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文徵明墓大修背后藏隐情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09:19 南京晨报

  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作为一代艺术大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影响力要远比唐伯虎大得多。前段时间,有消息称苏州有关部门将对1984年就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的文徵明之墓进行大修。近日,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次大修背后却有另一番隐情:文徵明墓长期疏于维护,早在2003年即惨遭盗掘。正是这次盗掘引起了重视,大修之事才迫在眉睫。两年前文徵明之墓到底有无被盗?这次大修的情况到底如何?晨报记者在苏州进行了3天的实地采访。

  资料链接

  文徵明(公元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文徵明卒于公元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葬于苏州相城区元和镇文陵村李家浜。1984年,该墓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 关于被盗

  坟上方有明显凹陷区

  文徵明墓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文陵村李家浜,记者从苏州市区打车20多分钟即抵达。在数位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这处墓地。墓冢坐东朝西,呈椭圆形,直径约三米,封土高出地面一米左右。整个墓区内杂草茂盛、杂树横生,坟冢四周的青石砌筑已裂开了几条大口子,倘若不是那块1984年吴县人民政府立的刻有“文徵明墓”的石碑,记者根本无法相信眼前这个杂草丛生的土堆便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的墓。记者走上坟冢的顶部发现,上面的几棵小树已被折断,只留下短短的树根。坟上偏北有一米见方的区域明显凹陷下去,而且杂草也很稀疏,像是后来回填的。旁边有村民告诉记者,首先发现文徵明墓被盗并报案的是住在墓地附近村子的两个老人,具体情况他也不清楚。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这两位老人之一的吴招媛老人。

  晨练老人发现墓穴被盗

  据吴招媛老人回忆,2003年5月的一天(据查实为23日)早晨不到六点,她和村里另外一位老人像往常一样去墓地附近晨练。在快到的时候,她们突然发现两个中年男子从通往文徵明墓的那条小路上匆匆忙忙地走出来,一人手拿带长柄的铁铲,另一个人拎着一只似乎装了些东西的蛇皮袋。这两人好像也发现了她们,马上骑上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向着背对她们的方向迅速骑去。

  吴招媛老人刚靠着墓地上的一棵香樟树准备吊腿,就看到坟冢上的一棵一人多高的树不见了。她绕到坟冢的背后,大吃一惊。坟冢的背部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大洞,直径约一米,坟土被扔得到处都是。这个洞呈漏斗形,上宽下窄,可容一人上下。黑色的棺木呈东南—西北方向放置,在面朝西南方向的棺木侧板上,有一个碗口大小的黑窟窿,窟窿外散落着一些衣服的碎片。回到家后,老人越想越不对劲,就给镇上的派出所打了个电话。上午十点多,镇派出所的公安人员和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证实文徵明墓当天夜里确实遭到了盗掘。

  主管部门讳莫如深

  对文徵明墓被盗一事,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潘国英的态度是“这事都过去快两年了呀”。她对记者表示,她后来也去了现场,就发现墓上有个不大的盗洞,“明代的墓,不可能有什么东西的。”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甚至认为,盗墓者并未得手。他的理由是,盗洞太小,棺盖并没被打开,不会少什么东西的。

  为了了解该墓被盗窃的更详细的情况,记者赶到了苏州公安局相城分局开发区派出所(原镇派出所),接待记者的是该所张瑛指导员,他表示,他2003年9月才来工作,只是听说这个墓曾被盗过,详情并不知晓。当记者要求采访当时该所具体承办该案的办事人员时,他一再声称公安系统有规定,接受采访要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即便是发现该墓被盗窃报案的人是谁,他也拒绝透露(后来记者通过其他渠道还是采访到发现人)。按照他的要求,记者又赶到苏州市公安局。该局的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奚荣武向记者表示,这件案子尚在侦破当中,内部的宣传纪律制约他们不能接受采访,除非省公安厅专门下文件。至于侦破进行到哪一步,他表示不方便透露。

  B 关于修复 每年数万元维修费

  1984年,文徵明墓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吴县文物部门为便于集中保管,把在里口发现的石马、石虎等放置在文征明墓的墓道两侧,对墓地的杂草进行了清理,并修复了坟包,周围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省级文保单位却变成了一片荒凉之地。

  每年有关部门要投多少钱来维护这样一个省级文保单位呢?该镇的文化站站长曹海甫告诉记者,有好几万,今年更是准备投资100多万。这些钱都是怎么投入于保护的?他说,用于周围的环境整治,杂草、杂树的清理等。

  但据家里四代都在此处看坟的袁林娣女士介绍,二十年来,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几乎没有对文徵明墓做过修缮,基本上是任之随之。她亲自带记者来到墓地,告诉记者,那些长成大树的香樟木和松树都是1984年种下的。民国初年,袁林娣的曾祖父开始看墓。祖父曾对她说说,解放前的文徵明墓很壮观,青石墓碑、青石牌坊、清澈的墓前照池等一应俱全。但经过解放后的几次运动,很多原有的建筑构件都被破坏掉了。从1984年该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始,她家作为看护人,镇文化站开始给她父亲发放看护费,每月15块钱,整整拿了16年。五年前,才升为每月25块钱。当地文化站也不下来巡视,到时间到站里去拿钱就行。这是当地文化站对这处文保单位做的比较大的一笔支出。当地村民还向记者说了一个细节,平时文徵明墓很少有政府官员来关注,但被盗后的某一天,来自市里的几十辆车停满了整个村子。

  文物保护部门含糊其辞

  对于文徵明墓的日常维护,潘国英副主任认为,墓葬的外表并不是说做得漂亮才叫好,要保持它的原生态,否则就是失败的。记者随即反问她,是不是墓地的表面长满荒草就叫原生态?她迟疑一会后,含混地表示,文物保护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它有它的规律。记者随即又问她,那从1984年以来,文物部门对文徵明墓这样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底做了哪些维护工作?她马上推托说,这块不归她管。

  迟迟不见维修工程动土

  据今年1月份的《苏州日报》报道,文徵明墓的整个维修工程将于2005年3月开工,7月底全面竣工。3月19号,当记者赶到墓地的时候,看到的仍然是一片杂树横生的荒凉景象,不曾看到一丝要动工整修的迹象。为此,记者询问了主持此事的苏州市文管会的一个工程师。他给记者的答复是,整修方案已经获得通过,但何时动工,他也不得而知。

  作者:徐斌 韩红林

  (来源:南京晨报)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