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审 终审内幕之评审团特别奖、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09:19 南方都市报

  评审团特别奖

  奖项得主:《麦兜菠萝油王子》

  我们给了一个特别的鼓励

  有香港评委这样说道:“有好几次参加这样的会议,特别是在柏林的时候,他们都会说给奖给奖就是奖励之外还有鼓励的意思。一去到那个临界点,大家就会考虑说我们给谁是会向社会向公众传达一种这个是我们鼓励的东西。”由此引出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给一个特别奖,就是评审团特别奖?”的问题。

  结果在参加终审的9位评委中,有7位同意增设评审团特别奖,即超过三分之二的评委同意,符合评审规则。在这一奖项的讨论过程中,有评委说:“我原来也考虑《拥抱大白熊》是不是可以特别表扬一下,但是现在考虑到它有两个奖,而《麦兜》没有一个,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麦兜》作为一个动画片,还是有它的好的地方,它的整体的艺术表现也是不错,是值得鼓励的。而且在去年的华语影坛,《麦兜》相比较而言也比较突出,如果一个奖都没有,也会有失公平,所以我考虑把评审团大奖给《麦兜》。”“《麦兜菠萝油王子》……不是那种很复杂的风格,它和无厘头、八卦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它有内涵在里头。不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它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另外也有评委提出把这个奖发给《柔道龙虎榜》,“虽然它得了一个奖,但不是对影片整体的表彰”。不过最后,还是《麦兜菠萝油王子》顺利胜出。

  最佳新导演

  奖项得主:彭文淳

  提名名单

  内地:空缺

  香港:黄精甫(《江湖》)、冯德伦(《大佬爱美丽》)、袁建滔(《麦兜菠萝油王子》)

  台湾:陈映蓉(《十七岁的天空》)、彭文淳(《歌舞中国》)

  投票情况

  黄精甫1票、彭文淳4票、弃权4票

  等待新意的日子

  最佳新导演的提名人带来的作品分属三种不同的类型,有动画片,有纪录片,有故事片。对于动画片的《麦兜菠萝油王子》,不少评委都认为谢立文比袁建滔重要,“因为没有他就没有麦兜了,谢立文是主导地位。”虽然袁建滔在执行方面水准不弱,但是可能这个原因令他在评选中显得有些吃亏。

  有评委谈到《歌舞中国》时这样说道:“我在金马奖看的这部电影,那时候还以为是新加坡电视台或者是Discovery那一类的节目,执行得很专业,有些文学情怀,有点新加坡味道,搞得很不错。后来才了解这个导演是广告片导演,拍很多有名的广告片。所以它是一部执行强片。”其他评委补充道:“它的内容其实也是蛮不错的,在华语电影中这种充满活力的、而不是让你看了之后很压抑的片子很少。”“彭文淳我觉得他值得鼓励,因为他出了一点新的东西,不像《麦兜》是第二个了。《歌舞中国》拍的那种感觉就是表现一种普通人的梦想,我觉得新导演是应该鼓励出新的。”

  也有评委认为“冯德伦和陈映蓉都是那种能表现另类感情的导演”,还有人想把票投给黄精甫,因为“觉得这个导演很老到,就像新好莱坞之后拍类型片翻出来一点东西那个路子。我喜欢它既是类型电影,在类型里面又有一点不像……它是那种有才华的东西”。

  至于选择弃权的评委则有如下意见:“我觉得新导演不是说第一部或第二部,而是它对电影类型的颠覆性和新锐性,能够让你对他有一个很大的期待值。我觉得这里个个导演都没有做到这个很好的状态。”

  从最后的得票情况来看,我们还是希望2005年的华语影坛能够多出一些有新意的电影。

  最佳新演员

  奖项得主:洪颢瑄

  提名名单

  内地:王宝强(《天下无贼》)、李玟(《自娱自乐》)、黄觉(《恋爱中的宝贝》)

  香港:黄婉伶(《死亡写真》)、黄婉君(《死亡写真》)、章小蕙(《桃色》)

  台湾:杨佑宁(《十七岁的天空》)、洪颢瑄(《拥抱大白熊》)、陈冠伯(《拥抱大白熊》)

  投票情况

  王宝强1票、黄觉3票、洪颢瑄4票、陈冠伯1票

  真的有“本色演员”么?

