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大多数中国人对“喜儿”这段凄婉的道白都很熟悉,这部奠定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基础的歌剧《白毛女》就是以贺敬之为主要执笔人创作的。除了《白毛女》之外,他还曾写下组诗《乡村的夜》、《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诗作。
收录了贺敬之从事文学创作六十五年的大多数作品的《贺敬之文集》,日前由作家出
版社出版。据介绍,该文集共六本,包含了新诗、新古体诗、文论、歌剧、歌词及散文、书信、答问、年表等。这套文集,为研究贺敬之六十五年的创作提供了详尽的资料。
贺敬之在抗日战争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乡村的夜》、歌词《南泥湾》、歌剧《白毛女》、长诗《回延安》等,都曾在读者中广为流传,成为我国新诗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作家出版社有关人士介绍说,已经80岁高龄的贺敬之先生几十年风风雨雨走到今天,作为一个诗人的心没有改变。无论是《乡村的夜》,还是《放声歌唱》,再到《雷锋之歌》,无不与时代紧密结合着。
回顾这位著名诗人、作家和我国文艺界的老领导60多年来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及创作中对“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追求,今天仍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贺敬之文学生涯65周年暨文集出版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金炳华评价说,贺敬之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总能表达出人民的心声,奏响时代主旋律,是因为他始终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践文艺的大众化;他的艺术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是因为他在艺术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张锲认为,贺敬之是二十世纪代表中国诗歌的大诗人之一。“他的创作是属于人民的,他的诗歌不仅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也汲取了中国民间文学的营养。他的诗歌创作是我们几代人共同的财富。他的诗影响着我们的成长。”
此前有报道说贺敬之先生曾表示“创作中确实在处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上,有简单化、庸俗政治学的问题”。这一说法是误传。张锲说:“政治抒情诗是他们那代人与我们的国家、时代一同成长的产物,如果脱离了时代、政治、感情,那是不真实的。就像很多人喜欢徐志摩的诗一样,我也喜欢,但徐志摩是属于他那个年代的。”张锲认为,对于政治抒情诗不能一概否定,不能否定诗人的情感。“诗歌应该有多种多样的。贺敬之写的很多诗其内涵非常丰富,值得后人仔细研究。”
class=B14 colspan=3>
作者:陶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