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娱论:《千手观音》难逃文化酱缸?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02:27 燕赵都市报

  有人曾说,中国有酱缸文化的传统。不管什么好东西放进去,天长日久肯定会发酵、变味,再出来时已经面目全非。种种迹象表明,曾受到国人热烈追捧和喜爱的《千手观音》恐怕也将面临这一前景。

  从春晚结束至今,有关《千手观音》的令人不安和感觉怪异的新闻就没有停止过,“抢注”、“假冒”、“版权争端”等字眼不时出现在公众面前,连轴转的采访和活动使“观
音”们频频显露倦态,改编电影等也许并无必要的举动也纷纷露头。人们不禁开始担忧,《千手观音》能不能在喧嚣的尘世中坚守那份恬淡平和?“观音”们能不能长久延续那个艺术的传奇?

  《千手》之所以感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作者那种甘于寂寞、平和淡然的创作心态,因为她给了在俗世中挣扎、奔波的人们一种安详的情感抚慰,因为她在春节晚会许多恶俗节目中的卓然不群。应该说《千手》是从俗世的酱缸中顽强地站立起来的,她出淤泥而不染,用她曼妙的身姿向人们诉说着古老而优雅的故事。舞动着的“千手”是美丽的。

  但是让“观音”尴尬的是,我们这个社会有着强大的酱缸文化的传统和惯性。“观音”一曲舞毕,就从酱缸中伸出千万只手,生生地要把“观音”拖回这个巨大而无底的空间里。纵然观音有千年万年的“修行”,但“寡不敌众”,抵挡不住那更多的“破坏之手”的合力,恐怕也很难逃脱这个文化的酱缸。

  我们民族不缺乏文化的创造,但同样不缺乏对创造的毁灭。好不容易出现几个真正感人的艺术创作,好不容易有了新的引人深思的艺术思维的探索方向,就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各样的消解和毁灭的力量。我们就这样一次次把来之不易的感动变成困惑、变成厌烦乃至变成彻底的抛弃。

  文化的创造和保护,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在各民族之间竞争的能力。对优秀的文化创造的保护,需要对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和环节进行协调。只有化“酱缸”为“泉眼”,使文化创造与生活之间取得良性的互动和循环,我们的民族文化创造能力才能减少干扰、浪费和破坏,中国文化影响和改变世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得到积累和提高。

  端木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