧也吃香”;二则变“公共电视台的垄断局面”为“有线电视台奋力直追”。尽管变化还不是那么巨大,但这丝曙光却给美剧迷们带来不小的希望。
一直以来,不管喜剧类或剧情类的几个大奖,总是连续出现好几届获奖者都集中在几部老剧上,比如前几年的《威尔与格蕾丝》和《人人都爱雷蒙德》,非你即他,观众喜爱的新剧总是挤不进那个获奖名单。2007年才开播的《广告狂人》按照以前的传统,恐怕是没那么容易捧走奖杯的,至少也要等到在江湖上历练得有头有脸时才赏你一个奖杯,除了该剧确实实力强劲外,评委们的颁奖走向愈趋公平也是原因之一。(本报实习生 沈可可)
喜剧类最佳男主角:
亚历克·鲍德温
凭借《我为喜剧狂》中男主角——执行制作人杰克一角的完美表演摘得奖杯。亚历克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曾先后7次获得艾美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这次终于捧得奖杯。
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蒂娜·菲
因在《我为喜剧狂》中成功扮演了女主角——首席编剧雷蒙赢得奖杯。现实生活中的蒂娜·菲也是一名出色的编剧,该剧她集编、导、演三者于一身。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布莱恩·克兰斯顿
布莱恩在《绝命毒师》中的精彩表演为他赢得了这个奖项。他是一名多才多艺的演员,曾担任过多部剧集的编剧和导演。
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格伦·克洛斯
今年51岁的格伦·克洛斯,在《裂痕》中饰演一名凶狠的律师。这座奖杯也是对她从艺十年来的一种肯定。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