  曾有人质疑这次凭《天下无贼》获得提名的王宝强算不算新演员,因为他曾经演过《盲井》。但本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审规则里已经标明出演第二部作品的也算新演员,所以游戏规则如此,王宝强获得提名也就名正言顺了。

  在拿到票数的几位候选人中,王宝强其实是因为《盲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盲井》并未公映,而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的是公映的影片,所以有评委希望借这次的《天下无贼》给他一点补偿,当然也是觉得他比较有发展潜力。有评委进一步补充道,最佳新演员奖本来就是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奖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投给王宝强也是合适的。

  但另外一些评委则认为“提名演员的发展机会”应该不在评审的考量之内,“我们最看重的应该是他/她在这部戏里的表演,他的难度有多高,能不能达到,演员赋予角色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黄觉作为一个新演员,他的表现是蛮出色的,特别是《恋爱中的宝贝》这部戏是以周迅为主。而且他那个角色本身其实很难演,演出的连贯性蛮强的”。

  在讨论过程中引起较大反应的还有章小蕙、洪颢瑄和陈冠伯。有评委认为章小蕙是在卖弄风情,有点本色演出的感觉;而洪颢瑄在《拥抱大白熊》里的胖妹角色,其实有点像《爱情来了》里面那个也拿了金马奖的胖妹;而陈冠伯因为是小孩,所以相对来说好演一点。而共同点是,这三个人都不算专业演员。但有评委指出,“章小蕙站在一个不利的角度就是每个人都觉得她在演自己,可是我觉得她演戏的经验肯定是很不够,反而是导演帮她很多,镜头帮她很多。我想替她平反一点就是说,也是替很多演员平反,就是说,好像洪颢瑄这样子,因为他们是小孩演小孩,胖妹演胖妹,就是感觉好像在演自己。可是在一个电影的范畴里面,其实他们都不应该是在演自己,除非是他/她那个角色导演完全按照他/她本人来写,否则的话他/她都是在演这个角色。”

  想来最终各位评委还是重新看回各位演员的表演难度,有人说陈冠伯“在镜头前表现得很冷静,没有把童星非常容易犯的错误给显露出来”,也有评委认为洪颢瑄的表演难度是最大的。从最后的投票结果来看,所言不虚。

  评审团简介——

  他们评出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评审团主席

  舒琪

  香港电影导演及编剧,毕业于香港大学,中学时期已开始撰写影评,大学时期开始参加电视台及电影编剧工作,先后与谭家明、许鞍华、方育平及吴宇森等合作,近年执导作品有《虎度门》、《基佬四十》、《爱情Amoeba》等。

  除了电影创作,舒琪更参与教育工作,曾于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授课,现任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系导演科高级讲师。舒琪又是“创造社”及“壹角度书店”的创办人,发行艺术电影超过200部。

  评审团其他评委

  表江

  曾为《看电影》、《新电影》杂志编辑,现为《新京报》编辑。

  岑朗天

  文化策划与评论,大专院校客席讲师,曾是资深报章编辑及记者。已出版著作有:《基督教之贫乏》、《人喜欢被骗》、《噪音》、《后虚无年代》、《后九七与香港电影》等十七部,已努力十二年的作品:《行者之错步》。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牛棚书展筹委会主席,文星文化教育协会活动策划。

  程青松

  电影编剧,新锐影评家,编剧的电影作品有《电影往事》、《丛林无边》、《沉默的远山》。

  董冰峰

  当代影像艺术展览策展人。2000年在沈阳发起成立影像团体“自由电影”,并负责主持具体工作。2002年起任“影像中国”策展小组成员,2003年主编大型作者电影导演研究书系《映像馆》。

