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金文明遭“反咬嚼” “余秋雨剽窃案”真相渐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9:17 南方都市报

  日前,上海某出版社编辑海星投书本报,在这封标题为《一宗伪造的“剽窃案”》的信中,他指出:金文明无中生有,蓄意伪造了余秋雨“剽窃案”。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本报记者就此向相关当事人进行了调查。

  上海《咬文嚼字》月刊的编辑金文明因为写作《石破天惊逗秋雨》,专门挑剔余秋雨
书中的文史错误,而成为人所共知的“咬嚼派”代表人物。2004年6月,金文明更是连续发表文章,指责余秋雨的新书《笛声何处》是冷菜拼盘,由余秋雨1985年出的《中国戏剧文化史述》和另一本旧书拼成;而后金文明又称发现《笛声何处》中有一段来自《中国戏剧文化史述》的435字的文字,与复旦教授章培恒1979年写的《洪昇年谱》完全相同,未加任何注释,由此他断定这段文字是抄袭无疑,而且是“两次作案”。

  金的文章在《中华读书报》等媒体刊登之后,引起了文化界强烈的反响。金文明在自己后续的文章中也提到“这一剽窃行为,通过拙作《文章千古事,岂能乱弹琴》在6月23日的《中华读书报》披露以后,引起了京、沪、宁、粤等地学界的哗然。”他还提到,许多“戏剧界前辈”、“法律界朋友”、“北京中年教授”、“读者”等都纷纷向他表达了震惊的心情。

  然而,这一引起了轩然大波的”剽窃案”,日前却遭到了质疑,金文明本人也遭到了“反咬嚼”。本报于1月31日收到一封名为《一宗伪造的“剽窃案”》的来信,作者是上海某出版社编辑海星。海星在信中表示,他查到了余秋雨1985年版的《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而在该书中,余秋雨已经明白地做了注释,完全是规范的学术作品的写法。海星表示,据他私下向《笛声何处》的责任编辑施曙华了解,是编辑在摘录余秋雨旧书中的内容时,考虑到要做大众读本,而非学术著作,因此去掉了书中所有的注释,才导致了“剽窃”的批评。

  海星还发来了余秋雨原作《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中该页的影印件,上面确实有注释,注明是引自章培恒的《洪昇年谱》。

  看过原作还这样说?

  海星在信中表示,金文明是有意“伪造”这宗剽窃案的。他在信中写道:“金文明在6月30日的《中华读书报》上宣布,他已经逐字逐句地对照了摘录本与《中国戏剧文化史述》原书,发现摘录的是原书第五章的五、六两节,而且‘不仅文字一仍其旧,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加改动。’他还声明,他家里买有《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这本书。”

  记者根据海星信后附的电话号码拨通了他的电话,海星说,自己在听到“剽窃”事件之后就感到很不解:章培恒和余秋雨都是很有影响的人,而且都在上海,近在咫尺,余秋雨怎么会这么“傻”去做这种事情。而在一次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候,他发现了余秋雨1985年版的《中国戏剧文化史述》,翻到引起争议的那一页,赫然发现该段文字是用异体字排版,与正文完全区别,而且下面有清楚的注释,注明引自章培恒的《洪昇年谱》。海星表示,该页就这一个注释,肯定不会看不到,为何如此简单的事实却可以被颠倒,无中生有地闹出一个“剽窃”事件来?

  电话那头的海星质疑道,如果金文明仅仅是停留在对摘录后的本子《笛声何处》的批评还不是大问题,然而金文明却在看了《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之后还敢这样说,就有造谣之嫌了。是不是以为别人都不会去查这本出于1985年、年代久远的书,所以有意地诋毁余秋雨?

  记者没有料到,问题的重心此时已经开始悄悄地转移到了金文明是否确实看过《中国戏剧文化史述》原书上面了。

  海星提醒记者,可以上网查到金文明的那篇文章进行比较。记者于是到中华读书网进行搜索,在6月23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查到了金文明的《文章千古事,岂能乱弹琴》,以及他写的后续文章《如此风波不可行——余秋雨涉嫌剽窃一例》。

  然而,记者始终未能在这两篇文章中查到海星信中提到的“金文明逐字逐句对照了《中国戏剧文化史述》原书”的语句。后来再次搜索,才在人民网上搜到了一篇名为《〈笛声何处〉错处超过60,金文明再“逗”余秋雨》的文章,但时间更早,发表于6月9日。在这篇文章中,金文明批评余秋雨的《笛声何处》是两本旧书的“冷菜拼盘”,其中确实有海星所提的这段话:“下编的篇幅相当于上编的4倍,大约6万余字,内容更完全是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1985年湖南人民版)一书中第5章5、6两节原封不动的翻版,不仅文字一如其旧,甚至连标点也不加改动。”金文明这样说,给人的印象显然是他对照过了原作,而且非常仔细。

  是无心之失?

  余秋雨为何不对这件事情进行辩解?记者采访了余秋雨的助手金克林,他回答:因为“没有必要”,只要找到《中国戏剧文化年谱》翻一下,任何人都能够发现金文明说法的谬误,所以没有必要去回应他。

  第二天记者打通了金文明的手机,金文明告诉记者他正躺在病床上,脊椎动了手术,动弹不得。在表明身份后,记者提问:“金老师在指责余秋雨剽窃时,是否对照过原著《中国戏剧文化史述》?”金文明很快回答说,自己开始确实曾经查过《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一书,但当时关注的是《笛声何处》是由两本旧书凑成的问题,所以只对比了书里几段话的内容字句,并未注意查看文中的注释。

  金文明表示,他后来在写余秋雨剽窃的文章时,只是对照了章培恒先生的《洪昇年谱》和余秋雨的《笛声何处》,未去再次核实《中国戏剧文化史述》里的注释:“我当时就有点想当然,没有对照原作的注释。我想的是如果那边注明了出处那这边也肯定会注。我的文章出来一段时间后,有一位老先生查到了《中国戏剧文化史述》,告诉我说上面是注明了的。所以我也正准备找机会在哪篇文章里说明一下:余秋雨只剽窃了一次!”

  但金文明仍表示,《笛声何处》是剽窃是无疑的。虽然自己将一次错误说成两次是有些问题,但错一次和错两次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尤其在余秋雨成了大名人大作家之后,更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笛声何处》究竟为何省去了《中国戏剧文化史述》里的注释?记者最后将电话打到苏州的古吴轩出版社,找到了《笛声何处》的责任编辑施曙华。施曙华表示,当时余秋雨给他提供的稿子里面是有注释的,但出版社在做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当做学术书来做,因为学术书的市场销量受限。所以编辑就把书中所有的注释都删掉了。

  当记者询问删除注释有没有征求过余秋雨本人意见的时候,施曙华说没有,是他们自己做了这样的处理,整本书中都是没有一个注释的。他说:“事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本报记者 田志凌

  图:

  余秋雨的《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中引用章培恒《洪昇年谱》中的文字,海星提供的原书影印件显示:引文为异体字并加有注释。

  制图:张许君

  余秋雨的《笛声何处》由于疏漏之处太多,为金文明“咬嚼”提供了弹药。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