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孔雀》在柏林的首次“试飞”并没有引起想象中的轰动效应,这从该片的新闻发布会和首映式上记者寥寥的情况中就能窥见端倪。或许,初出茅庐的新人新片难免会遭遇这样尴尬的状况,但该片还是引起了不少国外媒体和影评人的兴趣。
弗吉尼亚记者丹弗林———《孔雀》是世界的
丹弗林是在《孔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最多的记者之一,发布会刚结束,他就拿着本子激动地冲上前,找顾长卫签名。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孔雀》不是一部中国片”,令在场的所有人愣了一下神,“我第一次看到让我这么激动的电影。这是世界的电影,是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家庭中发生的故事,我很欣赏。”
德国记者玛丽莲———我很喜欢《孔雀》
玛丽莲的英文不是太好,但看得出,她在努力搜索脑中的词汇:“《孔雀》描写的故事是普通家庭的故事,很平淡,也很感人。”
玛丽莲的儿子学的是中文,曾经于去年在北大留学,而她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去北京呆了3个月。“片子里的小胡同让我想起了自己在中国的那些日子,那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玛丽莲说,“我只呆了几个月,感触就那么深,更不用说在中国住了一辈子的中国人了,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丹麦记者史蒂芬———我能理解这部片子
对于外国观众究竟能不能看懂《孔雀》的问题,丹麦记者史蒂芬却表示,《孔雀》中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地发生,而且很多地方让他感到震撼,所以看起来一点也不觉得闷。
他说:“也许对于中国人来说,共鸣会多一些,但我感到大多数西方人都能理解这部片子,因为影片中描绘的人性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