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在广州举办的“百年背景下的华语电影·危机与生机论坛”上,著名导演冯小刚和香港银都机构制作总监林炳坤、寰宇电影公司董事长林小明、寰亚娱乐集团执行董事庄澄、保利博纳发行公司总经理于冬、紫禁城三联发行公司卓顺国坐而论道,为中国电影的出路出谋划策。冯小刚坚信,商业片才是中国电影的出路,而艺术片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盲肠。冯小刚妙语连珠,语惊四座,唱足了一场独角戏。
呼吁:导演不做“盲肠”
研讨会上,冯小刚的开场白很谦虚:“马上到电影一百年了,我是一个新人,现在电影一百年也是我的节日。谈一下商业片的体会,艺术片在这里不再讨论,因为我也不太懂。”在他看来,艺术片的导演拍摄电影的目的是利己的,商业片的导演是利他的。“我觉得大家都是想利己的,但必须通过利他来实现”。随后冯小刚发表了经典的“冯氏幽默”:“如果把中国电影市场比做人的身体,那么艺术片是盲肠,可有可无;主旋律影片是扁桃腺,让我们知道气候风向;而商业片就是我们的胃,切除一点也能活,但吃饭不香,生活质量下降。我希望导演尽量不要做盲肠。”
喊冤一:广告多背黑锅
在自己电影里塞广告已经成了冯小刚贺岁片的标志,也为他引来了不少争议。昨天,冯老师也忍不住为自己喊冤:”其实我也很反对放那么多广告进去,但是为了投资人,我不能拒绝。我觉得为投资人创造效益,不丢人。”
他透露,在和华谊兄弟的合作中,公司看中广告在电影里面的收益。过去广告收益可以分担电影投资风险,现在自己的电影在市场上已不存在多少风险,但投资人非常想拿到上千万的广告收益,“其实我很反对,但是我不能拒绝,因为这是合作,要满足方方面面的事情。”他说:“可能我在这方面背了很多骂名,大家认为冯小刚在里面放了很多的广告,我理解这件事情。但是做一个商业片导演你必须学会妥协。”
喊冤二:影评人驴唇不对马嘴
冯小刚表示,中国看起来有许多影评人,但都是站在知识分子立场,而不是代表最广大的观众。而支撑整个电影产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影评人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影评没有影响力。“比如张艺谋拍出一部商业片,很多影评人攻击他,但你按照文艺片的标准来加以评论,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就是文不对题。你应该说故事如何,细节设计如何。国内影评人现在缺乏专业知识,其实他们本来应该比导演更懂得商业片。”
开炮一:编剧缺乏想像力
冯小刚一贯是自己做编剧,写剧本。他说:“前段时间我听说好多作家开会,有很大怨气。说电影编剧没拿到好报酬。我也觉得好剧本比好明星重要,我觉得一个好的编剧就值100万元、200万,我们甚至可以降低明星的片酬给编剧。但关键是现今我在国内没看到一个人写出值这么高价格的剧本。这些‘写字儿’都说‘我是写小说的,写剧本只为了挣点钱’,觉得写剧本就低人一等。其实你写得出好的小说不一定写得出好的商业片剧本。中国编剧缺乏想像力,我觉得他们拿现在的报酬一点都不冤。”
开炮二:制作投资攀比浮夸风
自《英雄》开始国产电影刮起了一种大制作、豪华阵容的浮夸风。昨日冯小刚将矛头直指一些盲目追求大投资的导演:“拍电影前,每个导演都想预算能够很大,但预算一定要考虑合理性。有的导演不管啥片子都要请片酬上百万的美术师、摄影,耗片比非得1:50,还非要请国外公司后期制作。但他们没有考虑这样的投资能否收回成本。有的导演说起国内票房哑口无言,都把海外票房当做挡箭牌。其实海外票房是虚的,据我所知,国产电影要想挣海外票房很难,不能在海外市场上赌成本。这种攀比浮夸风很有害。”
开炮三:拍电影不能玩概念
近年来民营企业成为中国影坛制作业的生力军,但也良莠不齐。冯小刚批评起来口无遮拦:“现在国内电影界很多人都是从其它行业转手做电影,比如做房地产什么的。有些人就是玩概念,炒影响。他们投资电影并不赚钱,就是‘晕’别人,然后‘套现’。这种公司这种操作无法长期发展。”特约记者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