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年的钟声和鞭炮声还在耳边回响,虽然网上统计说,今年春节期间短信发送条数多达百万亿,数百万人从这种新型的拜年方式中获得了数不完的乐趣,但著名作家、民俗学家冯骥才却在这当口向短信泼出一瓢凉水,他认为:“短信拜年是中国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新民俗。但是遗憾的是,就我收到的众多短信而言,还没有一条让我有‘审美’快感。”
冯骥才说,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语言文字,跟以前家家户户贴春联相比,现在春联的整体水平确实大大降
低。以前写春联,讲究平仄合韵,讲究意境隽永、文字精美。每一副春联都是文学创作。可是,当下的生活形态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传播速度更加重要,春联的文学性越来越弱。对文字美的淡漠,是潜在的文化危机。
在说短信的同时,冯骥才把话题引入了他长期关注的民俗保护范畴,对后者,他更有自己的坚定主张。他认为,不同的地域文化养育不同的人。北京是精英文化城市,所以出梅兰芳、齐白石;上海是商业文化城市,所以出周璇和张爱玲;天津是市井文化城市,所以出马三立和骆玉笙。作为精英文化城市的北京,无论画一幅好画,还是写一出好戏,都是单纯的文化创造。而市井文化注重生活和生活文化,民俗就属于生活的文化创造。
(陈熙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