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儿,香港应该很热闹,金紫荆奖、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金像奖陆续举行,不仅本土明星频繁露脸,还有诸多国外明星来捧场,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觉得今年的香港电影节有些落寞,如此大的场面不过是为了掩盖不堪一击的电影业。曾经风光无限,一年高产300部的香港电影如今已经被列为惨淡经营的高危产业,有人将其归结为盗版的侵入,有人抱怨审查制度问题,可是大家忽略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电影本身的质量,怨天尤人绝对不是电影人应该有的态度,如果不加强创作力,香港电影难免走上台湾电影的老路。
台湾电影的惨淡让很多电影人痛心,而如今香港电影也面临同样的危机,据了解,去年首轮上映香港影片仅63部、首轮上映非香港影片168部,如果不是年底有《功夫》8600万票房救市,香港电影票房冠军将拱手送给4163万票房的《后天》。
据悉,年度票房超过4000万的影片只有《功夫》和《后天》,9亿票房收入虽然胜于2003年,但仍比辉煌时相差许多,甚至不敌十几年前的一般成绩。而令业界伤感的是,历来被誉为金牌制作人的几位导演票房也难尽如人意,杜琪峰电影的叫好和叫座恰好成反比,王晶则是一败涂地,其他导演的产量则更低。
显然,票房的走低已经让导演及制作人无所适从,甚至无从下手。香港电影业似乎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越不敢投入就越没有产出,越没有产出就越不敢投入,就连培养新人都变得十分吝啬,总是让那几张老面孔反复轰炸观众的视野,着实让人腻歪。而缺乏思想上的创新是香港电影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这个最大症结不解决,谈论其他都是白扯,所以我们也只能给那些推脱责任,拿一些不关痛痒的回答遮羞的制片人和导演送上劝告了,老实点儿吧。 (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