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本报3月1日刊登《杜甫“秘藏家谱”现身申城》一文后,一位杜姓读者给记者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看了这篇报道后很激动,作为杜甫第三十六世后裔,获悉在上海还有同祖后代人们,很想通过贵报与《杜甫“秘藏家谱”现身申城》报道中的杜家姐弟认识交流……同为寻根,期待后代人多一份亲缘,并有机会一起探寻有价值的家谱。”
记者昨天拨通了这位读者杜先生的电话,他说:“自己曾参与续谱,老家在江西南昌
新建县,解放前夕随父亲迁移到上海。1992年,家乡几位长老进行了第十三修杜氏家谱,我父亲、我们及下一代也参与了。嗣后,我乡长老把第十三修“杜氏家谱”寄了一份来上海,现一直保管在我这里。”
杜先生还称,他们这一派系的“杜氏家谱”一共有九大本。据该家谱记载,他们现在的一支派系为杜甫的三叶孙,即杜甫的小儿子宗武的儿子嗣业。嗣业的儿子杜策公流浪后在湖尾(今港口)定居。策公后代不断有人迁出港口,遍布省内外,其中有后裔徒迁至江西新建赤城罗坊、新建龙潭等地……其各支派不计其数。他们是长期互有联系,并参与续谱的一支派系。杜先生再三说,看了本报有关报道,激励了他研究杜谱家史的兴趣。
沪上家谱研究专家认为,民间研究家谱现象在沪上萌发,这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从杜家“民修”家谱的收藏,说明了“家谱”研究在民间领域中的一个位置,对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信息源。
记者曹志苑(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