  钭江明

  2000年倡议发起由《南方都市报》与南方电影论坛共同主办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现主持《南方都市报》娱乐新闻报道。影评散见于《南方都市报》、《周末画报》、《城市画报》等多种中文刊物。

  杜庆春

  安徽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参与策划和编撰《电影+2002》、《电影+2003》等电影书籍,联合主编过一些电影理论文集,并参加制作电影。

  郭江涛

  《城市画报》编辑,专栏作者,媒体工作者、影评人。

  郝建

  影视文化研究者、编剧,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曾发表大量电影评论,出版过影视文化评论和研究专著两本,编剧作品包括《真空爱情记录》、《紧急迫降》、《汽车城》、《我不是羔羊》等。

  何思颖

  往返香港及休斯敦的写作人,曾任香港国际电影节英文编辑,现任大学电影课程兼讲师及香港电影资料馆特约编辑。编著《剑啸江湖:徐克与香港电影》。

  焦雄屏

  美国加州大学UCLA电影博士肄业,台湾新电影推手,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华语电影国际声誉的建立有较大影响。现任电影监制,曾出品《蓝色大门》、《五月之恋》等片,并在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任教。

  老嘉华

  专职影评人。曾任职报纸、周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及电视台,曾担任舞台剧编剧、导演及演员,并参与电影工作。

  罗卡

  资深电影文化工作者,六七十年代任职电视台编导、编剧、节目创作及研究部门。1990-2000年任香港国际电影节回顾专题策划及特刊编辑。目前是香港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

  梁良

  资深影评人。香港出生,现居台湾,并常在大陆推动两岸电影文化交流工作。30年来均从事影视创作、评论、教学及出版工作,曾任台湾金马奖评审,并在大陆创办过“汉电影”网站。现任亚太出版社及牧村图书总编辑,著有:《论两岸三地电影》、《看不到的电影——百年禁片大观》、《约会奥斯卡》、《西片碟中碟》等十多种专著。

  梁文道

  生于香港,于台湾成长后返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1998年起开始参加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例如实验剧场编、导、演,行为艺术创作和视艺展览策划等;又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剧评、影评、乐评、艺评、书评、文化和政治评论,其间也为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及非政府组织担任董事、主席或顾问之职、大学客席讲师、书院院长及杂志主编等。

  林奕华

  香港进念二十面体的创始团员,游走于剧场、电影、文学界,作品不仅在亚洲得到高度评价,并在欧洲各大艺术节颇受瞩目,是香港艺术界相当具代表性的一员。

  李亚梅

  自由影评人,辅仁大学影像传播学系兼任教师,前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部门总监。研究兴趣包括电影史、类型电影、台湾新电影、侯孝贤电影、韩国电影、纪录片、各国电影政策比较。译有《好莱坞类型电影》一书。

  罗展凤

  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辅修哲学及性别研究,后获现代语言及文化研究文学硕士。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电影音乐专栏文章见于《看电影》(内地),另散见于《电影欣赏》(台湾)及《香港经济日报》,著有《映画×音乐》(香港三联)。

  李焯桃

  影评人,现任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艺术总监。曾任《电影双周刊》总编辑,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著有《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笔记》等影评结集共八册。近年编有《香港电影的秘密》及《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展》特刊等。

  李照兴

  香港作家、出版人及影评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合编《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和《王家卫的映画世界》等电影书籍。

  毛尖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中文系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当世界向右的时候》、《慢慢微笑:毛尖自选集》等书,译有《上海摩登》等。著述散见于香港《信报》、上海《万象》等报刊。

  欧宁

  毕业于深圳大学国际文化传播系,诗人、音乐策划人、独立出版人、专栏撰稿人、平面设计师。创办新茗堂艺术书店,推广最新国际艺术资讯。2003年,欧宁策划拍摄了纪录片《三元里》,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备受瞩目。2003策划“中国新纪录影展”。

