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陈熙涵报道
本报讯 日前,文学评论家白烨对刘晓庆出版文集一事表示质疑,他认为刘晓庆很少有文章发表,更没有写出什么有价值的文章,何以会有文集出版?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日前这一事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白烨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专家荐书时曾公开表示说:“我在订货会现场看到刘晓庆出版文集的大幅宣传海报,我对此表示质疑。为刘晓庆出版文集的出版社,或许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但随之降低的是出版社的品位与格
调。”
随后,电影出版社立即以“不可思议”四个字来回应白烨的指责,认为出刘晓庆文集根本不是个“事儿”,而刘晓庆本人也出来澄清,说出文集非己本意,并委托其经纪人表态,“文集”一名是出版社定的,她从来就没想过称“文集”。而将推出的这部书也会不再叫“文集”。
尽管“刘晓庆文集”事件目前已告一个段落,但关于此事的争论却还没有停止。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出文集,不同的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白烨的观点是,我们谈论的,应该是一种不成文的内在尺度。事实上,我们多年来的图书出版在‘文集’的把握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内在尺度。“滥出文集”是基于商业的利益,可能与一些出版者的“名人崇拜”有关,这种“媚名”在他看来,其实是另种方式的“媚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