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民间文化沐春风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09:59 今晚报

  冯骥才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说,“两会”上,让自己最关注的是加强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让自己最振奋的是“中国杰出民间传人的调查认定和命名”,已经被国家列入重要文化项目,即将于本月在北京启动——民间文化沐春风本报记者高丽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天津代表团审议的时候,对冯骥才在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方面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春风送来好消息,冯骥才说,自己一定会尽全力
去做这件事情,保护好我们民族灿烂多姿的民间文化。

  记者:一年一次的“两会”您是一定要参加的,用您的话讲,把自己二十多年来参加“两会”的时间加在一起,会比一年还长。每每参与其中,您觉得有怎样的收获?

  冯骥才:首先是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平常是作家,专注更多的是文艺方面的,但是,在“两会”上,感觉更是国家大事的参与者,要站在国家和世界的层面上,考虑与我们国家有关的大事。同时,200多位文艺组的委员,可以说包揽了各界的文化精英,大家都是将自己感受最深的问题带到会上来,这是在平常生活中实现不了的。

  记者:今年“两会”上,您感受到的最热点的话题是什么?

  冯骥才:从文化方面讲,立法的问题、艺术家和作家著作权的问题,还有为了创造和谐社会,怎么样发展先进文化的问题,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问题非常突出,文化怎样覆盖农村,特别是一些地区富起来后,文化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记者:在今年“两会”上,您的提案一是请人文知识分子参与城市构建,另一个就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您的心中有多重?

  冯骥才: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地理环境都比较差、比较偏远、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千百年住在村子里,有时候一个村和另一个村很近,但是基本没有什么往来,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他们自己的文化反而非常有特色,少数民族的文化虽然有迷人的、有底蕴的,有非常强烈的特色,但是他们非常脆弱。很多少数民族他们是有语言的,但是他们没有文字,没有文字就没有记载,不像汉族的文化,它的很多文化是靠民间的舞者、歌手、手艺人、民间的故事家、民间的手艺人,这些人一代代地传承下来的,如果中间一断,这些文化的线索就消失了。再比如说,他们的院落都变成小洋房了,甚至也不穿自己的服装了,甚至每年都有一些村庄不再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成批的少数民族的下一代人,他们到富裕的大城市打工,他们过年回来的时候带的是任贤齐和王菲的光盘,带着花花绿绿的东西回来,但是他们一旦不重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没有了,有一天如果他们穿的衣服跟我们一样,住的房子也一样,他们整个的生活方式也跟我们一样的话,实际上这个少数民族就没了。因为少数民族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如果它的文化没有的话,这个民族就没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抢救与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目前我国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您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冯骥才:我的评价是,基本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况,保护的力量非常弱。2003年我们开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我发现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两个方面是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一个就是民间文化的传人,因为民间文化大部分是通过民间传人一代一代出你口入我耳传承下来的,民间传人岁数大了,如果没有继承人的话,这个文化就要消亡了。另一个就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流失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这次提的主要是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

  记者: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您有怎样的建议?

  冯骥才:我想应该有几种保护方式,少数民族应该把他们的文化历史放到他们的小学教材里,另外我觉得我们汉族的小学,都应该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热爱他们的文化,另外我觉得少数民族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普查、整理、存录,另外还要建立自己的保护体系,这个保护体系,不只应该由国家的一个层面上。我这次在政协提出,应该是国家民委牵头,因为国家民委才有这种能力来协调。不仅要建立一个档案化的存录系统,同时还得有一个体系性的保护方式,包括建立博物馆等保护方式;同时我觉得还应该建立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基金,我们汉族文化工作者要帮助少数民族文化,把他们的历史文化跟我们的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文化需要发展和保护,少数民间文化的抢救,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对老少边穷的初级教育。

  记者:即将启动的“中国杰出民间传人”的普查认定和命名,是国家刚刚批准的重要文化项目,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您今后会做哪些工作?

  冯骥才:这个项目的批准是我在“两会”期间获悉的,目前资金都已到位,将于本月在北京正式启动。这个项目会大力推动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包括各个方面的民间艺人,都是身怀绝艺、传承有序,这些濒危的、特别重要的传人,全部都要认定,认定以后就要采取保护措施,能够使他们的技艺传下来,依靠他们延续我们的民间文化。

  记者:这些年来您一直在从事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这个工程目前的进展状况怎么样?

  冯骥才:两年来,我们在全国90%以上的地区都开展了普查,大概有二十七八个省都已经开始了,有一些重点的项目,比如中国木版年画、中国剪纸,做得很好,价值也很高。今年的三四月份,我们会把第一批抢救的成果开始陆续出版,第一本书恐怕这个月就要出版了,就是《中国木版年画》,做得非常好。这本书,我认为基本上是一个终结式的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就一下激活了当地的木版年画,当地的政府也认为它是个很宝贵的材料,所以他们最近要开始建自己的年画博物馆了,另外有一些做法又开始恢复了,当然这点还不够,我们很怕它是一时性的,很希望它能更自觉,最后我们还有一系列保护的措施跟他们结合起来。今年可能还有新的项目,比如民居的调查、皮影的调查、妈祖文化的调查等,非常广泛。

  记者: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立法工作有没有什么进展?

  冯骥才:民间文化保护法已经提了好几年了,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民间文化里有一些迷信的东西,是不是也属于保护的范畴?这个意见我觉得有它的合理性。还有一些专家提出来应该改一改名字,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法》,这样的话,跟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能够相匹配,这个提法我同意。好像今年人大应该讨论这个法了。我也希望尽快地通过,为什么呢?如果不通过,我们现在的很多民间文化,包括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还是大量地从我们的海关顺利地通过,碰不到红灯,走了也不算走私,流失得更多,所以政府立法保护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