  彭永坚

  媒体工作者,影评人。曾留学日本学习电影,现为《周末画报》主编,影评散见于各大媒体。

  孙孟晋

  知名影评人、乐评人,媒体工作者,曾组织大量观影活动,拍摄短片,同时也是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评委。

  单志文

  影评人,笔名登徒。影评散见于各大报章,并主持电台影评节目,现任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汤祯兆

  全方位写作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近著有《乱步东洋》及《讲演日本映画》,即将出版香港文化分析《杂踏香港》。

  吴淳

  国内多家平面媒体的撰稿人,影评人。

  文隽

  香港资深影视、广播、出版人,曾参与香港及内地影视作品超过一百部。监制及策划作品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风云》、《古惑仔》系列、《百分百感觉》系列及《我的兄弟姐妹》等。现为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亦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创会董事。

  王庆锵

  资深影评人,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

  闻天祥

  现为中国时报、联合晚报影评人,世界电影、GQ杂志、KingNet电影台专栏作家,台北电影节节目策划,并于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辅仁大学大传系任教。著有《影迷的第一堂课》、《光影定格——蔡明亮的心灵场域》、《摄影机与绞肉机》、《告别大师》等书,编有《书写台湾电影》等书。

  王葳

  系当年注册某门户网站屡遭失败后,生造出的“类人名”ID,此后一直沿用。1997年赴北京打工,中途多遭流离,只有对电影的热爱始终维系。媒体撰稿人,影评人。

  王玮

  影评人、编剧、作家,曾任传讯电视监制、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著有影评集《香港电影壹观点》。

  王勋

  编剧及影评人。曾任职记者及大学电影科助教,现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卫西谛

  1973年生,籍贯上海,现居南京。自由影评人,图书策划人。“后窗看电影”论坛创建者。主编有《为希区柯克尖叫》、《电影+2002》、《解码黑客帝国》、《电影+2003》、《后窗看电影》、《电影+2004》等电影图书。

  斜阳

  影评人,曾任武汉观影会主持人,发起主持过大量电影活动。

  徐鸢

  电影101工作室主持人,《DVD导刊》执行主编,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袁蕾

  媒体工作者、影评人。曾任《明星周刊》电影编辑,现供职于《南方都市报》。赴韩国采访制作《韩国电影100年》,曾参与《韩流之韩国电影手册》、《野蛮女友宣言》等电影书籍的撰稿工作。为《南方周末》、《名牌》、《电影世界》等媒体撰写影评,同时在韩国《经济先声报》开设华语电影评论专栏。

  游惠贞

  台湾影评人,曾策划金马国际影展、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等,现正策划“宜兰国际绿色影展”,并任女性影展选片人。《自由时报》专栏影评人,清华大学兼任讲师。编有《女性与影像——女性电影的多角度阅读》,并著译多部电影专书。

  游正伟

  早年曾积极投身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后旅居内地,从事影视制作工作,资深媒体工作者。

  虞晓毅

  《南方都市报》电影编辑,媒体工作者,影评人。

  于彦琳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学专业研究生,曾任《三联生活周刊》文化部记者,现供职于《中国电影报》。媒体工作者,影评人。

  张栋

  曾任著名电影网站电影夜航船站主,现为央视电影频道《世界电影之旅》栏目策划。媒体工作者,影评人。

  周成林

  影痴,书虫,古典、爵士乐迷。近年撰写影评、影话、书评、书话及随笔数十万字,散见于国内报刊与网络空间。部分文章收入《新青年DVD手册——周成林专辑》一书。译著有《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

  张勇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随后一直从事电视工作。从2000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上写影评,慢慢发展成给平面媒体写影评。后开始参与电影制作,曾担任过电影《卡拉是条狗》、《手机》、《我心飞翔》、《天地英雄》的剧照摄影和宣传统筹等职务。

  图:

  《麦兜菠萝油王子》剧照。

  《歌舞中国》海报。

  《拥抱大白熊》剧照。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