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六朝石刻:还要在风雨中等多久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09:58 南京报业网-南京晨报

  昨日,晨报对南京六朝石刻整体境况堪忧进行了报道,引起很大反响。但记者了解到,关于如何对这一“国宝”进行有效保护,专家学者们的态度素来截然不同。双方之间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之久。在这段争论时期内,六朝石刻却在被“破坏”中一天天地煎熬着。一位热心读者打来电话建议,在六朝石刻保护的最终方案出台之前,能否先做一些对改善石刻现状力所能及的工作。 南博专家直击六朝石刻连续报道。 反对派:应在原址保护

  梁白泉(南京博物院原院长、著名学者):如果有人胆敢搬运石刻,那我就准备睡在石刻前,让汽车从我身上开过去。石刻是立于陵墓神道左右的,与陵墓本身合为一体,搬走了石刻,文物的原生态就消失殆尽。我还是主张在原址保护,由政府出面划出保护区,出钱在当地成立保护小组。

  贺云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把石刻搬离原址,集中起来很简单,但这样一刀切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六朝陵墓石刻并不是孤立的,它与陵墓、周围的地形等环境因素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从这里看到的是一个时代宏伟的规划和审美理念。这就是外国学者来看六朝石刻为什么一定要去现场而不是选择博物馆的原因。在他们眼里,石刻的原生态比单一的石刻本身要重要的多。我本人还是倾向于原址保护。 赞成派:建馆集中保护

  徐湖平(南京博物院现任院长):有些专家要求原址保护也没有错,但实际上很多石刻早就被搬离了起始的位置,石刻的环境风貌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南京六朝石刻的时代氛围已丧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原址保护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现在要求分布极散的石刻在野外就地保护,其困难很多,实在不具备操作性。文物保护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我建议,将现有的南京六朝石刻搬迁集中保护展示,在原有的石刻地点按原样复制石刻。吴为山(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2000年,国际著名学者杨振宁先生参观了南京甘家巷十月村的六朝石刻。在石刻的所在地,杨振宁先生亲眼看到,当地农民借助石兽的底座在修整农具,感慨不已。杨先生表示,鉴于目前石刻的现状,他建议如果有可能,可否将这些石刻集中起来保护。中间派:部分原址,部分集中林树中(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研究六朝石刻几十年):将六朝石刻集中保护,存在很大的风险。十多年前,我曾经在德国看到过一批我国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保护得相当好。一位德国的朋友告诉我,这是19世纪末,德国探险家从克孜尔石窟一块块挖下来运回德国的,可惜二战的时候被炸毁了很多。如果那些被毁的国宝还在克孜尔石窟的,就不会遭遇这样的灭顶之灾。这种前车之鉴对于保护六朝石刻很有指导意义,如果集中放置于城中,一旦遇到人为的火灾、战争的因素,很可能就会遭遇灭顶之灾。所以保存完好的石刻还是适宜在原址保护,目前极需给每个石刻遗迹盖上遮风挡雨的亭子,先抢救后治病。对于一般人很难找到、甚至研究专家不易找到、且保留在偏僻的原地很可能就此湮灭的石刻,可以考虑进行集中保护。 当务之急是行动

  昨天,一位热心读者给晨报打来电话,提出他自己的建议。他说,专家争论自然有他们的道理,没有保护方案,政府也很为难。既然在短时期内,找不到令各方都满意的最终保护方案,那能不能做我们现在力所能及的工作,来减缓“国宝”被侵蚀的命运。比如对一些长期以来泡在水中和被垃圾淹没的石刻,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它们的现状。如果这样最起码的工作我们都不做,哪里还谈什么整个石刻的保护。

  作者:韩红林

  (来源:南京晨报)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