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十位大师书法作品三年出齐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09:09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顾咪咪)吴昌硕、陆俨少、沈寐叟、沈尹默、来楚生、白蕉、潘伯鹰、王遽常、谢稚柳和弘一等10位海派大书法家的代表性作品,将由上海书法家协会分3年编纂结集,作为海派书法的优秀遗产留存。日前,在《作品集》编撰工作启动会上,专家建议,作为海派文化发源地的上海,应建立海派文化艺术馆,系统地研究、收藏海派文化遗存。

  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戴小京说,海派文化是在特定的经济、地理环境下产生
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上海自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不少移居上海的书画家,联合反对复古派和保守派的正统绘画风格,形成当时画界影响最大、人数最众的“海上画派”。海派绘画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转折点,改变了以往文人画具有艺术市场化、大众化的特征。同时它以前所未有的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创造了海上画坛空前的繁荣格局。可以说从19世纪后期诞生的“海上画派”到今天,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书画大师,使得上海在百多年的历史上,始终成为全国书画界半壁江山。随后,这种海派味扩展到京剧、建筑、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戴小京说,这笔巨大的文化财富,我们没有系统地总结、梳理过。尽管在近现代书画拍卖中,海派书画要占到70%以上,不论是“海上画派”初期的领军人物,如杨葆光、任熊、任薰、赵之谦、虚谷、陆恢等人,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张大千、吴湖帆、贺天健、潘天寿、钱瘦铁等一批名噪大江南北的书画家,都是艺术市场上的中坚。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作品仅仅是单人、单件或是数人、数件推出,没有集中亮相过,或是说没有集中在一个艺术馆展示。

  他说,海派文化是个无法避免的话题,建议能否建立一个海派文化艺术馆,以绘画书法为主体,兼容戏剧、文学、电影、建筑、饮食等其他领域。戴小京说,在征集作品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大家的家属、后人及藏家希冀上海办一个海派文化艺术馆,并表示如果艺术馆成立,他们愿意将藏品捐献出来。

  海派文化:近代城市市民文化,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上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地理和文化环境,形形色色的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冲突和融合后,首先在绘画、京剧等艺术领域生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风格,它相对北方京派文化而存在,被称之为海派文化,特征是不受陈规拘束,敢于探索创新,兼收并蓄,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海派文化在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期作为贬义词,80年代改革开放后,被逐渐倡导并发扬光大。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